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之匠人之心的成长之路

众说纷纭,来这里听听他们的故事。或精彩、或感动、或快乐、或忧伤,一切都围绕“人.车.生活”。我们有收藏爱好者,有运动达人,有热爱宠物的美女,有收藏老爷车的大男孩。你的爱好是否跟我们的主人公一样?你有比我们主人公更精彩的故事?没关系啊,可以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我们也会向大家展示属于你自己的故事。

陈燕山——人称修车陈痴,中国第一批奔驰专业维修技师,作为一个在汽修行业打拼数十年的专业维修技师以及OTO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他是如何喜欢上收藏工具的呢?《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句话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也许就是这种钻研的精神才让陈老师走进工具收藏的世界。其实对于专业维修技师来说,这些工具就像是他们身体的延伸,一个顺手的工具会在工作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一提起修车工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汽配城的各种锤子、钳子、改锥,高端点的有个大号的扭矩扳手,也就这样了。当同事说要给我引荐一位借钱买工具的朋友的时候,我内心里就出现了一种好奇,借钱买工具!这事我觉得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出来的。因为这毕竟不像做生意,可以借钱进货再卖出去进行盈利,但是这位朋友的修车工具都是用来收藏的!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工具收藏达人的世界。

一进入这件工作室,我的视线便被这一墙的工作所吸引。一提起工具,陈老师的话匣子就算彻底打开了。从历史到各个品牌的精髓,都能一一如数家珍似的向我们这些门外汉介绍。不要小看这一边钳子,这里面有很多力学和工程学的知识在里面。听完陈老师的介绍我迫不及待的问起了借钱买工具这事,这一下就勾起了陈老师的往事。我们的目光也集中到了蓝色展架上HAZE品牌的这些工具上。据陈老师讲,当初看上这套工具时,它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已经很久没有人使用了,但是由于对德国工具的喜爱以及维修奔驰的工作经历,让他一眼就发现了这套工具的不凡之处。最后在向父亲借了1万元人民币之后买下了整套工具墙!

在简单的看过了这些工具以后,陈老师又饶有兴趣的给我们展示了这些工具的容身之处——各种工具收纳箱,陈老师向我们介绍说,虽然工具是死的,但是你对它好与坏都决定关键时刻它会不会掉链子。陈老师收藏的很多工具都是德国品牌,这多少也跟他曾经作为一个奔驰维修技师有关,德国人的严谨和对于产品近乎苛刻的追求深深的打动了他。当问到到底现在有多少件工具的时候,陈老师自己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件,粗略计算下来,有100多套左右,每套里具体的工具数量不等,很难一一计数。

从2006年开始,陈老师就开始着手收藏这些工具了。“可能是跟我之前在修理厂上班有关系吧。”那时的陈老师,只要看到喜欢的工具或者小玩意儿,就会买下来带回家。“家里经常会有好多的新工具,随着东西越来越多,没地方放就往床底下、沙发底下塞。”当然,陈老师这种特殊的爱好也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不过这些年下来,最后家人全都‘屈服’了。”陈老师笑着说。

渐渐地,陈老师喜欢收藏工具的事,就在朋友圈中传开了。“这些玩意儿能增值吗?”面对着这样的问题陈老师经常笑而不语。陈老师告诉笔者,自己心里明白,这些工具基本上不会升值。但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以及它的设计理念却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能够归入陈老师名下的工具得符合两点:一是旧的、已经很少出现的工具;二是新的、有创意的工具。就像我们在语音中听到的一样,一把钳子从陈老师师傅的师傅,传到陈老师的师傅,再传给陈老师,这或许就是这些工具的魅力。在这些工具上,你可以看到历史的传承也可以看到其中的创新。

