专注秸秆产业发展,筑梦绿色智慧农机——专访四平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德胜

从无到有,从传统作坊到规模企业,从单一产品到专利系列产品,获得“中国中小企业创新100强/优秀创新成果奖”“中国中小企业优秀创新成果企业”等奖项,从几个“土专家”到员工400多名……10年时间,吉林四平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邦农机”)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蜕变”。

从起初的被人质疑、无人问津,再到如今打捆机累计销量6000余台,销量连续4年在同类产品中位列第一……10年时间,顺邦农机董事长魏德胜凭借不服输的精神,从一名木匠成功“转身”为农机企业家,带领顺邦农机冲破饲料打捆机传统模式的束缚,筑梦秸秆产业。

意外“赔本”,引发从木匠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我当初创业的念想,是由亲戚购买秸秆打捆机赔本引发的。”聊到创业之初,魏德胜勾起了满满的回忆。农民出身的魏德胜,为人正直、性格淳厚。为了生计,他15岁便拜师学起了木工手艺,通过自己的天分与不懈努力,27岁便在四平创出了自己的小天地,做起了装修生意。对于自己的小成绩,魏德胜并不满足,而是积极寻求新的创业机会。

2010年,亲戚找他借钱购买了一台玉米秸秆打捆机,通过回收秸秆送往发电厂赚钱,除去购机补贴共计花费12万元。然而,这样大的一笔花销最终却以“赔本”收场。这让魏德胜百思不得其解——用从地里“白捡”来的秸秆做买卖,怎么会赔钱呢?

之后与亲戚交流之后他才了解,原来亲戚买来的打捆机虽然价格不菲,但故障率很高,经常“趴窝”,作业效率低;而且回收来的秸秆从田间拉到牛舍,需要经过机器捡拾、打捆、装车、除尘、粉碎等一系列环节,不仅工序十分繁琐,而且人工费成本极高。

但魏德胜却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并从中嗅到了机会:每年全国会产生七八亿吨秸秆,这些闲置的资源怎么不能好好利用起来呢?既然现在的机器不好用,那我能不能做出好用又赚钱的机器给用户呢?

通过市场考察,魏德胜发现玉米秸秆用处很多,可做饲料、造纸原料、生物电厂燃料,玉米秸秆打捆机的市场前景广阔——正是这股执念,让他决定迈入了秸秆打捆的领域,毅然放弃了之前经营着稳定收入的生意,投入几百万元潜心研究打捆机制造。

说干就干。魏德胜四处召集当地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成立了自己的农机设计制造团队。他带队前往全国各地考察同类产品并收集技术资料,深入田间地头征求养殖户意见和农民对秸秆回收的意见,回来后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一次次的修改。终于在2011年,第一代样机试制成功,魏德胜完成了从木匠到企业家的“转身”。

在过程中,魏德胜不仅一次次受到外界的质疑,甚至连家人也不同意他继续投资在这“没影”的事情上。但他顶住压力,坚持投入到了新一代产品的研发中:用液压动力代替机械动力打捆,用覆膜打包方式取代昂贵的打结器,将捡拾机与打捆机有机结合……与此同时,最初的市场推广也并不顺利。作为名不见经传的新品牌,大多经销商并不愿意购进。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德胜改变推广策略,从养殖户和合作社入手,实行“倒推”策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几次演示会与展会中陆续接到了订单,产品逐步得到了养殖户和农民的认可和好评,经销商也渐渐主动找上门来,市场之门就此打开。

2014年,顺邦农机的打捆机便供不应求。2015年,魏德胜决定把公司从长春迁回四平,同时“招兵买马”将员工人数扩展到50多人,要在此基础上研制出适应性更强、性价比更好的产品。他坚定地认为,好的产品必定会带来好的市场。没有质量优良、技术领先的产品,企业就没有出路,在市场竞争中就无法生存。

“做好创新与服务,才是品牌的延伸”

“如今,顺邦农机打捆机已经发展到第九代,从起初需要3人一同操作,到现在实现了全自动、无人化操作,并且可将所有作业数据全反馈,在智能手机上一目了然。”魏德胜说道,“顺邦农机打捆机是没有先例的独创性产品,它实现了我起初坚持的产品信条。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创新与服务,才能使顺邦农机品牌得以延续。”

