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展示国产自走炮,战力几何?

5月23日印度展示了一段其自主研制的“巴拉特-52”52倍155毫米口径自走式榴弹炮的工厂测试视频,这款炮由卡里尼亚集团(Kalyani Group)研制,是该公司推出的参与印度下一代自走炮计划的竞标产品目的是为了替换上世纪80年代从瑞典购买的“博福斯”FH-77式自走榴弹炮,该炮也是印度陆军另一款本土研制的ATAGS自走炮的竞争产品,该炮同样采用了52倍155毫米口径身管。不过当前印度陆军似乎对“巴拉特-52”没有任何兴趣,印度陆军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继续改进ATAGS上。

本次展示的“巴拉特-52”自走炮画面

无论是FH-77还是印度自主研制的“巴拉特-52”以及ATAGS尽管外形与牵引式榴弹炮没有任何区别,但这三款炮都被称为“自走炮”,主要是因为这三款榴弹炮都带有辅助推进装置。辅助推进装置可以使火炮在脱离牵引车后,依靠自身动力短途行驶,这能缩短火炮进入射击阵地以及进行阵地短距离转移的时间。另外辅助推进装置的发动机还可以为火炮的自动装填提供能源。

FH-77自走式榴弹炮

以FH-77榴弹炮为例,该炮辅助推进装置驾驶员由瞄准手兼任,驾驶员座位设在炮架左侧。驾驶员操纵两个小操纵杆控制液压泵,可随时改变液压马达(炮轮)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以实现炮车的前进、倒车、停车、变速和转向。当两个液压马达(炮轮)相互反向转动时,可实现炮车的中心转向。此外辅助推进装置实现了FH-77的自动化操作,因此该炮炮组成员仅为6人,而美国M198式155mm榴弹炮,由于没有实现火炮操作自动化,炮手班人数多达11人。

正在使用辅助推进装置进行机动的印度陆军FH-77B

不过FH-77榴弹炮为实现自走功能也付出了代价,首当其冲的就是该炮重量很重,达到了11.5吨,这就基本丧失了远距离快速战术机动能力(比如空运)。此外FH-77的研制时间早,受限于1963年北约《基本军事要求草案》标准规定,其身管倍数为39倍,在52倍榴弹炮大行其道的今天,39倍榴弹炮射程已经无法满足作战要求。

大名鼎鼎的M109A7也是39倍口径

当前印度陆军装备的FH-77B型榴弹炮是1987年代中期采购的老产品,当时印度共从瑞典进口了410门FH-77B,不过随着频繁使用该炮已经落伍,且近几年由于保养不佳发生了多起炸膛事故,这也是印度寻求研制新型自走炮替换FH-77的缘由。因此印度陆军采取了并驾齐驱的路线,同时研制“巴拉特-52”以及ATAGS两款火炮以降低风险,这两款火炮都加装了辅助推进装置,同时将火炮倍数提升至52倍,和当今世界榴弹炮标准看齐。

部署在印度北部高原的FH-70B已经落伍

ATAGS自走炮项目计划开始于2013年,ATAGS重量约18吨,炮管长度8.06米,火炮俯仰角-5至+75度,水平角+/-30度,该炮可发射增程枣核弹(ERFB-BT)射程35千米,发射全膛底排增程弹(ERFB-BB)射程45千米,炮组成员7人,采用110千瓦发动机辅助动力,最大拖曳速度40千米/小时,可以18千米/小时的速度自主行驶6千米,该辅助动力的发动机也可以为火炮的液压系统提供动力,使得该炮的行军-战斗状态转换相当容易,并能自动进行大架的展开和收拢、埋入和拔出驻锄、射击液压闭锁、高低和方向的瞄准、输弹、装弹等动作。

印度自主研制的ATAGS自走炮

该炮在2017年1月26日在第68届印度国庆日游行中首次公开亮相,本想着一切顺利能在项目开始后的四年内服役,但该炮因印度低下的科技研发能力和火炮制造工艺水平导致该炮的进度一拖再拖,而且该炮在射击时还发生过严重的安全事故。2020年9月一门ATAGS进行火炮射击试验,并遭遇重大挫折,该炮在射击时发生炮管爆裂事故并导致四名人员受伤,火炮 废。

到2022年5月,ATAGS自走炮仍处于测试状态。该炮的最新的消息为5月2日,当时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官员表示,ATAGS火炮于4月26日至5月2日在印度北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兰野战靶场(Pokhran PFFR)成功进行“初步服务质量要求”(PSQR)评估射击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火炮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还要在5月进一步进行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实验。

ATAGS

无独有偶,作为平行竞标方案的“巴拉特-52”自走炮的进展也同样不顺。该炮由卡里尼亚集团(Kalyani Group)研制,同样采用了52倍身管,在发射增程型底排炮弹时最大射程可达48公里。该炮同样安装有辅助推进装置,能在一分钟内完成火炮部署,辅助装置的发动机同样可以为该炮的自动装填系统提供能源,从而使该炮拥有30秒内发射3发炮弹的爆发射速,而该炮的急速射击能力为3分钟内发射16发炮弹并通过辅助推进装置快速转移阵地。

“巴拉特-52”自走炮外形比ATAGS更科幻

不过印度陆军却并不青睐这款火炮,主要是因为尽管安装了辅助推进装置,但该炮的重量竟然超过20吨,比ATAGS重了将近4吨,因此对火炮高原性能(尤其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有极高要求的印度陆军来说,这款火炮在高原的机动性将同噩梦一般,况且印度陆军目前的火炮牵引车最大牵引重量为12吨,加之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发动机功率有一定降低,因此印度军方执意要求该炮战斗全重应限制在20吨以内。不过该炮按照要求减重付出的代价就是使用轻便材料导致火炮身管、炮闩等部件强度不足。因此该炮同样也发生了炸膛事故。

2020年9月15日,印度《Indian PSU》称,在波赫兰野战靶场内一门“巴拉特-52”自走炮在火炮试射时一枚155毫米炮弹在炮膛内直接爆炸,导致炮闩部位炸裂,火炮尾部的零件也因此被炸飞,负责3名测试该火炮的专家当场昏迷,之后被试验场的工作人员送医抢救。这次事故导致卡里尼亚集团被迫对该炮进行了再次修改,这也进一步拖延了该炮的进度。

2020年9月“巴拉特-52”自走炮炸膛现场炮

无疑,5月23日卡里尼亚集团发布了“巴拉特-52”的展示视频也是在向印度陆军展示该炮的最新成果,旨在重新赢得印度陆军的青睐。“巴拉特-52”和ATAGS的竞争之路还将持续,最终印度陆军会选择哪家产品目前仍不确定。不过作为只研发出敞篷自行火炮和使用美制M777都能炸膛的印度陆军来说,还是不要四处在边境释放进攻信号为好,毕竟印度的竞争对手,对面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军队拥有火炮是远非印度能比的。

印度M777炸膛现场,原因是M777发射了印度造的低质量炮弹

印度自主研制的“敞篷式”“石弩”Mk.2型130毫米自行火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