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9日,“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我国航空机载机电系统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在南京江宁竣工运营。经过十年的发展,南京机电在技术领先、产业发展、管理创新、党建塑魂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在十二五末期,在员工人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南京机电营业收入较2011年“十二五”开局实现了翻番,以年均16%的增幅跨越式增长,利润达到2.47亿元,获得集团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3项,获得授权专利199项。
——以“技术领先、系统集成”为目标,奠定“引领航空机电新发展”领先地位
南京机电专业范围覆盖液压、环控、燃油、能源传动、第二动力、机电综合六大专业。近年来,南京机电以“技术领先、系统集成”为目标,跟踪和研究飞机先进机电系统的技术,逐步具备机载机电分系统研发和集成能力,在机载机电关键系统及产品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奠定了“引领航空机电技术发展”的领先地位。
南京机电承担了国家863、民机科研、国防基础科研、航空科学基金等多项预研课题。综合一体化热/能力管理管理系统方案、高压变压力液压系统关键技术、高超声能源系统关键技术、高效散热技术、硬式加油设备、机电系统多电化综合设计等项目通过了各级机关的验收,标志着南京机电在飞机机电系统领域相关技术取得突破。完成了5个专业的航空产业发展计划和机电系统军用航空产业规划的编制。
某重大基础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立项,填补了中航工业机电系统在基础技术研究领域无重大标志性项目的空白,标志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能够牵头独立开展重大研究工作,项目还诞生了该研究领域首位航空机电首席专家和项目团队,对中航工业机电系统未来在基础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打下基础,团队荣获机电系统公司“总经理特别奖”。
为某型飞机研制的电传式前轮转弯系统填补国内空白,目前已进行系列化开发,并成功为多种机型配套。液压伺服舵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成功研制多种型号,先后应用在我国各种主战机型上。为某型飞机研制的机载蒸发循环制冷技术,解决了电子设备大制冷量的需求。在某型飞机首次成功应用空气动压轴承技术,使产品寿命得到大幅提升。南京机电也是国内唯一的研制生产恒速传动装置的单位。目前恒速传动装置已成熟应用于各型号系列飞机。为某型飞机研制的应急动力装置(EPU)填补国内空白。 装备部队以来,在发动机空中停车、电源系统故障等紧急情况下每次都成功启动工作,为挽救飞行员生命做出了贡献。
以国家863项目为代表的17项项目通过各级机关的验收;3项工信部民机专项科研项目也得到批复;编制完成5个专业的航空产业发展计划和机电系统军用航空产业规划;获集团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受理专利135项,获授权专利72项;通过了集团公司“专利工程二期”的验收。
——以“两翼一主导”为主线,优化“引领航空机电新发展”产业布局
两翼一主导,即聚焦强军目标,大力提升以军用航空为“主导”的核心技术能力,发挥“同根技术、同源战略”的溢出效用,全力促进军民深度融合,推动民用航空、非航空产业“两翼”的强劲发展。
在民用航空产业中,南京机电已作为大型客机项目机电系统燃油、液压、空气管理三个系统的牵头单位,组织国内团队,和国外多家知名公司进行了多次的技术商务洽谈,先后与派克签订了合资合同,与江宁空港开发区签订三方投资协议。完成了C919液压系统、燃油系统和空气管理系统首架机产品交付;TA600空气管理子系统完成全系统整体交付;CJ10000AX项目完成起动机核心机交付;MA700项目与派克一起完成MA700液压系统的JDP工作,成为一级供应商;MA60项目获得适航挂签;完成汉胜的转包生产项目35项新品首件开发;启动了霍尼韦尔PC12产品级项目。已完成3亿元注册资金的南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申 。公司生产线建成后,预计一期投产年产值将不低于1亿美元。公司将确保为C919项目、合资公司拥有主合同的项目提供所需的产品及维护、修理和检修以上产品的服务。2015年通过与国际供应商合作成为系统级供应商,2020年能够独立成为系统级供应商。
与霍尼韦尔的CCOE项目不断深化。PC12制冷包国产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在波音777飞机RAT液压泵项目、波音737飞机APU气动阀项目中达成合作意向。承担的C919三大系统产品从初步设计全面进入详细设计阶段,部分转入工程实施和硬件交付,总体研制进展顺利。
承接的派克、穆格公司阀芯阀套等项目,先后获得了客户颁发的“派克金牌供应商”、“年度最佳进步供应商”。南京机电还为国内蛟龙600项目配套成品共计74项,是该项目最大的机电系统供应商。作为新型涡桨支线飞机(MA700)项目环控、燃油、液压、和辅助动力装置系统四大系统牵头单位,负责团队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工作,并进行环控、液压系统集成。
