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机行业,产业进步可喜,短板仍未补齐

大型展会一直素有产业发展“风向标”的美誉,站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以不同角度去审视,透过不同类型的展会看国内农机产业,每次都能获得崭新的感悟。

一、进步:国内农机行业进入新阶段

按照行业规律,国内农机展会最能直接地反映出行业进步情况,展会上所展出的产品足以证明各企业“拔高”后的水平。在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1900余家参展企业携各自精品参展,共同打造了一场农机产业的“饕餮盛宴”,侧重于国内企业参展情况而言,有几点进步值得记录。

01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

在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参展产品涵盖了各种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各个环节,不仅有各类拖拉机、收获机、耕整、播种、施肥等机械,而且在饲料作物收获、处理、加工、饲养机械,脱粒、清选、干燥、仓储、温室大棚机械,运输、装卸、道路作业机械,水泵、喷灌机械,碾米、磨粉、榨油等机械领域,品类丰富,与此同时,农用航空、数字加工、智能系统等运用得以充分体现,农机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足以证明,我国在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进步。据相关部门统计,2017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1%,达到66%以上,全国农机总动力接近10亿千瓦,亩均动力约为0.38千瓦,农作物全程机械作业程度提升有力地推进了农业进步;在全面机械化环节,小众新兴品类不断涌现,不少产品迅速升温,炙手可热,诸如畜牧机械、秸秆加工机械、植保无人机、甘蔗收获机械、采棉机等,都伴随着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而实现了突破式发展。

02传统产品性能升级加快

纵观当下国内农机市场,轮式小麦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履带式水稻收获机、大中拖、中小型耕整地机械、播种机等传统农机产品性能日趋稳定,并逐年升级,同时,品牌效应已经得以彰显,外观、结构、服务等个性化识别基本形成。走进国内农机展会的会场,行业领先品牌的广告牌、指引牌格外醒目,撑起整个展会门面的仍然以传统产品为主,经历了不断技术改进、工业设计升级、逐步趋向大型化的传统产品见证着国内农机制造的进步过程。众所周知,今年玉米收获机以两位数的市场销量增长,成为了传统品类下滑通道中的唯一亮点,中小型产品整体性能、作业效率、结构设计等环节都逐步进入了成熟阶段,同时,籽粒机、鲜食玉米等新机型也在逐步改进、创新,在巩固成熟产品的同时,衍生出更多崭新形态。再如,200马力以下大中拖产品,目前国内制造的成熟度逐年提高,不管是一线品牌还是二三线品牌,都在不同区域建立了专属市场区域,赢得了不同用户的认可。

03新兴品类有益尝试

04工业设计、科技创新、AI智能提速

整体来看,国内农机行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传统品类产品全面升级,增速放缓;新兴小众品类迅速兴起,体量逐步增大;与此同时,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程度接近70%的门槛,转型调整、刚性需求满足成为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技术突破、工艺创新、产品升级和短板补齐正在成为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二、不足:产品、品牌、核心资源等短板突出

不管是“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还是“2018意大利EIMA农机展”,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国内农机产业的短板和不足,甚至于某些技术、某些产品、某些部件还存在国产化空白,我们必须客观面对。

01供需不匹配仍突出

在“2018意大利EIMA农机展”上,国内参展企业展品在大型化、高端化产品领域仍处于绝对劣势,比如400马力超大拖拉机、大型综合耕整地设备、大型青贮机、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等等,都是全球农机巨头们的天下,国产品牌无一可望其项背。不仅如此,在中小型产品上,国产品牌在诸多领域也是技不如人,如水田作业半喂入水稻机、高速插秧机等等,日韩产品胜出我们一大筹。具体到市场实际来看,国内东北农垦、新疆兵团以及大型农场、大型合作社所用大型农机设备绝大多数均来自进口,国内产品要么没有量产,要么可靠性严重不足,而反观中低端农机产品,国内制造却扎堆重复投入,出现严重的供给过剩,产品同质化导致价格恶性竞争频发。有效解决国内农机需求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技术突破、创新发展上,国内农机人依然任重道远。

02品牌建设参差不齐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农机企业超过2500家,多数企业处于中小型规模,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参加“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的统计数据而言,参展企业数量1900家,固然以国内企业为主,但其中不乏全球一线品牌;反观 “2018意大利EIMA农机展”, 有195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参展的中国企业140余家。应该讲,国内农机品牌集中度、知名度等环节仍显不足。单纯就全球农机产业规模而言,我国农机体量2012年已经达到全球第一,但是从产品竞争力而言,我们仍然集中在中低端;从品牌建设环节看,品牌分散、资源重复投入等弊端仍存,且规模不成体系,各自为政。据资料显示,全球五大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久保田与克拉斯,前三家企业2015年收入总额与我国当时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收入相当,中国市场是这些企业的主要贸易对象之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形之下,国内农机行业在品牌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整合等环节仍需快速跟进与整合发展。

03核心技术工艺差距大

一叶知秋,一斑窥豹,以点见面难以一概而全,凡是观察与感悟都有局限性,在产业现状评估和提升上,农机人向来不缺少洞察力和创新精神,相信,中国农机制造不甘于落后也不会落后,发扬优势,弥补短板,不经太久,在创新升级引领下的中国农机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助力全球农业生产,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