据了解,目前我国并不具备可靠耐久的打结器生产能力,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而且,由于国外打捆机专为牧草打捆设计,在国内用于秸秆打捆,造成了机器故障率升高的问题。

“顺邦农机的打捆机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打结方式,用液压动力代替传统机械打结方式,并采用系绳方式取代打结器,彻底解决了打结器的‘卡脖子’问题,并降低了机器故障率,提升了秸秆处理的自动化程度。”魏德胜介绍道,“秸秆处理并不是我们常看到的将秸秆捡拾、打捆那么简单,从田间到牛舍,还要经过切碎揉丝、除尘等过程,这些步骤目前基本为分段进行。而顺邦农机打捆机则做到了一体化作业,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秸秆和牧草一次性完成自动捡拾粉碎、除土除尘、二次揉搓、压实出包,草捆拆包后可直接送入牛舍喂养。”

而魏德胜最大的贡献在于增加了秸秆价值,提升了购机户、养殖户和农户的收益,改善了中国养殖业的现状,推动了我国的规模化养殖。

顺邦农机打捆机系列产品不仅解决了发展家畜养殖业的饲料问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收入;还解决了焚烧秸秆之患,保护了环境,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农机将秸秆变废为宝。并且通过养殖过腹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今年,顺邦农机的‘小目标’是销量超过5000台,销售额到10亿元。”魏德胜信心满满地说,在巩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市场外,重点突破河南、山东、安徽、新疆等地。并且,今年顺邦农机成立了海外事业部,积极拓展国外业务,目前正与蒙古国就合作项目进行洽谈。用魏德胜的话说,要将顺邦农机农机推向世界各地,用优质的机器和周到的服务将品牌打得更响、推得更远。

初心不变,“捡回”放错位置的资源

谈到未来的发展,魏德胜一直认为,世界无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而发展秸秆产业仍是顺邦农机的主攻方向,把秸秆变废为宝,取之于地、用之于地,捡回农业“另一半”的初心不变。

魏德胜呼吁,应当鼓励支持秸秆的综合利用:“由于腐烂程度轻,如果将秸秆简单地直接还田,会影响下一季作物播种与出苗;收集却卖不上价钱,而且处理成本高,很多农民都宁愿付之一炬。根本原因在于出路问题,找到了秸秆出路,就找到了解决途径。应当从提高秸秆质量入手,扩展秸秆出路,增加秸秆价值。”

在魏德胜看来,秸秆是不可多得的“宝贝”,用顺邦农机打捆机把它们揉成细丝,正是喂牛羊的好饲料。于是,他带领研发团队进一步向外延发展,将玉米秸秆与农户养殖的畜牧粪便结合起来,制成生物有机肥料,大幅度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或不使用化肥,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大气环境,使农业生产真正形成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良性循环。

如今,魏德胜深耕秸秆产业,又开始拓展生态养猪。“很多人认为秸秆不能成为猪饲料,而我偏偏有种不服输的精神,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顺邦农机产品打出来的秸秆经过科学配比和简单加工,可以成为很好的猪饲料。”今年,魏德胜已经与梨树县养殖户展开了合作,进行批量化养猪。

“而秸秆的功用远远不止这些,它的用途十分广泛,市场潜力无限。”魏德胜计划在未来的两年内,利用秸秆再继续开拓包装造纸业务。“别看这不起眼的秸秆,通过加工它还能做密度板、制成各种家具、精美包装纸等,很多物件都可以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作,这样一来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木材。”只要与秸秆相关的话题与想法,都能让魏德胜之兴奋、滔滔不绝。

一个企业的崛起,必定具有内在强大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形成的。而魏德胜带领顺邦农机,通过十年的艰苦奋斗,从零起步大胆探索,在深耕秸秆产业、筑梦绿色智慧农机的道路上不懈耕耘,才有了今天国内一款开创性产品的诞生。

相信未来的顺邦农机,还会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可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