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清河重生记

亳清河,是垣曲的“母亲河”,是垣曲的“穿城河”。

如今,走在亳清河河畔,如烟的垂柳、柔美的河草,潋滟的水波、远远的石桥、怡然自得的行人……构成一幅人水和谐的美好画面。

“亳清河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市民们不由感慨着。

然而,在老一辈垣曲人眼中,亳清河几经“沉浮”。从以前的“洗菜淘米”,到后来的“洪水冲刷”,再到如今的“人见人爱”,这条河见证了民生的改善,支撑了垣曲县城城区的发展,映射了时代变迁,更讲述了一段人水共生的垣曲故事。

时光在亳清河中流淌,流经每一个垣曲人的美好生活。那么,就让我们走近亳清河,了解亳清河的“重生”故事吧!

市民在亳清河小游园浅水处嬉戏

【涅槃】

鱼翔浅底的河流回来了

亳清河,又名清河,因河流经商汤故都亳城而得名。亳清河发源于我市闻喜县东部狮子铺村,一路向东,流贯垣曲后注入黄河。

亳清河全长48公里,主要支流有干涧河、长涧河等,总流域面积570平方公里,径流量2.41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总量0.145亿立方米,亳清河下游有亳城干渠等水利工程。

亳清河的河水原本是清澈见底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垣曲县城的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大量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亳清河。

到1997年前后,亳清河垣曲城区河段终年黑臭,鱼虾绝迹,路人掩鼻。

65岁的张玉珍是土生土长的垣曲人,她原来是垣曲木器厂的员工,一直住在亳清河河畔。据张玉珍讲述,以前的亳清河就是一个“乱石滩”,水流很小,河道里经常没有水。在这个乱石滩上到处是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还有挖沙筛沙者留下的死水潭,杂草丛生,蚊蝇乱飞,空气污浊,河水污染,严重影响着人居环境。

她印象很深刻的是,1997年7月的一场暴雨,亳清河河道排水不畅,洪水从左家湾方向奔涌过来,把亳清河上唯一一座桥都冲垮了,河边的房子也有倒塌的。

当时的亳清河,不仅严重影响着人居环境,还存在洪灾隐患。亳清河何时才能“重生”,是很多“张玉珍们”的共同愿望。

2013年3月,垣曲县委、县政府对亳清河县城段2.7公里河道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这段河床落差大、河道窄,极易暴发山洪灾害,治理难度之大、工程风险之高、投资之多,为全省罕见。

为了打造精品工程,垣曲县委、县政府委托相关专家对可研 告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确定河道设计为复式河槽,中间是行洪主槽、两侧为二级观景平台,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工程总投资1.5亿元,建成8座拦河大坝,形成水面10万平方米,绿地11万平方米,修建休闲娱乐场所60余处。

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河道防洪、蓄水、生态美化、亮化和截污。工程措施的特性:一是对该段河道进行疏浚、清淤,满足城区设计防洪标准,彻底解决洪水之患;二是河槽壅水建筑物选择工程投资少、运行灵活、外形美观,既能在非汛期蓄水,又能在汛期不碍行洪的型式,即橡胶坝和液压升降坝;三是格 石笼护坡和金刚笼侧墙对鱼、蛙等水生动物产卵、越冬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有利,属生态型结构;四是河道防渗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彰显生态治水;五是在河道两侧的排污箱涵,将城市雨污水分流,避免了水质污染。

那条印象中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亳清河“重生”了。

亳清河夜景

【蜕变】

“全市唯一达到地表Ⅱ类水的河流”

走进垣曲县城一处所在,刚进门处有一座池塘,池塘中锦鲤拥簇,芦苇摇曳,一座小桥连通门口和办公主楼之间,进门右手边还有篮球场等专业的运动场地……

我们将视角转入生产车间里,先进的工艺优化了出水质量,先进的设备正检测排入亳清河的出水水质……

“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污水的异味,现在的污水处理厂跟以前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从事污水处理工作多年的垣曲县污水处理厂厂长赵红云全程参与了亳清河的污水处理工程,见证了“黑臭河道”变成“碧水荡漾”。在他看来,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升级就是亳清河告别污染的驱动力。

除了垣曲县污水厂负责处理县城城区内污水外,垣曲县还在皋落、长直、王茅3个乡镇开建了污水处理厂,负责垣曲县城城区外的污水处理。

据赵红云介绍,垣曲县污水处理厂正在计划扩建一条处理能力在1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生产线。随着污水处理厂扩容及改造工程实施,以及一批新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垣曲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污水处理的供需矛盾,更多优质再生水将流入亳清河。

入口严把控,出口一样离不开高标准的监测。

从仪器柜体上标注的分析项目,能看出这些机器“各司其职”,COD在线分析仪、氮氧在线分析仪、总磷在线分析仪……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线分析”——监测机器能将监测结果实时上传至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精准、高效。

