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工业萌芽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仅有10几家小型电子厂,主要业务就是依靠进口器件装配、维修收音机和通信设备。
抚顺的电子工业也是从那时开始起步的,严格意义上说,抚顺的电子工业是从抚顺人民广播电台开始的。
1948年10月抚顺解放时,抚顺的电子工业还是空白。1950年,抚顺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一个无线电业余修理点。最初,每天可以修理收音机3-5台,后发展为每天能修10余台。1952年5月,抚顺人民广播电台在无线电业余修理点的基础上,成立了电台服务部,主要从事收音机及仪器仪表的维修。
1957年抚顺电台组装的收音机
1957年抚顺电台组装的收音机
后来,这个服务部除承修收音机、扩音机、电子仪器仪表等设备外,还开始购买散件自行组装、经销广播器材。到1953年,电台服务部人员由原来的10几人增加到20多人,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不仅能组装音响设备,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数据资料,设计和生产其他无线电产品。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前线急需通信设备。这期间,我国电子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日夜奋战,生产和修理装配了 话机、电台、超短波步话机和一些防空警戒雷达。这一大批军事电子装备,有力地保障了前线的需要,我国的军事电子工业完成了从修配、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发展之路。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年轻的人民共和国转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央把优先发展电子工业列为“一五”计划的重点之一,意在从根本上改变军事装备落后的状况。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抚顺也掀起大办无线电工业的高潮。1958年,抚顺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改为广播器材厂,职工由原来的2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同年,该厂与电台合办了一所广播技术学校,共培养出350名学生。同时,抚顺还相继建立一批街办厂点,其中与无线电工业有关的厂点就有30多个,其中也包括广播器材厂、无线电修配厂、电器厂、电声厂、无线电专用设备厂、无线电制造厂、工业电子设备厂、电子管厂、灯泡厂等较大的电子工业企业。
1962年,按照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抚顺市的无线电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除市灯泡厂继续保留外,其余无线电企业合并在一起,成立抚顺市无线电厂,当时这个厂主要生产黑宝石牌电子管收音机、扩大机、超声波探伤仪和记忆磁芯等。不久,由于该厂仓库失火,厂房和原材料被烧毁,导致企业被迫下马,职工统一分配到其他企业,仅留73名技术骨干并入抚顺市机械一厂,单独成立一个无线电车间。后来,在市机械一厂无线电车间的基础上,组建了抚顺市电子仪器厂。
60年代,抚顺市的电子工业企业有了大规模发展,很多轻工企业也将目光转向这一领域。比如,1965年,抚顺市望花区东方红被服厂试制成功2AP系列锗晶体二极管,该厂后来改为抚顺市半导体器件厂;抚顺市制鞋装具厂划出一个生产车间进行硅整流器的试制,产品定型后正式投入生产,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抚顺市整流器厂;抚顺氧气厂利用一个车间试制晶体管,先后试制成功3AX、3AG系列晶体管,于是就在这个车间基础上成立了抚顺市晶体管厂;1966年8月,抚顺市榆林建材陶瓷厂开始试制瓷介电容器和高频瓷件,后来该厂改为抚顺市无线电元件厂。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一个被服厂都可以试制二极管,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说明,当时的抚顺具有相对不错的电子工业发展基础和氛围,但必须看到,当时的电子元器件的研制还是以仿制为主,我们并不掌握电子工业前端的发明权。
值得一提的是,由抚顺市电子仪器厂分离出的东方红仪器厂,1965年该厂经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合作,当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鱼雷快艇指挥仪。这一产品在设计上采用了ROM技术,对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开拓作用,填补了当时国内一项产品空白。
辽宁无线电八厂生产的“红旗”牌黑白电视机(703型)
1963年,抚顺市灯泡厂被辽宁省电子工业公司上收。1964年9月,根据辽宁省机械厅无线电局指示,灯泡厂关闭转产,并随即成立了无线电仪器厂。1965年6月,该厂改为辽宁无线电八厂。就是当年这个不起眼的灯泡厂,在70年代初,仿制生产出抚顺第一台14英寸“红旗牌”电子管黑白电视机。资料显示,1970年2月至3月,该厂派4名工程技术人员去天津无线电厂学习电子管电视机的原理、设计与装配调试技术。他们回来时买了5套“北京牌”825型电子管电视机成套散件,用20多天时间装配完毕,试收看结果证明性能比以前的样机有显著的提高。
1966年9月,抚顺市将电子仪器厂、东方红仪器厂、石油分析仪器厂合并,成立抚顺市卫星无线电厂(后改为抚顺市电子仪器厂)。按照战备需要(“小三线”),厂址由市区搬迁到抚顺县上马公社。自1975年开始,抚顺市电子仪器厂就着手参与航天工业部研制数字式随机振动控制系统(简称“1720”工程)的研制开发。
所谓“1720”工程,即火箭发射前震动参数由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工程。“1”代表一机部,“7”代表七机部,“20”代表20吨液压振动台。
