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说︱从梁会长“入主”科达洁能,想到我们产业自主性的缺失

陶瓷大佬“入主”科达洁能

虽说今年春节陶瓷企业放假普遍提前,但节后上班时间差不多,早的起七、初八,晚的基本都是元宵前后。而拓展训练、业务培训等也是开工后的例牌。

大家都做着习惯性的动作,迎接“不确定”的2019,只是心情多了些焦虑和忐忑。

2月14日(初十)晚,科达洁能(600499)发布公告,披露说“自然人梁桐灿于2018年10月23日至2019年2月13日,买入科达洁能股票,合计买入7886.02万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此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

紧接着,证券时 又 道说,“梁桐灿在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科达洁能的业务发展及其股票价格等因素,继续增持科达洁能股份,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6亿元。”

于是,2月14日晚,科达洁能又进一步发布《补充公告》说,“梁桐灿承诺,若其成为科达洁能第一大股东,其本人不会谋求科达洁能控制权,并将尽力维护现有管理团队稳定。”

“行业人”好过“行外人”

一开年就搅动“陶机第一股”科达洁能的这个“自然人”梁桐灿,就是大家熟悉的行业内大佬级人物——宏宇集团董事长梁桐灿。

梁桐灿过去一贯很低调,但是,近几年随着集团旗下宏宇、卡米亚、宏陶、威尔斯、意特陶等全面转型,加上做石湾古镇文创园,因此,频频出来站台的他,也逐渐习惯了在媒体面前曝光。

而去年9月8日接任第五届佛山市陶瓷行业 会长之后,梁桐灿成为“佛山陶瓷”的事实上的代言人,因此,几乎可以说“不高调也不行”。

想不到2019一开年,梁桐灿又迎来了一次高光时刻。2月14日“自然人”梁桐灿要做科达洁能第一大股东的新闻刷屏朋友圈。

而随着新闻的发酵,大家对梁桐灿“入主”科达洁能后的多种可能性也展开尽情的想象。比如,关于“控制权”的问题,梁桐灿会真的信守“承诺”吗?再有,为什么是梁桐灿?如果换成行业外投资者,比如,要是现在的第二大股东新华联控股,或者其他股权投资者会又如何?

一般来说,掌握了控制权的投资者的行业属性,决定了接下来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陶瓷行业大佬的梁桐灿投资,乃至“控制”上游装备龙头企业,肯定比其他行业的进入者,理论上更加能确保科达洁能不会游离出陶机主业之外。

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上市公司的逻辑主要是靠短期看得见的业绩,以及投资亮点、发展潜力等,吸引眼球,维持股价。这导致它们往往会盯着既有主业外的一些热门的高成长性行业开展并购活动。所以,我们看到,大部分上市公司,做着做着最后都违背初心,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被边缘化的“清洁煤气化项目”

事实上,科达洁能过去10年在“多元化”问题上走过了一段弯路。也就是在年前的1月30日晚间,科达洁能发布公告,预计2018年公司经营亏损大概是5.5亿元至6.5亿元。

而预亏主要原因与沈阳科达洁能、河南科达东大及江苏科行环保等子公司有关。

2018年12月28日晚间,科达洁能发布公告,决定停止沈阳科达洁能的生产经营活动 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中沈阳科达洁能将产生资产减值损失4.9亿至5.9亿元,影响净利润4.9亿至5.9亿元;科达东大将产生商誉减值损失约1.1亿至1.8亿元;科行环保将产生商誉减值损失约0.5亿至0.8亿元,影响净利润约1.6亿至2.6亿元。

关于沈阳科达洁能停产的原因,华夏陶瓷 1月9日在《沈阳遭遇“滑铁卢”,科达洁能大股东地位堪虞?》中已经有详细分析。媒体普遍的 道是,3年亏掉4亿,与地方政府“不作为”,导致产能开工率仅为50%有直接关系。

其实,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除了预亏5.5亿元至6.5亿元与非核心业务有关。事实上,在2018上半年5大主营业务营收的30.14亿中,依然还是核心的建材机械装备业务最多,总营业收入 19.73 亿元。洁能环保设备产品(非清洁煤制气)总计营收3.91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3.84%。不过,比较而言,锂电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29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143.58%,

也正是对过去10年不顺畅的“多元化”之路的反思,此前,科达洁能对上市公司现有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最后明确建材机械、锂电材料为两大核心业务,清洁煤气化技术与装备、烟气治理技术与装备、科达液压泵、虎渡风机为公司四大种子业务。

从上述安排也可以看出,虽然清洁煤气化技术与装备还没有最终放弃,但已经远离核心,被彻底边缘化。

去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开打,华为、中兴等被美国制裁,由此,关于中国产业自主化的严峻课题凸现出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行业,没有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无论企业、产业规模做得多大,最终还是要被挨打。

回到建筑陶瓷行业。在科达清洁煤气化项目上马这十年,也就是2008—2018这段时间,正是全球瓷砖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十年。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已经改革开放40年,建国70年,但是我们建筑陶瓷行业产业链依然不具备完全自主性(当然也可以说中低端产业链自主化了)。试想一下,如果西斯特娒像萨克米一样,完全控制对中国出口最先进的瓷砖生产技术和装备,那么我们今天所谓的新物种“岩板热”恐怕还要拖后很长一段时间出现。

我们也许很难有充足的理由抱怨50后、60后这批陶瓷企业家,在四十或三十年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产业链自主化的“国家任务”。但是,尽管“历史的局限性”值得原谅,但这并不表明,上一个时代抓住了“历史机遇”,迅速成功致富的企业家们,在新时代还有挥霍“工业4.0发展窗口期”的资本。

换一个场合,因为有BAT的支撑,很多人今天已经开始谈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中国已经领先。有关“互联 下半场”的定性,大佬们也都聚焦到工业互联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工业4.0新的历史机遇,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弯道赶超的勇气了?

上市公司不专注的“后果”

美的收购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库卡,受到很多人的称颂。2018年9月26日,科达洁能1.36亿收购意大利高端制造企业唯高Welko60%股权。但市场反应并不怎么热烈。

而此前,科达洁能要收购西斯特娒的传闻居然也有出街。看来,作为中国陶机行业绝对的头部企业,科达洁能并非没有称霸世界的想法。尽管这并非华为式的始终沉在一个行业“扎硬寨”、“打硬仗”,搞自主攻关的打法。

最后,看一下同行业色釉料领域的上市公司道氏技术的消息。2019年1月27日,道氏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18年实现净利2.2亿元-2.5亿元,同比增长45%-64%。这看上去是很亮眼的业绩。

但仔细分析,上述业绩增长还是因为从2018年12月开始,被并购的佳纳能源及青岛昊鑫纳入了公司合并财务 表。

道氏技术是国内陶瓷釉料和陶瓷墨水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2014年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不久后,公司就确立向新能源材料转型布局的战略方向,并通过控股佳纳能源、青岛昊鑫,以及投建锂云母项目,切入到新能源材料产业链中的钴、锂以及石墨烯等关键材料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等蓄势待发的新时代,新能源材料必然前途无限。相信接下来,道氏技术的业绩还会持续大幅度增长。

但另以方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今天的道氏技术早已不是五年前的“道氏技术”。虽然拥有了资本市场这个大平台,但她已经没法对标陶丽西、爱斯玛格拉斯、卡罗比亚、福禄、卡罗比亚等全球陶瓷色釉料领域的先进企业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