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 规划纲要》自出炉后就引起广泛讨论,各地 友纷纷寻找自己家乡、自己所处城市在这一交通 中的战略位置。从这份《纲要》中,观察者 注意到,成渝地区首次升为“第四极”。除此之外,“京津冀-粤港澳”这一交通主轴的布局也存在亮点——海峡对岸的台湾省台北市也出现在规划当中。台北市所在的支线路径为:阜阳经黄山、福州至台北。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 规划纲要》截图看着《纲要》的规划期——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大陆 友们掐指一算“所以,快了,哈哈哈哈”。
大家琢磨着“京台高速还差最后一截了”,“G3高速就等着最后一段了”……
有 友提醒台湾,“要好自为之,拥抱祖国大陆实现战略统一,跟上中华民族快速发展的高速列车,别再拖后腿。”
岛内媒体和 友们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一为期15—30年的规划《纲要》,有人跳脚说这是“天方夜谭”;也有人“出谋划策”,要台当局也画一条,“通英、美、法”,“通日本、夏威夷到美国”。
当然,也有台湾 友对《规划》表示“欢迎”,认为这样能让“大家过好日子、脱贫是最好的一件事”,“台当局一再制造贫穷、制造恐慌、制造仇恨、制造世代门争,砍公务人员的退休金,现在又要砍劳工的退休金,台当局砍到成瘾,砍到嗜血如命。”
搞基建,我们是专业的;把路修到台湾,我们也是认真的。据观察者 不完全统计,相关规划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时间。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高速公路 规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终极”的高速公路骨架布局,同时也是中国公路 中最高层次的公路通道。在首都的7条放射线中,其中有一条规划到台北。这7条线分别是: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
图源: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司
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中长期铁路 规划(2008年调整)》,福州到台湾的通道就显示为“规划研究铁路”。
图源:《中长期铁路 规划(2008年调整)》
2009年3月,铁道部致力建设“369海峡铁路 ”,积极谋划福建与台湾岛内的铁路连接。所谓“369海峡铁路 ”即:建设沿海、杭闽广、浦建龙梅等“三纵”;北京-合肥-福州-台北、昆明-漳州-厦门-高雄、衢州-宁德、横峰-福州、向塘-莆田、长汀-泉州等“六横”;形成连接海峡经济区的九个环状铁路。在2011年3月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福州至台北段在“国家快速铁路 ”和“国家高速公路 ”中均显示为“规划研究路段”。
图源:《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2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福州至台北段出现在其附件“五纵五横通道图”、“国家快速和普通铁路示意图”,及“国家高速公路 示意图”当中。在铁路 中,该段显示为“十二五”规划研究铁路,在公路 当中,该段显示为“十二五”后建设路段。
图源:《“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十三五规划纲要》截图
2016年7月13日,发展改革委印发《中长期铁路 规划》,构筑了“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台湾省台北市出现在“京港(台)通道”这一纵向通道当中。该通道其中一支为北京—衡水—菏泽—商丘—阜阳—合肥(黄冈)—九江—南昌—赣州—深圳—香港(九龙)高速铁路;另一支线为合肥—福州—台北高速铁路,包括南昌—福州(莆田)铁路。
图源:2016年《中长期铁路 规划》
到了2017年2月,《“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的“十横十纵”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出炉。台北被规划到北京至港澳台运输通道。起自北京,经衡水、菏泽、商丘、九江、南昌、赣州、深圳,至香港(澳门);支线经合肥、黄山、福州,至台北。作为主通道之一的京台高速(G3)被规划为扩容工程。
图源:《“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最近一次规划出现在本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 规划纲要》。这一交通 的主骨架由“最为关键的线 构成”,包括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而台北就被规划在京津冀—粤港澳这条主轴当中。这条主轴包括两条路径:路径1:北京经雄安、衡水、阜阳、九江、赣州至香港(澳门)。支线:阜阳经黄山、福州至台北。路径2: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至深圳。
图源:中国交通
在京台通道的建设当中,福州是一个重要节点。北京至福州段铁路被称为京福高速铁路,现已建成通车。其中北京至蚌埠段2011年6月30日通车,蚌埠至合肥段2012年10月16日通车,合肥至福州段于2015年6月28日建成通车。直到去年7月,京福高铁的重要延伸段——福平铁路才全线铺轨贯通。线路全长88.433公里,为时速200公里的Ⅰ级双线铁路。福平铁路全线起于福州火车站,终于福建平潭岛,共设福州、福州南、长乐、长乐东、松下、平潭6座车站,其中福州、福州南为既有站,其余为新建站。
人民日 客户端
平潭是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一个岛县,素有“千礁岛县”之称,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92.9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其主岛海坛岛陆地面积324.12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五大岛。平潭县地扼台湾海峡要冲,距台湾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这里开通高铁,必然是离台湾最近的高铁。
图源:平潭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为福平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中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该桥起自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经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在苏澳镇连接平潭岛,全长16.34公里,其中跨海段超过11公里。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有两大难,一是天上终年肆虐的风,二是海底万年积累的硬。中国工程院七院士在考察后表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其独特的海峡环境,无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还是大风、强浪、强涌、急流等海况的恶劣程度,均远超已建成的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青岛湾大桥和港珠澳大桥。”
平潭海峡与百慕大、好望角并称世界三大风口海域。这里常年6级风以上天数高达300多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台风年平均3.8次;一年2.5米以上涌浪天数占45%,浪高最大可达9.69米。风有多大?可以通过风力等级歌谣感受一下:6级风举伞步难行,7级迎风走不动,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而仅3米高的浪涌就像沸水“开了锅”。千万年来的海峡大风带动海涌淘走了海底的松散岩层,留下硬度堪比钢铁的光板岩,再加上潜伏着的坚硬孤石,复杂的岩层状况让大桥基础无处安放。“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让这里一度被称为‘建桥禁区’。”中铁大桥局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项目总工王东辉回忆,在刚开始施工阶段,他们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第一根钢管桩桩头打进坚硬的岩床1米深左右时,就被挤压致严重变形。
海地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图源:人民日 客户端
面对如此困难,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发挥产学研用合力,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自主研制大型液压动力头钻机,可一次成孔5米直径钻孔桩,成功施作世界上桩径最大的桥梁工程桩;自主研制吊高110米、吊重3600吨的巨型浮吊船,提出了简支钢桁梁全工厂化整孔全焊制造工艺,实现钢桁梁海上浮吊整孔架设;研究建立桥址处小范围风、浪、流监测及预 系统,制定桥梁施工作业环境标准,保障复杂海洋气象条件下安全有序作业。这些成果为大桥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2020年12月26日,福平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同步投入使用,福州至平潭间最快35分钟可达。
动车组列车通过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图源:人民日 客户端
期待不久的将来,铁路修到台湾,平潭成为去往宝岛最近的一个“中转站”。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