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力追赶超越中打造丝路源点城市——陕西汉中:“绿色崛起”新时代

陕西 讯(通讯员 张敬波 陈敏 刘利)陕西最美城市是汉中,汉中最美时光是春天。

从秦巴上空鸟瞰汉中盆地,秦巴山脉犹如厚重的盆沿,呵护着这一块“金瓯玉盆”。万顷花海、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天汉大地,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秀美、最繁忙、最醉人的时光。

才看长安花,又饮汉中茶。

“乘高铁、游汉中”,“坐专机、看花海”,几乎成了当下春季旅游最时尚的选择!汉中每天停靠110多趟高铁,每20分钟一趟的频次让人恍惚相遇“城市公交”,呼啸而来的西成高铁忙碌地穿行在百万亩油菜“金色花海”中。

2018年春,陕甘青宁川渝等周边地区游客度假游学,最炙手可热的是地处陕南的汉中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中国最美十大城镇等“金字招牌”让汉中成了赏花观景的首选之地,“丝路源点、张骞故里”美誉更是声名远播。

思想的光芒辉映伟大梦想,实践的伟力熔铸发展道路。3月30日,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接受人民 采访时表示:“当下正是满怀豪情开启新时代、砥砺奋进谱写新篇章的重要时刻,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兴陕南和把汉中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名市的定位布局,乘势开启新时代汉中追赶超越新征程,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

新时代东风浩荡,天汉间春光醉人。旌旗如画,持初心,再出发。

源点城市 底气十足

汉江流域流淌出敢为人先的大气魄,汉中盆地展示了追赶超越的大手笔。

2100多年前,张骞从汉水之滨走向长安,从盛世长安开启茫茫世界。

这一走,走出了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也走出了汉中人最值得骄傲、最需要铭记、最应该传承的历史。

2015年盛夏,市委书记王建军(时任汉中市市长)首次提出了建设丝路源点城市这一重要思路。当年9月29日,汉中日 等新闻媒体相继刊发了王建军的署名文章,全面解读了汉中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的历史渊源、独特优势、战略定位、战略方向。

从历史看,汉中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源点,开启丝路的汉王朝从汉中发源;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从汉中走出去,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标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丝绸之路的丝茶贸易从这里开启,唐宋时期汉中是茶马互市的中心。

从区位看,汉中位于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处在关天、成渝、江汉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国家规划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已形成由高速公路、铁路、飞机等组成的立体交通 络,使汉中更加凸显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枢纽作用,尤其是西成高铁建成通车后,陕川两省已形成3小时经济圈,汉中将加速融入西安和成都两大都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源点城市的地位更加突显。

从产业看,汉中拥有清新的空气、优良的水质和洁净的土壤,已成为优质农产品的供应源点,水稻、茶叶、柑橘等有机农产品品质高端;汉中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飞机制造、精密机床、仪表液压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汉中气候温和湿润,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域旅游工程,以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全力打造丝绸之路源点城市,其内涵和重点是:汉中向东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向北融入京津冀经济圈。通过发展“六大产业”、打造“十大工程”、“五大园区(村)、构筑“一环两城三园四极”为重点的“三大类项目战略支撑体系”等战略重点,最终将汉中建成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之新“三市”。

近年来,汉中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五新”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丝路源点城市,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千年而下的今天,“张骞”已成为汉中振聋发聩的文化符号。连续举办多年“清明公祭张骞”活动,今年首次提升为市级层面。4月3日,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学者专家、华人华侨、外宾代表、张骞后裔以及汉中市民等上万人,共同拜谒“凿空”先贤,张骞精神从丝路源点城市走向世界。

同样对世人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是汉中另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中国最美油菜花海。

田野灿然若金,河岸绿柳茵茵,山岭锦绣成堆。

“相约花海汉中,情醉汉人老家。”连续举办了9届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花节花会,已成为推动汉中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吸引海内外宾朋的巨大磁场。

借力张骞这一文化名片,汉中致力于“丝路源点”城市的打造,在刚过去的2017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载入汉中史册的“速度之年”。设计时速250公里的西成高铁运营让汉中全民搭乘“时代快车”;汉中城固机场成为通达当今中国最热的三大经济版图的“空中大通道”,全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万,打造“秦巴区域中心机场”再提速。

—-这是见证汉中发展的“奋进之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且创造典型经验,成为全省唯一被国务院列为免督查的地市;健康扶贫“汉中模式”全国推广;全域旅游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交流;2017年度,在全省追赶超越第一季度、第三季度考核排序中,汉中两次夺得第一。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满意度调查中,“两代表一委员”满意度列全省第一,人民群众满意度、营商环境满意度、作风建设满意度均列全省第三。

—-这是提升汉中形象的“开放之年”。“汉中舰”在南海某军港正式入列;“汉中三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汉中仙毫”跻身“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汉中成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美丽汉中再添新名片。

