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陆桥通道最后180公里!连徐铁路全线站房封顶

9月10日

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

连徐铁路邳州东站钢结构正式封顶

标志着连徐铁路项目整体建设

正式进入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邳州东站钢结构封顶

连徐高速铁路

东起连云港市,西至徐州市

线路全长180.027千米

中铁建工集团承建4座站房

及附属生产生活用房

既有连云港站已于2018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

新建东海县站、新沂南站、邳州东站

预计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东海县站、新沂南站、邳州东站效果图

使命必达

提前20天主体封顶

2020年1月8日

中铁建工集团中标连徐铁路站房项目

1月15日

项目部仅用7天时间正式开工

面临着地处偏远、地质环境复杂

机械物资运送不畅等重重困难

项目部全体员工春节期间坚守一线

3座站房共同成立联合采购小组

精心调研组织、合理协调分配

解决了资源匮乏与交通运输不便的问题

疫情发生以后

项目部迅速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2月18日成为当地首批复工工程

新沂南站生产生活用房建设现场

在防疫的同时有序安排施工

启动“双战双胜利”主题劳动竞赛

投入1000余名员工

配备30余台大型设备24小时轮班作业

三座站房内部互比、互学、互赶、互超

于4月15日顺利完成三座站房桩基施工

6月22日东海县站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

6月25日邳州东站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

6月28日新沂南站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

整体提前20天完成节点目标

获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徐州枢纽指挥部

全线通 表扬

连徐铁路站房项目获通 表扬

细心护航

技术赋能“中国智造”

东海县站、新沂南站与邳州东站

天桥工程纵向最长120米

横向最宽15.8米

钢桁架最大跨度为31.1米

大跨度钢桁架的变形控制

是天桥施工的关键环节

项目团队通过有限元软件

对受力及变形状态进行仿真分析

然后在深化设计阶段实行预变形处理

在工厂制作中对构件进行预起拱和

预拼装确保现场安装精度

连徐铁路项目天桥吊装现场

由于桁架高度超过运输限制

且现场营业线属于跨线施工

安全风险大、施工难度高、交叉作业多

现场安装采用「现场拼装,分段吊装」方案

项目团队对钢桁架进行合理分段

采用300、500吨汽车吊进行四点吊装

在分段处搭设临时支撑架等措施

减少桁架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变形

同时拼装过程用全站仪进行全程监测

控制拼装的平整度、位移和高差

实现吊装一次到位

三座站房天桥施工仅用时7天顺利完成

连徐铁路项目天桥吊装现场

精益求精

匠心筑就精品工程

东海县站、新沂南站、邳州东站

屋盖钢 架面积

分别为4432、4897.6、6817平方米

均采用焊接空心球节点正方四角锥结构

架长度最长114米,跨度最大47米

全部为焊接球连接

项目要求对每条焊缝进行

超声波探伤检测

焊缝条数三座站房累计28244条

5054米

连起来能围满12.6个运动场的标准跑道

邳州东站钢结构提升

屋面钢 架安装过程中

采用“地面拼装、整体提升/顶升

的施工工艺

利用“液压同步顶升”施工技术

最多时使用8台提升器、12台千斤顶同步提升

采用CAN总线控制

以及从主控制器到液压提升器的三级控制

实现了对系统中每一个液压提升器的

独立实时监控和调整

经由测量员观察后反馈的实际提升距离

进行单点毫米级微调

顺利完成了847吨的钢 架安装任务

全力贯彻落实了国铁集团

“精心、精细、精致、精品”的建设要求

邳州东站钢结构提升

未雨绸缪

科学破解气候难题

今年夏季江苏省总体气候特征

表现为“温高雨多”

6月9日

江苏淮河以南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

是近20年来入梅时间最早的一天

全省梅雨期降水量较常年平均偏多1.6倍

为1961年以来夏季降水次多年

徐州6月的总降雨量更是高达340.4毫米

比历史最高记录高出80毫米

以绝对优势改写了历史

8月气温又异常偏高

江苏省1961年以来历史第三高

今年为江苏省1961年以来夏季降水次多年

为确保工期节点如期推进

项目部根据气温情况灵活制定作息时间表

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和消防应急设备

全面保障一线高温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在大雨来临前未雨绸缪

做好现场勘查,排险、排水

提前将施工材料运往作业地点

节约时间成本,加班加点赶进度

各区域工作有条不紊

做到了“小雨不停工,大雨巧着干”

速度与质量齐头并进

为连徐铁路站房项目完美亮相夯实了基础

东海县站钢结构封顶

连徐铁路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线路

建成后将发挥陇海大通道的整体效益

完善区域路 结构

进一步便捷苏北地区人民的日常出行

中铁建工集团将再接再厉

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和顽强拼搏精神

圆满完成连徐铁路站房后续建设任务

为交通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