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桥工段:小站工区那些事儿——西河村的故事!

西河村的故事

鄂赣之交,枫林小镇,武汉桥工段西河村线路工区坐落于此。该工区是武汉局集团公司武九线上最东面的一个线路工区,素有“东大门”之称。这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工区19名职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责任,扎根山区用心血和汗水养护线路,确保了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替换高清大图

近日,笔者走进西河村线路工区,了解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亲相爱“一家人”

“工区的活都是大伙一起干的,我只是牵了一下头,您要宣传就多宣传兄弟们,他们个个好样……”西河村线路工区工长黄开武在接受采访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工区职工。

现年48岁的黄开武,1991年3月从部队退伍后入路,先后从事过工务大修、维修工作,2016年7月调任西河村线路工区工长。初来乍到,黄开武面对的是工区“二不稳”窘况:职工队伍和设备质量不稳定。由于工区地处偏僻,买菜都要到十余公里的枫林镇,大部分职工家住哈尔滨、河北、河南及孝感等地,回家比较困难,生活与精神上的“缺憾”,一度造成少数职工不安心。同时,由于工区管辖的设备存在“三多”问题,即小半径曲线多、超期服役设备多、天沟多,给线路养护带了一定难度,防洪安全压力大。

替换高清大图

“工区就是我们的家,安全生产靠大家”。黄开武深谙管理之道,向职工大力倡导“家”的理念,营造家的氛围;他把职工当作家中兄弟,给予无私关爱。西河村当地人生活用的是“井水”,每逢夏季地下水不足,井水混浊,致使职工“用水难”。黄开武立即向段上反映,很快又重新打了一口深井,解决了职工洗澡、洗衣难问题;针对井水质差,购置纯净水,有效保证职工饮水安全。

为了让职工吃好不想家,黄开武发挥自己擅长的“烹饪”技艺,经常抽空下厨为职工露一手。凡有职工家属来探亲,他都高度重视妥善安排住宿。黄开武家住阳新,虽然家离工区不远,但他很少休假回家,每遇节假日,黄开武主动留在工区值班,把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让给大伙们。

“我记得,黄工长上任的头三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当时防洪任务重,线路质量又不好,黄工长白天带领大伙整治线路,晚上值班值守。由于长时间不回家,黄工长的爱人还来工区探望呢!”谈起黄开武,班长乐部峰敬佩之情言于溢表。“黄工长带领我们经过不断努力,线路设备打了一个翻身仗,每月工区轨检车动态检查成绩从原来车间排名靠后跃升至全段14个武九线设备管辖工区靠前的成绩;轨检车Ⅱ级动态病害和静态病害也逐一销号减少”。

众人拾柴火焰高。黄开武善于管理,柔情管理。他注重发挥三名班长和党员骨干的作用。日常工作中,黄开武在全盘抓好工区安全生产及管理的同时,他把自己当成工区普通一员,每天和职工一道参与作业,从不因为自己是工长而搞“特殊”。在工作安排、考核分配等方面,他始终坚持合理分工,公平、公开、公正。“黄工长大小事都与我们商量着办,从不搞一言堂,遇到棘手的事,他又是我们的主心骨。工区每个月的轨检车动态奖励金额,他从来不要,每次我们建议他也分一点,他总是婉言谢绝!”班长冀全来感动地说。“工长把我们大伙儿当兄弟看待,大伙儿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啊!”

“父子兵”共驻武九线保安全

现年50岁的冀全来,是西河村线路工区“资历”最深的一名老班长,1987年入路分配到阳新线路车间工作。自此,他一直牢牢地扎根在武九线上,先后在东龙、陈家冲线路工区从事养路工,2004年武九线扩能改造,他便调入了新西河村工区,工友们总是笑称“冀全来,像红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因为只要有工区缺员,车间就会把他调到缺员的工区,而他总是毫无怨言的服从车间的调整,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工作着,他所带的徒弟如今都纷纷走上了干部和工班长的岗位。

“工务工作实在,工务人更实在,我喜欢工务。”冀全来对铁路工务工作有着深厚的情结,他家住河南,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很早的时候,他就有一个“心愿”,让儿子们进铁路,要是“子承父业”就更好了!如今,他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他的大儿子冀凌飞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高铁工务段工作;小儿子冀凌云2013年退伍后分配到西河村工区工作,因为表现突出和业务能力拔尖,如今26岁的冀凌云被车间提拔为检查工区工长,成为目前全段最年轻的工长。

冀全来和冀凌云父子两人共同驻守武九线,已成为阳新线路车间一件“美谈”。“爸,西河村站9号道岔凸型限位器螺栓缺少1枚,下午您在站内作业的时候,记得把螺栓给补上。”这是冀全来和儿子冀凌云午饭后闲聊时的一段对话。年轻的工长冀凌云的工作职责便是每月对阳新线路车间的线路设备检查一遍,每月的19号到22号,冀凌云都会按照车间月度设备检查计划到西河村工区完成设备检查任务,而这三天也是父子俩儿每月唯一的见面机会。

冀全来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武九铁路,他深情地说 “武九线是我们的根,工区是我们的家,我们都爱家!