“为了监控预警、达标排放,我们建立了全方位、全时段的出水水质监控体系。在线仪表数据同时上传至区、市、国家级环保平台,接受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同时,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从App上实时监控到,一旦发现污水厂出水水质异常,马上就能预警处理,确保连续稳定达标排放。”王艳荣说。

有一年大雨过后,因客观的雨污不分导致水质磷含量超标,数据传回垣曲县环保局,该单位当即派出多队人马沿河收集采样,并利用快速检测试剂实时对水样进行检测,就这样,一点一点排查,最终找到了超标的源头,及时进行了处理。

【共生】

荣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两只黑鹳在亳清河河面上悠闲地浮游着,远处还偶尔飞来几只白色水鸟。

家住亳清河边舜天花园小区的张先生拿起装满鱼饵的捕鱼笼,奋力抛进河中,不一会儿,就有三四条鱼“自投罗 ”。

随着亳清河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不仅河里鱼翔浅底,河面上白鹭、大天鹅、黑鹳、苍鹭等珍稀鸟类也逐年增多。

为了既能防洪又能保障亳清河有充足的水源,垣曲县投资5400多万元,历时两年建成瓦舍水库。该水库除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之外,每年还可为亳清河补充生态用水57万立方米。

亳清河古城段是亳清河进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前些年这里建起了古城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小浪底水库库区为基础,公园总面积达2906.9公顷。目前,该湿地公园以白鹭、白鹤、白鹳、黑鹳、天鹅为主的各种珍稀鸟类达20多种3000余只,已成候鸟的越冬“家园”和栖息之地。

在2018年,亳清河就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亳清河水利风景区的规划范围包括上游的瓦舍水库、亳清河县城段以及下游的千亩荷花池和湿地公园。

在此基础上,垣曲继续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019年6月,垣曲县亳清河北伸项目开工,2021年5月完工。该工程实施后,河道基本满足50年一遇洪水标准,更好地保障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垣曲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该工程位于亳清河县城段河道,工程范围为东环北路桥—军民桥,治理长度1.4公里,堤防工程级别为2级,蓄水工程等级为Ⅴ等5级。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主槽内设置10座跌水堰,设置4道截潜流墙,将河潜流截至地表,增加河道基流,形成长1.4公里的小水面和溪流相间的湿地、蓄水量0.44万立方米,水面0.87万平方米,溪流0.83万平方米,10处跌水景观,景观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修建休闲娱乐广场及园林小品,并对全段实施灯光亮化,安装监控设备等,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

夜幕慢慢降临,亳清河畔,华灯初上。在蓝、黄、橙等多色灯光的映衬下,亳清河更显流光溢彩,风采非凡。

垣曲县在亳清河河流中间打造了多处齿形人工混凝土石墩,石墩上走人,流水中穿行。流水从槽内冲出,“哗啦啦”跌落,挤压成一渠渠流瀑,形成一道道风景。河底排水涵洞落成,河道清淤疏浚完工,河槽的大床铺上了鹅卵石,两岸筑起坚固的大堤,据地势截流堰泊成湖,形成一级一级的跌水堰。

还有拦水堤,“Z”形、“S”形、“C”形,让流水如丝帛般轻轻滑下。漫水道流水缓急,各据流韵弹着音符。岸上十步一坛,百步一台,千步一亭,广场、园林、假山、花树……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村民翻建、改建房屋,雨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分流标准;爱护河道,不将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倒入河道中污染水源……”这些做法正在成为亳清河沿岸居民的共识。

围绕打造美丽亳清河,在实施县城段生态综合治理的同时,该县近年来投入5300万元,对沿河皋落、长直、王茅3个乡镇的河道分期治理16.5公里。

短评

一以贯之的生态实践

朱 姝

河流穿城而过,亳清河流经了每个垣曲人的生活,更淌溢着每个垣曲人的幸福。

从过去的臭气熏天、饱受洪水侵袭困扰,到今天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亳清河的治理取得重大成效。亳清河不仅成为全市唯一一条达到地表Ⅱ类水标准的河流,而且在2018年荣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她已成为“美丽舜乡,生态垣曲”的一张名片。2019年,沿黄旅游公路垣曲段加快了建设步伐,母亲河的治理,开启了北到左家湾、南到古城湿地的改造治理,整条河流,将以全域旅游的姿态,恭迎八方来客。

亳清河治理取得突破,源于垣曲上上下下对于生态治理的共识与行动。在垣曲生活较长时间的市民都有深切感受,治理亳清河是十几年来垣曲的重点工作。雨污分流,翻板坝建设,治污清淤,垃圾清理……关于亳清河的大小工作每一项都是热点。原因再简单不过:亳清河是垣曲的“母亲河”,让亳清河的水清起来是每一个垣曲人的愿望。毫无疑问,“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理念践行得如何,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如何,对于垣曲来说,亳清河是一把重要的标尺。亳清河污染治理阶段性成果的取得,靠的正是目标笃定、措施明确、行动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亳清河治理取得突破,更源于垣曲落实中央“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积极行动。亳清河最终流入黄河小浪底水库,如何实现让一泓清水入黄河,垣曲任何时候都在攻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