凯尼派克是陈老师收藏的工具中的一种。凯尼派克是专业做钳子134年,134年只做一件事,为的就是将这件事做到精益求精,全系1400多种钳子都有各自专属的用途以及使用的环境,看似细小的钳子却可以迸发出很大的力量。陈老师在这里讲了一件事,凯尼派克出了一种钳子,咱们锁自行车的大铁链这这种钳子面前就是剪根铁丝没什么区别,而且它携带方便,甚至放在裤兜里都可以,技术的发展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德国维拉也是现在陈老师收藏的重头戏,我们这次采访所看到的很多产品都是维拉的。维拉——wera是世界螺丝工具制造行业的领头羊。 基地在德国乌帕塔尔,根据专业用户的要求开发并制造工具。扭矩是陈老师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一个词,力矩扳手又叫扭矩扳手、扭力扳手、扭矩可调扳手,是扳手的一种。按动力源可分为:电动力矩扳手、液压力矩扳手及手动力矩扳手;手动力矩扳手可分为:预置式、表盘式和数显式。

维拉的工具最大的有点就是精美的握柄。据陈老师介绍,维拉的握柄是经过精密设计的,这种造型是最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手部的握感是最舒服的,同时也是用力最大的姿势。此外除了当螺丝刀以外,底部为灰色的螺丝刀还可以敲击其他物体,做到一刀两用,绿色握柄底部带字体的其中就有定扭螺丝刀。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的话,可以看到螺丝刀上方有一些激光打出来的凹痕,这些凹痕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的避免在上紧螺丝时出现打滑的现象。由这些小细节就体现出来了德国人对于细节的追求,会做一件事情不难,难得是把一件事情做精,这其实就是陈师傅这些工具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他收藏品的原因之一。

上图这把螺丝刀的底部有数值,这是一把定扭螺丝刀。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有疑问了,不就是拧个螺丝吗?至于要这么高逼格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拧螺丝越紧越好,其实不然,任何物体都有一个受力的极限,同时也有一个疲劳期。扭矩的作用就是在保持最合适的松紧力度的同时给与受力物体最长的使用寿命。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汽车发动机上,缸盖内每颗螺丝的受力力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由扭矩扳手来完成这个任务。

在陈老师的访谈中,他一直强调工具零负担、零伤害的定义。当然零负担和零伤害可能有些夸大,但是在专用工具面前可以做到将维修车辆的损害降到最低。例如更换球头和避震的时候,传统修车行经常会使用榔头对车辆进行破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车身的接触部件会造成损害。而一些德国工具可以做到专车专用,在维修的同时不会对底盘造成任何伤害,在更换部件之后甚至连四轮定位都不用做就可以达到要求,这就是零伤害零负担的真谛。

陈老师向笔者介绍,他曾经是一个汽车电工,电工钳注定成为他的伙伴,在电路修复中,分线、断线、联接、接头修复是每天都要遇到的作业,对于精密性质的电路维修,电工的工具随着电子集成化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尤其随着电动汽车技术、光纤技术的普遍,电工特种作业的工具也慢慢精细化。所以他很感叹不断变化下的更新节奏和它百年的坚持,慢慢的,便走上了这条工具收藏之路。

笔者个人认为德国工具对于制作工艺的要求以及对精密度的不断探索和追求是吸引陈老师去收集的最大原因。当然,除了对于工具的收藏痴迷以外,其实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对德国工具的了解可以让陈老师在生活中给予很多人以帮助。

一套小小的工具,它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场合下给你提供莫大的帮助,这也许就是他们被设计和生产出来的目的。当然,在完成任何工作之外,传承是它的深层含义。一套永不毁坏的工具是可以表达出情感的,睹物思人用在这或许更加贴切。当陈老师随时看到师傅赠与的那把钳子时,往事也会历历在目吧。正是因为有曾经奔驰的维修经历,所以陈老师现在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专注于中国汽车后市场内容的制作,同时为汽车维修的标准化,精细化提供相关培训,以及服务方程式的标准化建立。

或许对于旁人来说,很难理解陈老师的想法。但是在亲自参观了他的工作室之后,我明白了为什么他会对德国工具这么痴迷。因为德国人的一种精神感染了他,那便是对于汽车的精心呵护之心,通过一件小小的工具,它既可以随时让自己的爱车保持最佳状态,也能妙手回春挽救爱车,并且制造这个工具的人也是对于工艺和设计有着最高追求的人。就像陈老师在回答采访时候说的一样,中国的车主还存在了很多的误区,不管是在维修还是在保养上,而媒体人所肩负的使命就是传达国外更先进的维修保养理念和技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