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她”这样走来!

回 眸 60 年

“她”的名字叫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1961年10月15日,应社会发展和公路建设之需诞生于美丽的金张掖。60年风雨兼程,60年沧桑巨变,“她”虽几易其名,却始终坚守养路护路、服务人民的初衷,在前进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勇攀高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她”60岁生日之际,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一起回顾“她”走过的60载奋斗之路、辉煌之路,共同领略“她”的不凡风采!

01

60年,“她”经历了这些变革

沿着历史的足迹追溯,张掖的公路养护事业始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北修建了甘新公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武威成立甘新公路督办公署。为接受苏联援助,甘新公路督办公署养护处在张掖设立了护路二中队,辖山丹、张掖、高台3个分队,共11个道班。苏联援华车队物资通过甘新公路运往前线,对支援抗日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9月19日,张掖解放。张掖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改组了山丹、张掖、高台养路段,养护甘新公路250公里,有职工294人。抗美援朝开始后,为确保玉门油矿石油东运,1952年5月,成立兰猩线国道管理处,各道班改称工区,撒销山丹养路段。1954年4月,兰猩线国道管理处撤销,甘新公路由省交通厅管辖,张掖、高台养路段归省交通厅公路养护管理处管理。1955年10月,武威、酒泉专区合并成立张掖专区,张掖、高台养路段移交张掖专署工业交通组领导。1959 年9月,成立交管局养护工程大队,将张掖养路段改为直属工区,与高台养路段统归养护工程大队。1960 年1月,撤销直属工区,成立山丹、张掖、高台公路段,同时将工区改为道班,3个公路段共辖35个道班。

老道班旧照

1961年10月,张掖专区分为武威、张掖、酒泉3个专区,专署交管局撤销,张掖公路总段在养护工程大队的基础上成立,隶属省交通厅。1974年1月肃南公路段成立,1976年11月民乐公路段成立,1994年9月平河张火段公路养护管理所成立。

2002 年4月,张掖公路总段更名为张掖公路分局。随着“一分局四实体”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深化,成立了张掖公路分局公路养护中心、路政支队、收费公路管理处、金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甘州、山丹、高台、肃南4个养护工程处。2005年3月成立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工程处。2009年3月,养护工程处与公路管理段合并。2010年10月东双公路收费管理所成立。2013年9月张肃公路收费管理所成立。2011年12月30日,张掖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处成立,路政管理工作正式从张掖公路分局剥离。

老道班旧照

2014 年1月,张掖公路分局更名为张掖公路管理局。2014年7月临泽公路段成立。2017年5月30日,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停止收费,原S213线张肃公路、原X224线东双公路等3条二级公路通行费征收停止,收费公路管理处扁张所、张肃公路收费管理所、东双公路收费管理所随之撤销。

2019年1月张掖公路管理局更名为张掖公路局。2021年5月,张掖公路局更名为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甘州养护工区全景

02

60年,公路事业这样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陕甘宁边区张掖分区只有一条五六米宽的甘新公路,为砂砾路改善而成,全线均为木架桥涵,分由12个养护道班养护。养路工人使用洋镐、铁锨、拾杠、拾筐等工具,用铺砂方式改善路况。

处治路面病害

1950年6月建成山马公路,1954年建成元肃公路,1954年7月建成张大公路。为迎接铁路通车张掖,1955 年建成东六、张火、高火3条公路。1958至1959年建成山平、王家湾、张莺、临岔、皂凡沟、平原堡、四满口7条公路。

挖除翻浆

1961年10月张掖公路总段成立,共养护公路17条769公里,设道班31个。各养路道班对公路裁弯取直,提高加宽,改善了路况。到1969年改建桥梁20座,基本解除了危桥的威胁。1970 年至1972年,修建了总长243公里的3条战备公路。1973至1977年,全总段自力更生改造甘新公路241公里,接长涵洞123道,保证了甘新线油路的铺筑。

