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会场,带你洞悉上海交建BIM及装配式技术,这场观摩会火了

9月18日,2019年上海市交通建设BIM及装配式技术观摩交流会在北横通道新建二期工程Ⅰ标段(天目路立交)工程主会场和济阳路快速化改建工程分会场开展。

此次观摩交流会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上海市市政公路行业 、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共同承办。各区交通建设管理部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外省市沪办建管处等累计500人次到场参加观摩交流。

下面就跟着工地君到两个会场去看看,现场究竟展示了哪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吧!

济阳路分会场

济阳路快速化改建工程北起卢浦大桥引桥,南至闵行区界,接(闵行区,市城投公司代建)浦星公路跨芦恒路节点改造工程,浦东新区段长7.1公里(环以北段3.9km,中环以南段3.2km),闵行段长1.7公里,总长8.8公里。采用“高架+地面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高架主线设双向6车道,耀华路以南地面道路为城市主干路,设双向6车道,耀华路以北地面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双向4车道。

上午10点,在济阳路快速化改建项目分会场的现场,正在展示立柱现场吊装以及项目现场装配式各阶段。

工地君现场了解到,济阳路改建工程上部结构主要采用预制小箱梁、钢-混凝土组合板梁、钢箱梁、预制空心板梁等预制结构。

桥梁下部结构花瓶式桥墩及正T形盖梁直立柱桥墩采用灌浆套筒及金属波纹管模式的预制拼装工艺施工。桩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区段采用免共振沉桩工艺的预制钢管桩和钻孔灌注桩。附属结构防撞墙与小箱梁边梁采用工厂化整体预制。

所有预制构件均配有二维码标识,所有立柱、盖梁、上部结构包括防撞墙与小箱梁边梁一体化预制。整个工程的预制拼装率高达89%。

走进项目部展示中心,这里设置了MR+BIM虚拟现实系统互动体验,可以手持设备亲身体验到基于视频数据AI应用和地下管线可视化安全管理。

北横通道主会场

北横通道是上海市中心城“三横三纵”骨架性主干路 的组成部分,是上海市中心北部区域的东西向主干路。工程西起北虹路,东至内江路,沿长宁、普陀、静安、黄浦、虹口、杨浦6个区布设,全长约19.1km。全线采用地下、高架和地面等道路立体扩容形式,具有急曲线、近穿越、深开挖、多交叉、大跨越等技术特点和难点。

下午,工地君来到了北横通道天目路工程主会场。

主会场所展示的新设备、新技术更是让工地君应接不暇。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全球第一台最大基震力70RF免共振液压振动锤,速度快噪音低,基本实现了“零”污染;高架建造“装配化”,使得施工速度提高50%,大大降低了传统施工的安全风险和交通不利影响。

▲70RF免共振液压振动锤

金刚链切割设备运用绿色环保新工艺,其施工速度快,无震动,无噪音。

▲金刚链切割设备

两种不同性能的接头:

▲镦粗直螺纹接头

▲冷挤压套筒接头

定型化的作业车:

▲登高车

▲ 定型化防撞护栏作业车

还有这些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的举措:

▲ 雾炮清洗车

▲移动消防架

▲移动声屏障

▲移动式应急仓库

▲扬尘、噪音一体式监控设备

针对市中心工程环境、交通、管线情况的复杂,北横通道项目采用BIM模拟平台实施“信息化”管理。在设计初期可模拟周边交通翻交、复杂环境、施工过程、完善和解决平面图纸不易察觉的问题,在施工前及时解决,提升工程设计、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从源头控制安全风险。

下午2点,现场交流会准时开始。

交通安质监站黄晨副站长,就交通建设领域质量月的活动安排作了整体部署。

来自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的代表,分别就BIM及装配式等四新技术在项目管理、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经验分享。

上海奉贤建设发展集团代表则分享了“打通断头路”和区区对接项目中的新技术应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为在场的各位企业同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市交通建管中心林海榕副主任对本市交通建设领域创新技术发展情况作了简要总结,针对当前四新技术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突破瓶颈,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更加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市交通委交通建设处顾瑾副处长对两个项目均予以了充分肯定,对交通建设四新技术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装配式施工工艺是提高工业化水平、提高建造效率的重要支撑,并对今后在交通建设领域继续推广BIM和装配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延伸阅读:

多管齐下,示范引领

近几年来,市交通委根据交通运输部及上海市委、市府相关要求,加大BIM、装配式等新技术应用推广力度,由市交通建管中心牵头成立了推广工作组,不断探索建立四新技术信息的采集和发布机制,加强交通建设工程预制构件管理,多管齐下,分别从政策研究、标准体系、示范推广三方面,组织开展交通建设装配式和BIM技术应用推广工作。

不断深化,成效显著

上海交通建设领域BIM及装配式技术应用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体现出较好成效。

一、重大交通工程BIM技术应用日趋成熟。以北横通道新建工程为代表的在建项目已熟练掌握管线搬迁与道路翻交、冲突检测、交通仿真等应用内容,普遍应用BIM技术进行复杂交通施工模拟。

二、桥梁等建设装配式技术推广价值显现。经过近几年的试点应用与发展,装配式桥梁设计、施工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形成了相应标准体系;桥梁工程立柱、盖梁、箱梁等结构基本实现工厂化预制、现场快速拼装,并结合应用数字化加工、芯片植入、BIM吊装模拟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装配式效率与工程安全质量。

加强扶持,完善政策

为应用推广BIM技术与装配式工艺,上海在交通建设领域不断加强行业引导与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发布完善《上海市交通建设装配式技术常用结构形式目录(2018版)》、《上海交通行业BIM实施指南》等促进BIM和装配式标准体系建设,对提高交通工程领域建设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