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五月 奋楫笃行 不负韶华——上海消防总队灭火救援业务骨干培训手记

五月,暮春之末,初夏之初;绿茵艳阳,鸟语花香。

草长莺飞的五月,宁静和谐,温暖的阳光洒进特勤支队金桥中队“战味儿”正浓的操场……

青春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有梦想,青春何处都可安放。

一个人要想自己的一生有所成就,就必须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生存价值,不断完善自己,克服人性中的弱点,挖掘生命的内在动力。

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是一次眼界的开阔,更是一次加钢淬火,回味了兵心,点燃了激情,重拾了梦想,释惑了疑问,强化了责任。消防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甚至几代消防人的不懈努力和孜孜不倦追求才能得以实现,只有战斗力的提升,才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支队领导的关心下,我被选送至特勤支队参加第三批灭火救援业务骨干培训班。对我而言,此次培训如同久旱后的一场倾盆大雨,让浮躁的心情得以平静,让紧缺的知识得以补充,让模糊的前路变得清晰。受益良多,结识了不少战友,也学到了很多利于工作开展的宝贵经验,相信这也将是我职业生涯颇为珍贵的一份回忆。

第三批的学员一共21人,分四个组,我在第三组,和来自徐汇、闵行、长宁、黄浦4个支队的战友组成一个团队。组员短暂的自我介绍后,开始讨论此次培训的相关科目。

虽然都是长期战斗在灭火救援一线,很多科目都是知之甚浅、了解一二,不能真正具体掌握。再加上所有培训科目只有课题,没有操作规程,无从下手。

后来从教官那得知,此次培训课程全部以日常实战为例,重在“找准软肋、补齐短板”,结合以往典型事故案例的经验教训,立足于现有设施还原现场,研讨交流、模拟想定,组织试训,项目改进,完善设施,从而解决今后类似事故处置中的难点。

建筑物倒塌训练模块

“结合5.12汶川地震、611上合组织演练、中部地区地震拉练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分别设置了横向破拆、支撑技术、安全破拆、重物牵引、现场标语等内容,最大限度还原建筑物倒塌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障碍形式。”

到当天下午,按组划分训练科目,我所在的第三组开始进行安全破拆训练。情景假设在一块长宽1m厚26cm的预制板下方发现有人员被困,我们需要在预制板上进行破拆,要求破拆时不得有超过规定大小的石块掉落下方,以防给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在领取到任务后,小组人员是茫然的,无从下手。虽然都是长期在灭火救援一线的,但毕竟建筑物倒塌系统训练还是第一次。随后,我们带着内心的困惑请教带训教官。

“按照救援人员的体型先测量破拆三角形的大小,三角形破拆分两步进行,第二步尤为关键,全程需要小心翼翼”教官用笔在地上边画三角形边提示注意点。

印象最深的是横向破拆训练,在狭小的空间里对一块20cm厚的预制板进行破拆。刚开始没有掌握方法,致使液压破碎镐没有支撑点,打在预制板上无济于事。后来利用方木制作了一个靠背凳,用来做支撑点,几名队友轮流破拆,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才将预制板打穿,用了8个小时。如果掌握方法,或许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训练了。

在经过5天的分项训练后,第6天进行建筑物坍塌综合破拆训练,这个科目是将5天所学的横向破拆、支撑技术、安全破拆、重物牵引等内容进行综合。

消防救援人员需要在坍塌物上方建立制作救生平台,先向下破拆,再沿被困者方向进行破拆。需要破拆打穿一块25cm厚的墙体,在无缝隙的情况下支撑起一块高1m、25cm厚的预制板,再向上破拆一块26cm厚的预制板,最终将被困人员救出。

烟热室训练模块

“烟热室训练模块,主要在模拟烟气热气相对复杂的环境下,展开战斗行动的训练,行动的内容包括防轰然训练、消防固定设施使用、狭小空间水带铺设、火场排烟方法、紧急避险、浓烟环境下防盗门破拆、黑暗环境下空气呼吸器组装、空气呼吸器他救接口使用、沿水带进攻与撤离、被困人员的施救方法等训练,有效提高火场适应能力,提高深入火场进行内攻近战与单兵单组作战行动。”

5月14日,开始进行烟热室训练,烟热室模块共有两层,分四大功能(模拟船舱、模拟地铁与隧道、烟热笼狭小空间、模拟电梯前室与避难层)。烟热室训练主要在环境狭小复杂空间下进行,穿着全套个人防护装备,体验烟热室高温、浓烟、嘈杂、黑暗、爆炸、未知等情况,对心理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不知是老天对我们的眷念,还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我们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从进行烟热室训练开始,天气逐渐热了起来,最高达36℃。穿着厚重的灭火救援服,坐着就是一身汗。

烟热笼狭小空间训练时,从监控中看着队友在漆黑的烟热室中摸索,又看着大汗淋漓、疲惫不堪的队友从里面出来时的表情,对烟热室未知情况感到一丝紧张,我认真的听着电台,反复记着队友从烟热室里面 出来的情况消息。

很快轮到我了,佩戴好空气呼吸器面罩,打开电筒,进入烟热室才发现灯光在浓烟环境下的烟热笼里面是那么的微弱。“正攀爬竖梯,到达第二层”“正在经过斜面”“已经过独木桥”“正在下竖梯”。

黑暗中,摸索前进,逐渐适应周围的黑暗,大约10分钟,顺利通过了烟热笼狭小空间。

从烟热室出来,体能消耗没有想像的大,通过烟热室的难度也不及之前预想。

队友惊讶地问,“你怎么这么快?”

我回答,“因为你们之前电台 消息,给我做了很好的向导。”

此次培训,时间短、科目多,涵盖了个人防护装备应用、水带铺设技术、绳索救援技术、建筑物倒塌救援技术、危化品侦检技术、车辆交通事故处置技术、真火模拟训练以及日常组训与训练管理等8大训练内容,这里也就不一一举例了。

所有参训队员们按计划完成每天的日常训练,晚上小组对白天训练科目的得与失进行研讨,也会谈起此次培训的所思所感。“我们肩负着各级领导的期望、重托,本着学习的态度来到这里,每天不敢有丝毫怠慢,争分夺秒地吸食养分,增长才干。在这里,从日常组训、案例分享、实际操作、经验操作等多种形式,无形中提高了灭火救援能力。在这里,打破了以往组训模式,而是模拟现场场景,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试训操作,拓展思路和想法,相信我们一定会不负众望满载而归!”

后记:15天的培训,就像是一个大熔炉,把承载着梦想的逆行者们一个一个淬炼一遍。然后,锻造出一支精悍的队伍,让有梦想的人躬行实践、百炼成钢、涅槃重生。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平淡无奇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色彩,正是对消防事业的那份执着,使得我们献身消防,无怨无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