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界于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是国家物流枢纽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申。四、五世纪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泸”。
外滩
(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
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标之一。
主要景点
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位于中山东一路28号,东濒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吴淞江(苏州河),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
黄浦公园以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主景,该塔矗立在公园东北部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塔高60米,形态如江中涌起的三股浪柱汇于高空,象征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牺牲的人民英雄;江堤位于园东、北两面,其中苏州河堤长80.7米,黄浦江堤长137米,均宽10米;雕塑“浦江潮”位于园南部的花坛中,面朝园门,是一个勇士在挥舞着旗帜,象征人民挣脱旧社会的铁锁链;广场位于园中北部,周边有花岗石地坪、名人题字奠基石碑、草坪、花坛和和喷水池。
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是架在中山东一路和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外白渡桥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外白渡桥是位于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依次向里的桥也有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
外白渡桥经历过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桥体。据史料记载,外白渡桥最初是木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中间设有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这座桥是由当时供职于怡和洋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其他人合资修建的,因而被命名为“威尔斯桥”。第二代外白渡桥位于“威尔斯桥”左侧,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当年的英国人叫它“花园桥”,而百姓则直呼为“外摆渡桥”。后来数十年,由于民间口误便逐渐被读成“外白渡桥”并沿袭下来。此后,这里过桥不再付费,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拆除。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租界工部局决定另建新桥代替,这才有了第三代的钢结构外白渡桥,并使用至今。
十六铺
小东门原名“宝带门”,门外为十六铺。街市东临黄浦江,西濒丹凤路,南达老太平弄,北至龙潭路,历史上南侧曾延伸至万豫码头街,是上海的水上门户。该码头由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建造,清咸丰、同治年间始用名十六铺码头,之后易名南栈码头、罗斯福码头、江西码头等,直至解放后复名十六铺码头。1982年,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被拆,在原址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
十六铺地处外白渡桥与卢浦大桥的黄浦江黄金水道中间,有一个黄浦江S形弯道,上面的亲水平台有730米长,拥有270度视野,可观赏到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陆家嘴地标景观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亲水平台下面是下沉式广场,体量为2万平方米,一共分为三层,娱乐餐饮设施位于地下一层、二层,紧连十六铺旅游集散中心和黄浦江游船码头。
陈毅广场
陈毅广场位于上海市南京东路外滩,广场中央矗立着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陈毅广场涌泉位于陈毅塑像南面,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陈毅广场一个世纪前这里是英国驻华总督巴夏礼的纪念铜像。
情人墙
外滩“情人墙”是黄浦公园至新开河的黄浦江边全长约1700米的钢筋混凝土防洪墙,建于黄浦公园至新开河的黄浦江边,全长约1700米。观光台是建造在伸向浦江上的空箱式结构防汛墙上,地面是用14万块彩色地砖和花岗石铺成。
老一代的上海人大多有过去外滩“情人墙”“轧朋友”的经历。以前上海人家住房紧张,谈对象只好去户外,外滩的这一段墙边情侣扎堆。而“情人墙”如今已不复存在,围墙已全部拆除,代之以亲水栏杆。
观光隧道
外滩观光隧道是上海首条黄浦江越江行人隧道,外滩观光隧道的浦东出入口紧临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西侧,浦西出入口位于外滩陈毅广场的北侧,是中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2000年底竣工。外滩观光隧道全长646.70米,两边的地下建筑均为地下3层、局部4层结构,总建筑面积近17500平方米。
外滩观光隧道采用了无人驾驶自动控制系统,12辆四壁透明的观光车可以不间断地运送游客往返于浦江两岸,以每秒3米的速度行驶,全程仅需5分钟,每小时运送量达5000人次。隧道的两岸出入口由自动扶梯输送旅客,残疾人采用液压电梯输送,隧道内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牵引式封闭车厢输送游客,整个过江时间约需2.5~5分钟,其运输能力最高可达5280人/小时。
外滩源
外滩源是上海外滩的源头、起点,具体方位即外滩最北端、外白渡桥以南,是与黄浦公园隔路相望的公共绿地及一些历史建筑。这里是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的地方,也是外滩的初始地,称之为“外滩源”。它涵盖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建成的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及毗邻的圆明园路、虎丘路等一带欧洲风情的景观街。圆明园路是一条全长276米,宽16米的休闲步行街,路面铺设了深色九龙清花岗岩石子,近绿地一侧栽种着北美鹅掌楸行道树;另一侧则是金融大楼、安培洋行、哈密大楼、兰心大楼等。
“外滩源”区域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区域内的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1号楼,花园草坪对公众开放)、原英国驻沪总领事官邸(2号楼)、原教会公寓(3号楼)、原新天安教堂(4号楼,今名“联合教堂”)和原划船俱乐部5幢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外滩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构成了一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原英领馆草坪中,有27株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
地铁
地铁2号线(南京东路站)全程浦东国际机场站←→徐泾东站
地铁10号线(南京东路站或豫园站)全程新江湾城站←→虹桥火车站、航中路站
轮渡
外滩与浦东间穿行方式一般为渡轮。渡轮在金陵东路外滩的浦江游览码头搭,前往浦东的东昌路码头。
游览路线
外滩源(圆明园路)—外白渡桥—黄浦公园—外滩历史纪念馆和人民英雄纪念塔—陈毅广场—金融广场—延安路外滩信号台广场—金陵东路轮渡过江—浦东陆家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