在非航空领域、非航空防务,南京机电以军用航空技术为源泉,按照“做强技术 做大产业”的要求,着力发展非航空领域、非航空防务。三大子公司承担了五大非航空支柱——非航空防务,制冷环保,智能装备,特种车辆部件,非标设备,年收入超过2亿元。
在伺服阀、电机、非标设备、制冷系统等专业上,逐步完成投资,扶持形成产业规模,完成销售收入1.95亿元,非标设备新签合同1.12亿元;已完成3亿元注册资金的南京伺服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申 ;集成的电机泵已完成小批交付用户验证;在航天、战车市场巩固了现有的销售,在电子、船舶市场形成了液冷系统等一批项目意向;非标设备在整机修理厂的能力建设中的达成配套关系。
系列伺服阀产品牢牢占据国内自主研发市场的第一位,2013年产品首次行销海外。为我国7000米“深海潜水器作业工具”蛟龙号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产权的深海电液伺服阀,使南京机电的电液伺服阀实现了“上天、入地、下海”。历时三年研制的移动式矿用救生舱在2013年成功通过48小时和106小时人体试验,获得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颁发的安全证书,成为中航工业首家获得该证书的研制单位。
研制的车载空调将航空领域中成熟的空气循环制冷技术,应用于地面装甲战车之中,不仅可以向战车输送冷气,还能够将三防、滤毒等空气设备集成在一起,还可通过辅助动力系统,将整车能源系统进行集成,成为新型装甲战车的必选装备。
在航天阀研制中,和航天单位合作,研发、设计、生产航天用电液伺服阀。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有航天产品四大类20余种,目前航天产品年订货量为8000余台,年销售额约为8000万元。
“十三五”期间,南京机电进一步明确了在民用航空、军用航空、非航空防务三大产业发展的业务定位和“1+2”的产业管控构架。军用航空,采用总部加集成供应链支撑的事业部制进行管控,着力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保持和扩大航空机电市场的领先地位;对于民用航空,采用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相结合的形式,瞄准世界市场,成为一级系统供应商;对于非航空产业,采用战略管控与财务管控相结合的形式,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的产品,成为知名供应商。
为了实现三大产业的经营目标,未来的五年里,南京机电将始终以对标国内外先进,完成研发、制造和组织架构的变革。
——以“管理创新”为驱动,为“引领航空机电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南京机电在科研、生产、管理三个领域注入精益理念,每年持续开展精益六西格玛活动,采取群策群力项目团队方式,先后对科研管理、运营管控、生产制造、民机开发和综合管理等工作进行梳理,解决了影响快速发展的诸多不足。大力推进6S、TPM、精益六西格玛、综合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创新工具的应用,形成了自我诊断与持续改善的能力,使南京机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研发领域全面推行“三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理念,形成可视化的产品研发制造体系;通过建设协同环境研发模式搭建产品设计团队,改变传统的由设计员包办的研发模式,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加速知识的积累和科研人员成长。
在制造领域推行成组生产、精益单元生产模式。将内部自制产品划分成叶轮、壳体、转子柱塞、油箱箱体、阀芯阀套五个类别,仅用半年时间就自行建成叶轮精益生产单元线并成功投产18种叶轮产品,使准交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90%,生产周期缩短了90%,在制品库存降低了60%,人员减少了15%。壳体和油箱的精益单元建设目前也已启动。在调动内部资源的同时,南京机电整合优化了十家供应商单位,选取试点输出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形成内外协调、互利共赢的精益供应商管理体系。
持续深化精益理念植入,共解决548项涉及质量、管理、服务、外部供应链等领域问题改善,项目完成数同比提升103.7%;超额完成了年初定的降本增效1000万目标;同时,持续推进各项培训工作,目前累计培养绿带210人,黑带8人,精益工程师24人、DFSS绿带13人;在716厂房已实现了AOS0300生产制造六大业务域工具的全场景应用及整体单元化布局,梳理建立了基于单元的生产制造流程,并已在各精益单元进行试用;同时102各分厂也已完成多条精益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和运营。
