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联重科宣布上调混凝土泵车价格,打响了此轮工程机械涨价潮的第一枪。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2日,已有10家本土及外资品牌宣布涨价,产品涉及挖掘机、装载机、汽车吊、泵车、推土机等多个机种,而且不排除未来披露更多品牌及产品提价的可能。
大多数企业在阐述调价原因时,都不约而同的提及是因为全球供应链体系遭到疫情冲击,导致采购成本的增加。笔者希望从挖掘机的重要功能单元——液压系统的供应链情况谈起,追溯本次工程机械涨价潮的源头。
如果将液压系统比作人体的血液循环,那么泵阀无疑是整个系统的心脏。
主要的挖掘机制造商中,除小松以外,其20T级以上的产品均采用了日本川崎重工的液压系统,是该吨位级别的首选供应商。
川崎精机产品线布局
本土品牌中大挖的液压系统,尤其是泵阀等核心部件,非常依赖核心液压件的供应链,那么其供货价是否发生了上涨,并成为推动此轮挖掘机涨价潮的主因之一呢?笔者咨询了业内某工程机械液压件后市场领域的资深经营者,以期追溯价格上涨的源头。
核心液压件供需矛盾凸显 主机厂被迫加价提货
官方资料显示,川崎目前在中国有两家工程机械用液压件的制造基地,分别是川崎春晖精密机械(浙江)有限公司、川崎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只生产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总营业额在13至15亿元之间。但是这两家工厂的产能远远无法满足中国工程机械主机厂的需求,每年还是需要从日本本土进口大量的泵阀、马达等液压件总成。
川崎精机的全球布局
而今年一季度,受到疫情的影响,供需矛盾显得愈发突出,其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多数品牌对2020年挖掘机市场的预判都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从2019年挖掘机械分会年会上,制造商大佬的发言中有所体现),没有做充足的配套件储备,而在2020年3-4月,因疫情导致复工之后的施工期压缩,设备需求大增,市场远超预期,绝大多数主机厂的产能利用率都达到饱和的程度,对液压件的需求呈爆发性增长。
其二,核心液压件的主要供应商都集中在日本、德国、意大利、美国和韩国,而各国疫情发展的走势和影响程度却有所不同。
德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于3月15日破千,意大利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于3月7日破千,美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于3月18日破千,日本则在4月11日达到单日新增确诊人数的顶峰(738人)。与欧美国家相比,3月份日本的疫情形势相对乐观,疫情控制得较为得当,爆发的高峰期来得较晚。
因而,短时间内,日本川崎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液压件供应商。
注:数据截止日期为4月21日
其三,原来配套博世力士乐或其他德系、美系液压系统的主机厂,因为海外工厂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交付订单,主机厂不得不临时性地将产品改配川崎的配套件。
因此在非常时期,液压件供不应求,主机厂只能是加价提货,以争取更多的供货量,据业内人士判断,核心液压件的加价幅度应该在5%-10%之间,这部分成本将通过整机涨价的方式传导给终端市场。
如果某主机厂的核心液压件全部从川崎采购的话,据测算,一台20T挖掘机的成本将上升4000至8000元(按液压件价值总量的5%~10%估算)。
不仅是液压件,挖掘机上的电脑版、电磁阀、高压油管等电液元件也依赖进口,甚至是国内供应的驾驶楼等配套件,都会因为疫情因素和供应紧张导致涨价,作为OEM总装线上的挖掘机,不涨价难以覆盖配套成本。
日本疫情形势加剧 海外供应链雪上加霜
受到最近日本疫情形势严峻的影响,原本就已激化的供需矛盾或将进一步加剧。继东京奥运会确定推迟之后,日本政府于4月16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日本疫情数字(图源:Fast Alert新冠肺炎实时信息)
日前,川崎重工发布公告称:受疫情影响,要求东京总公司、神户总公司、关西分公司、九州分公司等各事业所的办公室人员居家工作,各事业所的工作时间和方式也将做出相应调整,直至5月6日。
川崎重工官 发布的公告
虽然川崎精机的液压件生产线并未因本国疫情影响导致停滞,但从日本传过来的消息还是让国内的主机厂显得惴惴不安。
假如海外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话,甚至有业内人士称,不排除在4月底、5月份或者未来某个时间点,挖掘机出现更为严重的断供情况。
海外供应商集体哑火 本土液压件龙头迎机遇
海外液压件供应商的集体哑火,给了本土液压件龙头企业以巨大机会。
首先是主机厂有驱动力,通常在国产化进程中,占成本比例较高的核心部件将成为主机厂降成本、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发力点。以20吨挖掘机为例,需要配置1个液压主泵、2个行走马达、1个回转马达和1个主阀,合计价值量约为8万。
2019年以来,挖掘机行业竞争明显加剧,主机厂对核心部件国产化具有迫切的需求和动力,发动机、油缸、马达、泵阀等核心部件迎来重要的国产化机遇。伴随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工程机械液压件的供给端产生较大影响,倒逼液压件加速国产化以保障供应链安全。
其二是本土的液压件龙头的制造工艺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
曾经,国内的三一、徐工等主机厂,也尝试性的与本土品牌的液压件供应商展开合作,在20T以上的机型进行过小批量的试装,但质量都不稳定。对于新机来讲,因为液压系统的故障,造成品牌信誉的损失,以及售后服务的大额支出,并不划算。因而,大多数国内的挖掘机制造商都选择了性价相对较高的川崎液压件。
以恒立液压和艾迪精密为代表的本土液压件龙头,经过提前布局和近十年的精耕,基本上掌握了高端液压件的核心技术,其精密铸造工艺也在进一步完善。
我们通过一组数据可以了解本土液压件的配套现状。
据恒立液压2018年年 显示,恒立的液压泵阀已大批量配套在三一、徐工、柳工、临工等中国主流主机厂的15T及以下挖掘机机型,其小挖泵阀市占率已近 30%;仅2018年上半年就销售挖掘机泵阀1.5万余套(含前装和后装市场);中大挖泵阀产品也在2018年年末开始批量配套在数十个机型中;此外,恒立开发的 6~50T 级挖掘机用回转马达,均在主机厂开始装机验证。
据称,恒立聘用了某外资供应商品牌的前资深技术高管,吸收了世界一流的液压控制技术,按照市场主流液压件品牌的模型和标准在推进研制工作。市面上的三一小挖能够为客户提供川崎和恒立两种配置的泵阀,但有一定的价差,供客户自行选择。恒立在小挖的配套件市场,已经构成了与国外液压件供应商的直接竞争,并且正在稳步向中大挖市场推进,成为川崎最为忌惮的竞争对手。
艾迪精密同样也是国产液压件领军者,其主要产品为液压泵阀和行走马达,2018年液压件收入3.5亿,预计2019年收入4亿以上,同比增加17%。艾迪精密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主要是从工程机械后市场入手,逐步过渡到前装市场。
据行业人士的预判,由于全球疫情导致的海外供应链紧张,或将加速核心液压部件的国产化。
继本土挖掘机品牌实现超越之后,凭借国产液压件龙头企业和相关产业链的整体提升,液压件领域由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正逐步显现,国产液压件产业迎头赶上的一天或许真的不远了。
3月CMI指数环比提升
CONEXPO-CON/AGG 2020专题 道
各省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再加码
柳工拟收购赫兹设备租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