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再次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全国 民!
3月31日
海珠区工业大道北一辆公交车
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
电动自行车乘客被压入车底。
现场市民奔走救援,
十几人紧急拨打 警电话,
数十人合力试图抬起公交车。
现场视频感动了全国 友,
迅速登上热搜。
大家纷纷留言,
为热心市民点赞,为广州点赞。
您是那位在现场奔走相助的阿姨吗?
您是扔下货物奋力抬车的快递小哥吗?
您是现场呼喊号子指挥大家抬车的热心市民吗?
找到了几位参与抬车的热心市民。
听他们讲述现场救援故事
重现这感人的温暖一幕
↓↓↓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帮得就帮!我相信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没有想太多,就是想着救人。”
“人的本性第一反应就是跑过去救人!”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守护好广州是我们的责任。”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参与救人者、南华西街保利丰花园保安储著军清楚记得他到达现场的时间是17:57左右,他下班经过事发路段,当时已经很多热心市民在帮忙。“我把车靠一边第一时间跑过去搭把手,想使劲推车。但是没有帮上太多忙。后面消防员很快就来了,很短时间就把人救了。”
“人的本性第一反应就是跑过去救人,我没有其他想法。”参与救人者陈明鑫是南华西街燊华鸣烧腊店师傅,他工作的烧腊店就在事发地点旁边。“听到路人大声呼喊,我就跑过去了。当时已经有二三十人在现场开始推巴士,我也被感动了。‘一二三!推!一二三!推!’我跟大家一起使劲推了几轮。”
参与救人者、老广州简信德是碰巧路过事发路段。他回忆路过时大约已经有40多人在现场。“当时根本就没想别的,就希望想办法把车抬起来不要压住小伙子的胳膊。我就在后轮的位置使劲托,大家一起用力。这样的事情每个广州人看到都会帮的。帮得就帮!我相信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没有想太多,就是想着救人。”
李冬辉是湖南人,1987年他便从老家来到广州打工,如今他是一名装修工人,从事室内装修、砌砖等工作。每天李冬辉都是早上8点开工,晚上6点左右收工。
31日晚上,刚骑上电动车准备回家的李冬辉看到众人抬公交车,于是他便和同事刘志富一同加入抬车的前排队伍中。由于太过于卖力,李冬辉的衣服几乎湿透,他的小拇指甚至不慎被车压伤,“虽然公交车确实很重,但大家都很齐心协力。特别是看到那个小伙子(在车底下)喊叫,谁都于心不忍。”
谭习让是海珠区同福西社区的环卫工人,出生于1983年的他,对于工业大道北的这条辅路再熟悉不过。每天下午六点,他都会换好自己干净的蓝色工作服,从路旁的环卫驿站拿出工作用具,随后便继续繁忙的工作。
谭习让说,事故发生时,他正在路边。“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一辆公交车一直停在那里,于是走上前看看是不是出了什么故障,结果发现原来车底下卡着一位行人。”而在车身一侧,有十几名行人正在吃力地试图抬起车身,见状,谭习让便加入其中,在车身居中的位置抬。“从一开始只有十几人,到后来人越来越多,大概20分钟左右,就已经有将近60人了。”
不过谭大哥也提醒,作为环卫工人,他最担心车辆抬起后又放下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幸好大家都比较给力,最大程度的为伤者争取了救援时间。”
事故解决后,谭大哥还将现场视频发到了公司的小群里:“我们作为这一个片区的环卫工人,守护好这里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最应该注意这里的安全问题,所以我发视频就是为了告诉大家,遇到安全问题第一时间应该去通知消防。”
执勤交警、消防员讲述现场救援故事
“发现有人被压在车底后,很多热心市民打来电话 警。我们接到警情后,一车6名消防员于17时55分到达位于洪德路公交车站附近的现场。”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海珠区同福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罗勇辉说,当时,一名年轻男子趴卧在地,他的右手被压在公交车的后轮下。数十名群众正试图抬起公交车的一侧帮被困男子脱险,但几经尝试均未成功。
消防员立即组织对现场进行警戒和观察。男子的手已经完全被车轮压住了,但他的意识还很清醒。
“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好了!”消防员一边安抚男子情绪,一边对车轮四周进行固定,利用液压扩张器材进行缓慢顶撑,同时用另外一套扩张器材进行辅助支撑。没多久,消防员顺利将车轮顶升,把被困男子救出。随后,男子被移交120进行救治。
“大家合力向一侧出力,想方设法让车轮向上抬起。”江警官说,在他印象中,大约半月前,海珠区工业大道南田路口附近也发生了类似的暖心救援。“当时是小车压人,路过的群众合力抬起了车,成功从车底救人。”
“正是你们的义举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广州交警在3月31日晚的通 中对过往市民群众及时伸出救助之手表示敬意。
“感谢热心市民的合力帮忙。”广州消防提醒广大群众,及时救援的同时也要注意科学施救,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如遇类似紧急情况可以及时 警,等待专业救援力量。
专家提醒:
在意外情况下,被无法挪开的重物压到肢体该怎么办?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高渝峰提醒,在警察未到场之前,建议热心市民组织协调专人维持现场秩序,放置好醒目的事故三角架提醒路过车辆和行人避让,避免出现二次伤害,同时也要避免盲目救治。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旭良介绍,接下来市民应该马上呼叫120和119,同时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抬重物时应防止操作失误导致再次压伤。
2.刺入体内的异物千万不能随意拔出,要等医生处理。
3.未能排除脊柱损伤前不能搂抱搬动患者,最好保护好患者的脖子,用担架搬运患者。
4.如果患者有四肢出血,可利用衣服等临时加压包扎止血。
5.如果患者四肢明显畸形,可利用木板硬物等制成夹板临时固定。
6.如果现场人员太多,一定要防治误伤踩踏。板抬重物结束后只留下必要的救治人员,其他人散开以便通风。
海 文案:陶开河、何超、王菁
海 设计:王紫凤、周振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