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南京沪江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沪江材料”)在北交所上市,A股市场再添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据悉,2020年,沪江材料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公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数量从首批的248家,增至第二批的1744家,再增至第三批的2930家。
“专精特新”热力值拉满
浙粤鲁三省企业数量占“大头”
随着近期多地“两会”陆续召开,部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已纳入部分省市的重点规划。
例如北京市表示,全力支持新三板改革,用好北交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培育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浙江省设立的目标是,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单项冠军企业20家。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4762家(剔除第二批160家未公示企业),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从企业所属地域看,“上榜”数量排名前六位的依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上海市和北京市,均超过250家(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单列,不计入统计数据)。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地域分布与区域工业体系、产业基础、要素集聚程度、营商环境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引导等均有关联。一般来说,在工业产业链体系相对完备,金融、人才等要素较为丰富,且有相关产业等政策支持的地区,出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概率更大。
持续加注硬科技
筑牢制造业强国地基
说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似乎总离不开“细分领域”这一限定词。那么,细分领域究竟能细分到何种程度?
可以看到,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愈发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代名词。而从行业分布来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机械设备行业有1194家,计算机行业有569家,化工行业有434家。三大行业领域企业总数共计2197家,占比超过四成。
政策面厚植发展沃土
小企业撑起大市场,小企业成就大事业。经梳理发现,去年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北京市、湖北省等多地也不断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派发政策红包。
结合《证券日 》对多家中小企业的采访来看,“资金支持”无疑最受企业追捧。
鲁军仓介绍,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后,富士达亦获得了包括资金补贴、金融扶持、政策帮助等多方面的支持。如资金补贴方面,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累计500余万元的奖励。
尽管在政策的支持引领下,近年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但对于这类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无论何时何地,资金与人才始终都是企业发展亟须解决的痛点和难点。
“对于熊猫晶体来说,由于部分产品研发难度大、投入大、收益慢,因此,希望政府及有关方面能够组织定向产学研合作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引进人才,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工艺研发能力,进而解决企业发展研发周期长、风险大以及投入回 低的难题。”李冬强称。
冯小林表示,自入选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振华群英的品牌效应、行业地位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面对产品订单的迅猛增长,目前公司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急需募集和争取项目资金,加大科研技改投入,实施生产线改造项目,扩大研制生产能力。另外,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显得更加重要。当下,需要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快重大重点科研和技改项目实施,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田利辉看来,未来地方政府应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形成重视人才、善待人才、培养人才的社会文化,以吸引更多科技人才聚集。
资本市场赋能
种子企业料迎更多资金“投喂”
当下,处于我国先进制造业各细分领域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早已成为投资人与投资者的“心头好”。
乔漠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以及注册制的持续推进,绝大多数尚未规模化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进一步获得通过资本市场检验自身价值的机会,也为其研发价值和利润实现之间的同期错配赢得了时间。总的来说,资本市场是见证和帮助“小巨人”企业成为撑起中国产业脊梁“小金人”的最好助力。
在工信部公布的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已上市的企业数量仅357家,尚不足总数的10%。
据李冬强透露,目前,熊猫晶体有上市融资的意愿,相关改制方案正在 批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