在提升和凝练敏捷管理实践的同时,南京机电重点全面开发实施中航工业运营管理体系(AOS),进一步深入推广AOS生产制造模块,确定了基于“精益单元+四个支撑中心”的生产体系架构,并付诸实践;打造内部典范,选取军机、民机、转包和特种加工等不同特点产品零件,构建AOS工厂扎实推进;全面启动基于MBSE思想的研发流程再造,7个研究部进行MBSE项目试点,形成应用典范,电机部已初步完成成员角色分工的、协同研发团队的研发组织再造,其他研究部也均开展了研发组织再造的前期工作,塑造以“质优 敏动”为核心的敏捷文化,深入推进“长、家”分离,汇聚起员工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变革业务流程,数字效应逐步显现。通过导入先进的TOGAF架构管理思想,开展了研发、制造、管理等领域的IT架构梳理;完成了MES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系统、PDM系统、薪酬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的验收及应用推广;推进OA办公系统应用,督办与工作计划平台应用效果显著,基于微信的“互联 +”移动办公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骨干人才队伍稳定,干部队伍精简高效。南京机电实行“长、家、匠、特”分离,设立TM职务系列,拓宽技术、管理、操作三支人才队伍成长通道。岗位任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勇于开发、承担重点型号项目。干部选聘制度经过近8年的探索逐步成熟。通过公开竞聘、组织考察、专业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参与,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用人机制;通过内部360度考核和外聘公司三力考核,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以“党建文化”为支撑,为“引领航空机电新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思想基础。
“十二五”是南京机电激情进取、变革创新的五年,也是南京机电自融合以来发展最快、业绩最好的五年。南京机电先后荣获中航工业突出贡献单位;中航工业、机电系统公司、南京市经信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江苏省、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2016年在集团峰会上被授予“四好”领导班子称号。
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航工业和机电系统公司的发展战略,立足南京机电发展实情,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领作用,谋划南京机电的发展战略,推行观念变革,优化产业布局,创新管理模式,全面完成了中航工业和机电系统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奠定了内涵式增长的基础,也赢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全面完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在深入践行“三严三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上取得成效,狠抓作风建设,加强正风肃纪和专项整治,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取得了“两不误、两促进”的新成效;深化了廉洁理念的落实和党风廉政各项工作,凝聚了发展力量,巩固了以服务理念为核心的惠民党建品牌,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
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四优四强”、学习型党组织星级评定、基层党组织“登高计划”、一支部一品牌等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建设水平,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南京机电推行“大部制”改革后,按照行政机构和党组织同步设置的原则,及时完善了党委管控模式,对所属的各基层党组织均配备专职负责人,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基础。
通过大力开展 “三治”整风、“三力”考核,进一步提升了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水平。在选人用人工作中,严格选人用人程序;严格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实行试用期制,把好入口关;打破干部终身制,改变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局面,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的作用;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交流轮岗、综合考核、责任追究等方式从严管理干部,增强了干部队伍的发展后劲。
“十二五”的辉煌成就告诉我们,信念坚定,才能创造奇迹;自强不息,才能再创辉煌。站在“十三五”的起点,南京机电全体职工将牢记“航空 国”的使命,怀揣“跨越腾飞”的理想,踏着铿锵的节拍,奋勇前行,为早日实现“引领航空机电新发展,成为国际化卓越强者”的宏伟愿景而不懈努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