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开区年度十大新闻出炉

岁末年终,回顾2019年长沙经开区走过的铿锵足迹,到底有哪些大事件将会载入园区发展史册? 产经周刊梳理了长沙经开区一年发生的新闻事件,从中撷取了2019年度“十大事件”。从这些年度大事件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2019年园区的追光之旅,也能一窥2020年园区的发展之道。

1.全区掀起“主题教育”学习热潮

2019年,长沙经开区掀起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热潮。

主题教育工作启动以来,长沙经开区306个企业党支部、5600余名党员参与,306名支部书记参与主题教育专题轮训,党员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累计10560人次,支部书记讲党课320次,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为群众做实事好事共计3000余件,党支部领导班子检视问题600余条,已立行立改400余条,党员检视问题11000余条,已立行立改8000余条。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庆红表示,2019年,全区上下坚持区县一体,按照“强园富县、优二兴三、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园区机构改革、人事改革、创新发展、产业链建设、项目建设、腾笼换鸟等重点工作任务,以更高质量、更实举措,推动主题教育在园区取得了实效。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长沙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沈裕谋强调,主题教育要坚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融会贯通学、结合实际学,先学一步、深学一层,通过到支部上党课、参加专题辅导,推动形成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浓厚氛围,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聚焦实干、带头实干,让园区治理、强园富县、改革工作走得更稳更实更有成效。

2.长沙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

21世纪经济研究院8月22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 告》显示,长沙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根据 告测算,长沙经开区之所以营商环境高居中部第一,与软环境、社会发展服务、商务成本等分项指标得分高有关,上述分项指标分别为全国第五、第八、第十一。

为优化营商环境,10月30日,长沙经开区举行金融集市新场地启用仪式及上市服务工作站揭牌活动。活动上,长沙经开区还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金公司、国浩律师事务所等4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以此为契机,长沙经开区持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出台金融补贴政策,对照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指标开展评估,制定48条改进意见及改革创新举措。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先进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进行任务分解,36项举措中已有22项全面落实。迅速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贯彻落实方案并进行了任务分解。

推进了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深化综合窗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七合一”套餐“一张表、一站式、零费用”4小时内一次办结,建立“告知承诺制审批”工作机制,工业项目 建承诺时限压缩至23个工作日,183项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一次办”“ 上办”比例达100%,全程 办率54.1%。

3.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开幕

5月15日,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中国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开幕。

此次展览会吸引了逾千家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产品参展,其中包括美国卡特彼勒、约翰迪尔,日本日立建机,中国徐工、三一、中联等2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主机企业,以及埃克森美孚、易格斯等14家世界500强配套件企业。

展会以“智能化新一代工程机械”为主题,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亚太总裁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商务厅、湖南省贸促会、长沙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展会总面积21.3万平方米,设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14个展区,国际标准展位约6000个,国际展商比重超过22%。举办了全球高端制造业大会等30多项配套活动。

4.央视“对话”长沙工程机械巨子

9月22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对话》节目。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同台交流,畅谈世界超级工程背后的“中国力量”。

据了解,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39亿元,比上年增长7.8%,约占全国工程机械产业工业总产值27.48%,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长沙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挖掘机等主导产品连续多年产销居全国第一,混凝土机械、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跻身全球行业前列,产业综合实力强劲。

今年,在基建上行、“一带一路”、环保升级等因素推动下,工程机械产业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19年完成产值1350亿元,增长30%,占全市比重达75%。骨干企业引领有力,三一集团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三强,成为全国机械重工行业和全市制造业销售收入首破1000亿企业;铁建重工研制国内首台中低速磁浮智能巡检车,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山河智能液压静力压桩机获评国家冠军产品。清研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湖南)有限公司顺利落地,亿美博数字液压项目中标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专项,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本地配套率不断提升。

5.长沙经开区开启体制机制改革

12月10日,长沙经开区召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暨机构改革竞争上岗动员会,全面安排部署当前及下阶段工作,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迅速投入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机构改革和竞争上岗工作中来。

根据省委编办批复,长沙经开区管委会由原有的8个内设机构和4个市派驻机构整合优化为11个内设机构,新组建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局、行政审批服务局,整合设置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产业环保局更名为经济发展和企业服务局。根据市委编办批复,同意区管委会调整设置9个正科级事业单位,新组建产业发展事务中心,星沙产业基地、土地储备中心成建制划入管委会。