本来,我国原计划从美国引进这套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方就向美方提出能否从美国引进这项技术。但美方称,美国可以为中国火箭发射提供支持,但前提是设备操作及使用全过程须由美方派两个专家执行。这就意味着我国发射火箭的全部信息将受美国控制。于是,我国决定靠自己的力量研发。抚顺市电子仪器厂非常幸运地参与到这项重点工程中,其主要任务是计算出“富立叶变换器”的数据。
伪满时期毕业于“沈阳日本工艺学校”,后被我八路军收编成为我军收发 员,解放后转业到抚顺电台任总工程师的景维申也参与了这一项目。
当时抚顺电子仪器厂坐落在抚顺县上马公社一个山沟里,不久前,原抚顺市进出口公司副译审仇永德先生撰文回忆,别看这里偏僻,厂里集聚了大连工学院、上海复旦、哈军工、中国科技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大学、有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哈工大、北外等诸多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科研人员。仇永德先生说:“大学生太多了,连食堂保管员都必须是名牌大学本科生。”应该说,那个时期,抚顺真可谓是人才荟萃之地。
抚顺县上马镇姚家村,当时抚顺电子仪器厂所在地。
抚顺电子仪器厂旧址
经过一系列的科研攻关,抚顺电子仪器厂成功研制出数字式随机振动控制系统,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1981年5月,抚顺市电子仪器厂由抚顺县迁回市内,与抚顺市红旗仪器厂合并,厂名仍为抚顺市电子仪器厂。
80年代以后,抚顺的电子工业又有了进一步发展。1981年,抚顺市电子局、香港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香港顶佳技术贸易有限公司3家合资在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成立了顺发电器有限公司。7月,辽宁无线电八厂建成年产5万部14英寸彩色电视机和10万部黑白电视机兼容生产线。9月,抚顺市无线电元件厂与香港昭利市有限公司签订瓷介电容器生产设备租赁合同,引进年产1亿支瓷介电容器后部工序设备。1984年9月,辽宁无线电八厂和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正式签订引进年产15万台彩色电视机生产装备线合同。
表面上看,尽管抚顺的电子工业有蓬勃发展之势,但实际上,抚顺电子工业发展的短板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至90年代初,抚顺电子工业开始出现衰落迹象。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以今天的来看,至少在电子工业的发展战略上存在不足。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范围看,电子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电子技术和产品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变革。在经济发达国家,电子工业普遍受到重视,是优先发展的一个领域。但是,我国的电子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抚顺的电子工业也是如此。如果按发展阶段看,抚顺的电子工业先后经历了50年代萌发、60年代攻关仿制、70年代重点研发、80年代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合作这样几个发展阶段。这可以看出,我们的电子工业基础还是不够雄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十分有限。
抚顺电子仪器厂传真机CKD生产线
抚顺电子仪器厂生产的UF-2型高速电话图文传真机
80年代以后,国家将电子工业摆在十分重要的发展位置,甚至提出“没有电子工业,就没有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1984年,上海开始着手制定《电子工业振兴大纲》,加强对上海电子工业科研、生产、应用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和领导。数据显示,1984年我国电子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实现利润比1980年翻了一番,而这时抚顺的电子工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强对外合作,在科研创新等方面并没有实质性规划与投入。
而那时的美国,在旧金山南面的硅谷,集中了一大批高技术即高知识密集的大公司,以科研力量雄厚的科研院校为中心,形成“科学-技术-生产”综合体。在这种综合体内,科研成果能很快应用于生产,因而使半导体、集成电路、电脑生产飞速发展,同时又推动科学理论向纵深挺进。
对比当时国内和国外电子工业发展情况,抚顺当时在电子工业研发投入、企业运营机制等方面建树不多,缺乏对电子工业发展的科学预判,没有抓住电子工业发展的机遇,盲目仿制和来料加工,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不足,没有将产品的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味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结果丧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80年代初期,是中国改革的起步阶段,作为中国工业重镇,抚顺的产业支撑还是以煤炭、石油、冶金等重工业产品为主,承担着国家重要的能源物资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新兴电子工业领域的注意力,也是客观事实。正如那句话,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不可以今日否定昨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