修补路面

清除路面积雪

1979年交通部对全国公路命名编号,甘新公路编号G312线,张掖长度251公里;张青公路编号G227线;张火线、张肃线、肃八线统编为张祁公路,编号S213线(现为S313线)。1978至1988年改造公路52公里。到1983年,全总段有路树51万多株,除高寒山区和冻土路段外,实现了路树林带化。1984年2月,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张掖公路总段“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被中央绿化委员会表彰

进入90年代后,总段组扩建施工机构,中标承建了兰州——中川机场一幅高速公路、G312线树屏——徐家磨二级汽车专用路、G312线凤嵋一级公路路面工程、G312线天巉二级汽车专用路路基工程、G312线巉柳高速公路以及G312线古永段路基工程等17项工程。利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对G312线小寨子至黑河桥进行改造,建成了张掖第一段收费公路。G312线绣花庙至山丹50公里改建成一级公路,G227线扁都口至张掖93公里改建成二级公路。G312线全线进行GBM标准建设,在2000年创建成部级文明样板路,公路面貌大为改观。

改造成的黑河桥收费站

进入21世纪,张掖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山丹至临泽段、临泽至清水段高速公路分别于2004、2005年建成通车。随着S213线张掖至肃南通县油路工程、G312线山丹至张掖收费公路大修改造工程、S213线张掖市(甘州区)至肃南县城二级公路改建工程、S220线元山子至白庄子公路改建工程、G312线东乐至清泉至双窝铺(甘蒙界)公路工程、甘民县际公路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张掖干线公路路 结构得到优化。

夏日里的国道312线

张掖公路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建养管并重。从2001年的大道班养护、2002年的企业化养护、2010年的专业化养护,再到2014年的养管站+专业化养护队养护,虽然养护组织模式发生了变化,但“养好公路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却始终贯穿于公路工作,确保了管养公路的安全畅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机械化养护

2019年,按照“布点建 ”的思路,实现管养公路易发多发地质灾害路段实时监控。2020年与张掖铁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增设国省干线路 监控点设施,G227线实现了全线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云端上的最美国道”。目前,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承担着张掖境内1条高速公路、4条国道、4条省道和18条其他公路共计955.905公里公路的养护任务。

养护路段实时监控画面截图

03

60年,创新创效取得这些硕果

在公路发展进程中,张掖公路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坚持创新创效,为提升养护水平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1954年,高台公路段义和道班工人王治隆发明了畜力刮路车,在全总段推广,后又被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省区所采用。

1967年,总段开始试验经济适用的坦助微弯板拱桥,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随后在我国北方各省普遍推广。

2000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旧桥承载能力鉴定及其加固的研究,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应用;积极推广应用改性乳化沥青、双组份标线、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开普封层、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等新技术工艺,提高了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水平;桥涵养护中,通过实施裂缝注胶、粘贴碳纤维布,防止了桥梁病害的发展;推广废旧沥青再生应用技术、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就地热再生技术和机械设备废旧机油回收,逐步实现了公路养护作业的低碳环保。加工制作立体式分层电动筛砂机和路面清扫机等,提升了工效,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路面吹扫机

这些成果获得省政府、省交通厅、省科技厅等部门表彰的科技进步奖等奖项20余个。“挖掘机轮轴校正”“公路路面吹扫机”等项目获得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等荣誉。“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液压校正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04

60年,“她”曾获得这些荣誉

自成立以来,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及其所属单位、基层养管站(队)荣获国家和省部级表彰52次,荣获地厅级表彰269次,荣获县处级表彰237次。28人次获得省部级先进个人荣誉,354人次获得地厅级先进个人荣誉,184人次获得县处级先进个人荣誉。中心于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中心下属的10个基层单位中8个为“省级文明单位”。2017年中心被全国老龄委表彰为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2018年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连续多年获得“全省公路系统先进单位”称号。一张张泛黄的奖状,一枚枚闪亮的奖章,见证了张掖公路事业60年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感怀和铭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张掖公路人将继承老一辈公路人的优良传统,始终牢记使命、履职担当、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用智慧和汗水努力书写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通 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