6.三一重工成为长沙首个千亿企业

12月12日上午11时01分33秒,三一集团装备板块终端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破千亿元订单为三一集团重起事业部南京客户江加利全款采购的一台STC550T5型汽车起重机。

今年以来,市场需求持续回暖,三一重工在工程机械行业加速领跑: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0.8亿元、净利润4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9%、170.9%。

在9月28日,三一智联重卡项目开工暨道依茨发动机项目签约开工动员活动,在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举行。

三一智联重卡项目预计总投资220亿元,将成为三一首个规模过千亿的智慧园区。依托该项目,三一将在湖南打造一个世界级重卡品牌,填补湖南产业空白。

同步落地园区的道依茨柴油机项目,将以强链补链为目标,通过中德企业强强联合,在长沙打造一个智能制造的世界级样板,推动中国制造产业链由低端迈向高端,推动中国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

7.铁建重工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2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湖南:科技创新,助推外贸出口高质量发展》,节目以接近1分20秒的篇幅 道了铁建重工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带动外贸出口的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闻联播》重点介绍了铁建重工出口俄罗斯应用于莫斯科地铁西南环线隧道挖掘工程的盾构机:莫斯科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如何让盾构机的关键部件——液压泵在极寒环境下正常工作,是工程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近年来,铁建重工海外出口风帆正劲,已在全球设立了14个区域经营机构,业务范围覆盖5大洲,业务人员遍布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盾构机还成功出口土耳其、斯里兰卡、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TBM出口秘鲁,成为我国首台出口南美洲的敞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岀口占企业经营规模比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为中国制造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新的样本。

8.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投入运营 四新经济蓬勃发展

2018年5月,湖南源品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沙经开区开始建设湖南首个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园——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于2018年5月动工,经过13个月紧张建设,已于今年6月30日开园并正式投入运营,创造了湖南省新的建设速度。

一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年实现利税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

今年园区四新经济蓬勃发展,区块链产业聚集度持续提升,打造了公证确权、食品溯源、智能环保等一批应用场景,开发科创项目20个,星沙区块链产业园获批“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总投资180亿元的三一云谷项目签约落地,有望打造新的千亿级产业。新研发省、市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34件,申请专利3000件,授权2100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新建工业地产36.1万平方米,引进中小微创新企业245家,三一众创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9.上汽大众长沙工厂实现100万辆车下线

10月11日,随着一辆红色柯迪亚克GT缓缓驶出,上汽大众长沙工厂实现100万辆车下线。从首辆轿车全新朗逸下线,到五款车型共线生产,上汽大众长沙工厂的生产实力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如今已开启新的征程。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于2013年5月15日与长沙经开区正式签约,2015年5月24日建成投产,总占地面积为167.8万平方米,其中总建筑面积为48万平方米,规划年生产能力为30万辆。

长沙工厂采用大众汽车集团先进的全球标准化工厂建设理念进行设计、建造,布局科学、合理,集成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一系列优势;整车生产基地与供应商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其规模及产业链布局合理性全球领先。

据悉,长沙工厂目前有五款量产车型,分别是全新朗逸、全新途安L、柯迪亚克、全新朗逸Plus和柯迪亚克GT,五款车型并线生产,完美展现了工厂高柔性生产能力和先进的智能制造理念。

10.星沙产业基地加入长沙经开区“大家庭”,区块链产业再上台阶

12月3日,成立已届10年的星沙产业基地迈入了新的里程碑!星沙产业基地成建制划转长沙经开区交接书签署,长沙经开区星沙产业基地管理中心也正式揭牌。

这意味着,星沙产业基地正式加入长沙经开区这个“大家庭”,也标志着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强园富县”战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后,星沙产业基地将由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按“园中园”管理模式,相对独立运营,实行独立核算,高效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星沙产业基地区块链产业园发展迅速,成功引进了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湖南大数据研究院、区块链院士专家工作站、区块链安全技术检测中心、湖南和信区块链研究院等5家高端平台,集聚了一批顶尖人才与技术,开发了20余个科创项目。园区入驻企业达61家,一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园区、智能工厂及金融科技项目也陆续落地。

截至2019年6月,星沙产业基地共入驻企业260家,其中,独立供地企业51家,规模以上企业29家,世界500强企业2家、上市公司8家。2018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5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42亿元,实现税收6.6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长沙市省级园区前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