家有老黄,遇事不慌

“小孙,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啊?告诉我,说不定我还能帮你出出主意。”2016年的一天,青工孙嘉伟撅着嘴坐在工区院内的花坛上。孙嘉伟家住武汉,在家的独生子,父母是铁路双职工,家庭环境良好。刚分配到西河村工区的孙嘉伟不安心工作,在老职工的眼里就是一个十足的“楞头青”。

2017年夏季的一日,孙嘉伟检查线路设备时突感身体不适,工友们连忙扶他树荫下休息。原来,从小体弱多病的孙嘉伟被分配到黄石线路车间下陆街道口担任道口工,缺乏锻炼和白夜倒班无意让他“吃不消”,刚刚来到西河村工区工作的他更是拿不动那些重几十公斤的液压起道器、眼镜蛇冲击镐。

工长黄开武便从检查线路、捆扎封闭 片、清理侧沟的“轻活儿”开始,再到起道、改道、拨道循序渐进地手把手教孙嘉伟。久而久之,孙嘉伟那颗不安分的心逐渐平复下来;黄开武和孙嘉伟之间从寡言少语到无话不谈,工作中和生活上他们早已是一对儿良师益友了。

青春,大山深处闪耀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把青春奉献给大山深处的铁路,无怨无悔。西河村线路工区现有90后青工6名,来自驻马店、咸宁等地,这些小伙子是工区的“生力军”。

“2012年以前,西河村工区基本没有年轻人,那个时候交通不便,生活也及其枯燥,2012年开始慢慢的有所好转,因为工区里一些老职工退休了,补了一些年轻人进来,他们给这个工区带来了新气象。”工区班长冀全来介绍。

左祯祥个头不高,眉清目秀,说话很斯文,不腼腆。28岁的他是6个人中第一批来工区的,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他家住河南省确山县,女儿一岁半,爱人在确山县移动公司上班,异地工作,他一个月回家一次。“刚来的时候,感到很不习惯,回一趟家很不容易,早晨8点从工区出发,下午5点才能到家。”左祯祥说,现在“呆”出感情了,跟工友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时间还长。去年,武九客专开通,在枫林镇设有一站,让他回家的时间缩短了一大半。

“在这里工作确实很难照顾到家庭,交通条件的限制也确实影响了与外界的交流,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这里少了城市的嘈杂,人员的相对较少更加增强了我们之间的依赖程度和交流,只有在这里,才能深深感到生命的地位和自己的作用,净化心灵嘛,如果内心世界丰富的话还是不会觉得空虚的。”左祯祥说道。虽然地处偏远,但工区里大家都很和谐,干起工作来也是‘嗷嗷叫’。记得刚参加工作第一年的腊月二十八,工区全员出动更换伤损钢轨,从晚上19时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时,整整一夜,让左祯祥震撼了;工长指挥时呼喊的口令,老职工们的密切配合,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无缝对接,使他产生了由衷的佩服。时至今日,他自己参与了多少次换轨施工已经不记得,如今,他已经从‘打下手’,成为了一名主力。

夏季汛期,工区每天晚上必须留一部分人值守,6名小伙子们自发组织起来,替代工区老同志轮流值守。2016年春夏之交,左祯祥怀孕6个月的妻子来到工区探亲,还带来了一些土特产交给了工区食堂。“当时,她看了工区周围的环境,就两个字:放心。一是对我放心,周围荒无人烟,下班走到街上太远,呆在工区里最安全;二是对工区放心,看到工区内部硬件条件完备,人际关系和谐,工长管理有方,就更放心了。”左祯祥说。

工区里有的老职工习惯了传统工作、生活方式,对于外界的一些新兴事物往往不会主动接受。然而,自从有了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职工之后,工区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在老职工眼里,26岁的刘德华不仅名字出色,而且还特别会生活。刘德华是咸宁赤壁市人,2014年刚来工区没几天,他就在房间里用破旧脸盆种起了大蒜,在工区花坛里也种起了花花草草。别看只是小小的植物,这里到镇上买一趟菜不方便,而大伙每天早晨炒菜或煮面条,如果放两粒大蒜的话,味道还真不错。

以前,大家下午下班后,要么在房间里看电视,要么玩手机、下象棋,现在,大家多了一个更加健康的娱乐方式,那就是跑步。刘德华不仅是段跑团成员,还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一到工区,他就跟大家讲授跑步的知识和好处,西河村远离闹市,空气清新,更加有利于健康。最开始,6名小伙子通过手机下载跑步APP,每周都跑两三次,跑完之后回来互相“晒”配速、里程,久而久之,老同志也陆陆续续加入了进来。

替换高清大图

2015年,工区接入了互联 ,“WIFI”“双11”“APP”“ 购”等新名词逐渐成为工区老同志们的口头禅。在他们眼里,刘德华不仅仅为他们带来了新鲜的事物,更带来了曾经不敢想象的便捷。黄炳志爱下象棋,但苦于在工区里找不到合适的对手,刘德华教他用手机下载了象棋游戏,实现了与全国棋友博弈的愿望。陈文斌想给女儿买衣服,但苦于没有时间上街,刘德华教他下载了手机淘宝,并全程教他如何 购。

小伙子们不仅会玩,还更会干。6人在工作中也是“比、学、赶、帮”,吴建强就是他们中的代表,26岁的他从最初的一张白纸,经过几年的锻炼已经成长为一名班长,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不仅仅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还比老同志更加细心,常常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我也曾经有调回老家工作的机会,但是,我们6个人已经形成了比亲人还亲的情感,谁也不愿意抛弃谁,看到我们养护的两条钢轨,我们都有一个小心愿,那就是铁路更安全,旅客出行更便捷。”吴建强说道。

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平凡?就是能够把平凡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平凡。“身披朝霞送走夕阳,肩扛铁镐战斗在铁道上。别看我们是养路的黑小伙儿,我像道钉,道钉像我,都为安全放光热……”

看着一张张黝黑的脸颊,听着一句句朴实又无怨无悔的话语,笔者禁不住激情澎湃,被眼前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所感动。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一种平凡甚至平淡的坚守,默默奉献,在大山深处,守护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钢轨。

Just For Women

世界很大,

还有千百种你没有见过的风景,

怎可就此浪费,

几遍不能牵手走过,

也想将这美景与你同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