汉中作为“张骞故里 丝路源点”城市的影响日益深远。去年3月,来自35个国家100多名留学生,慕名奔赴汉中全国首个“国际学生感知汉文化基地”,实地研学汉文化。今年3月,全国首届健联体高峰论坛、“院士专家汉中行”活动相继在汉中召开,全国互联 +健康扶贫试点在汉中启动,汉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关天、江汉、成渝经济圈“西三角”节点城市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从地理标识的对外形象到经济布局的务实推进,展示出汉中市对外开放视野更大、信心更足、步履更实。

在2018年汉中市“两会”上,汉中市市长方红卫在政府工作 告中强调,要用好丝路源点城市和“张骞故里文化经贸使团”名片,全面落实“汉商”回归政策,瞄准京津冀、江浙沪和关天、成渝、江汉经济圈等重点区域,紧盯国际国内500强、行业100强等重点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全年引资到位突破700亿元、增长14%。

这是承诺,也是自信。

绿色崛起 时至势成

如果说,历史优势和区位优势是汉中成为丝路源点城市的天然优势,如何全面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汉中经济社会大发展,则是汉中当下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

为了充分挖掘张骞的人文价值,扩大汉中知名度,近年“张骞”元素被引入到汉中城市建设、文艺创作、商品包装等各个领域。

以“张骞”冠名的张骞牌汉中仙毫、张骞礼酒、张骞丝绸等产品相继问世;长篇小说《张骞》和《少年张骞》、舞台剧《张骞》、戏曲《张骞回汉中》、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张骞传说》、大型组画《张骞通西域》和群众见面;2016年年初,由汉中市本土作家编写剧本,国内第一部反映张骞“凿空”西域伟大功绩的主旋律电视剧《丝路使者》正式筹拍;2017年9月20日,中国邮政《张骞》特种邮票公开发行,一经发布就被抢购一空。

这正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扬。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里子,更需优美的自然环境做面子。

生态是汉中的本色、绿色是汉中的底蕴。近年来,汉中牢记“一江清水送京津”的政治责任,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的“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指示要求,守牢环境底线,放大生态优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环境保护督察巡查机构,推进“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四大工程,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始终保持Ⅱ类标准。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套组合拳,2015至2017年汉中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分别为282天、270天、269天,优良率位居全省前列。“十三五”期间,汉中将实施绿色循环重点项目447个、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

内外兼顾,汉中经济社会发展奔上快车道。

汉中市大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面彰显大水大绿大汉魅力。已成功创建华阳、紫柏山等4A级景区10个,张骞墓、“汉中三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汉中天坑群申 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工作扎实推进,黎坪地质公园入选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荣获“最具投资吸引力绿色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2017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232亿元、增长34%。2018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各项活动持续升温,汉中市迎来了高铁时代新的旅游高峰。

西成高铁开通运营以来,汉中车务段日均高铁和普速安全发送旅客2万人左右,截至目前累计发送旅客156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9倍。今年清明期间,日均将增加8对。

里外兼顾、秀外慧中的汉中,正走在追赶超越的上升通道,阔步迈入新时代。

追赶超越 开放争先

中流击楫,不进则退。追赶超越,勇者当先。

打造丝路源点城市,实力才是说服力。

2018年汉中市《政府工作 告》,提出要今年实施重点项目458个、年度投资853.8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1740亿元,以项目大突破推动汉中大发展。

新年伊始,1月5日,南郑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新开工的1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96亿元,这是汉中市今年首批开工的重点项目。其他各县区瞄准首季“开门红”,一批批重点项目也密集开工,掀起建设新热潮。截至目前,全市共集中开工12批次,涵盖基础设施、产业类、生态治理类项目212个,计划总投资805亿元,年度投资203亿元。

打造丝路源点城市,思想就是凝聚力。

汉中市委在市县区机关全体党员中开展的“思想奠基. 党性塑造”活动,让广大党员普遍接受了一次系统的政治大教育、思想大洗礼、党性大塑造,凝聚了追赶超越、建设“三市”的强大合力。这一做法得到中组部调研组的充分肯定,先后被《人民日 》《陕西日 》等中省媒体 道。

打造丝路源点城市,改革就是原动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汉中市制定出台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等改革文件,切实把汉中打造成环境好、政策宽、服务优、作风实的投资洼地和开放高地。

打造丝路源点城市,活力来自开放力。

开放包容是汉中的城市特质。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东风,打造丝路源点城市的构想和实践,为汉中构建起“东西南北”全方位开放格局,实现由对外开放的边缘城市迈向前沿城市的华丽转身。

2017年以来,汉中对外开放的成效令人瞩目:加速融入“西三角”经济圈;落实苏陕合作战略协议,筛选确定协作项目402个;一大批京津客商赴汉中投资考察,京津地区投资在建项目88个、总投资1137.42亿元。打响“张骞故里文化经贸使团”品牌,组团参加汉中——长三角地区重点合作项目推介会、陕港粤经济合作周等主题招商活动。全市招商引资省际到位资金580.3亿元,增长30.6%。

2018年,汉中将用好丝路源点城市和“张骞故里文化经贸使团”等名片,继续全方位招大引强,推进发展转型升级。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加开放包容的汉中,定会在新时代加速崛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