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大常委会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告会纪实
9月24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区7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 告会上,自不同行业的一线人大代表,通过讲述代表履职、参与人大实践的点滴故事,展示了榆次人大走过的继承、发展、创新之路和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为民鼓呼之事,给参会的代表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主政治课,使代表们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 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重温初心、感悟初心、践行初心,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凝聚出了戮力同心、一路前行、奔向美好未来的强大力量。
01 用青春和年华,参与着、见证着、感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榆次的生动实践。
她叫李爱兰,是榆次区连任六届的区人大代表。自28岁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已走过了26个春秋。在第十一届时,她带头入股参与到被列山西省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的榆次市化工涂料厂的企业改制中。同年,榆次同力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在第十二届时,她在榆次旧城改造中,率先带头,召集公司全体员工用了两个小时商定搬迁补偿事宜,两天完成全部搬迁。在第十三届时,她参与的社会养老保险执法大检查,力促了全区社保扩面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当年新增参保和接续养征缴人数达8649人,新增保费达1200万元,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届的履职经历,让她感悟到,人大代表不仅仅是荣誉光环,更多的是责任担当。
她说,在第十四届时,她参与了区人大常委会连续四年开展的“爱心助学”活动,与其他代表一同帮助榆次区434户困难家庭的学生园了大学梦。在第十五届时,连续5年参加常委会开展的“加强评审监督、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工作,每年对35个行政执法部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进行测评,推动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在第十六届时,依托人大常委会构建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三级体系”,她先后邀请6个职能部门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就所提建议,进行面对面答复。她说:“多年来我真想有个履职的‘家’,在代表联络站里终于如愿以偿了。这个‘家’增强了我履职的自信,见证了我履职的尊严,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人大代表的存在感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滋味。”
02
把对乡亲们的热爱,倾注在了为民履职、带领村民致富、建好美丽家园的乡村振兴中。
他叫张爱茂,张胡村党支部书记,从1993年当选北田镇人大代表,到2016年当选榆次区人大代表,始终践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履职承诺。他主持参与了村子从九二年到现在的三次大变革。他说,1993年当选代表之初,他在村里喊出了“若要富,栽果树,要想快,大棚菜”的理念,带领9户人家种温室大棚,迈开了我村发展蔬菜产业的步子。想法设法为种植户节约建棚成本、邀请专家指导、联系销售渠道,帮助大棚种植户当年实现盈利。两年中,村民就自发地建起了36套大棚。所以说群众的工作不用吆喝着干,关键是要发挥好共产党员、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在张胡村共有设施蔬菜大棚400套1000亩、果树2000亩,达到了“户均一套高效棚,人均二亩优质果”的产业格局,去年人均纯收入达22688元。
他说,在做好产业发展的同时,村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2年,榆次区提出利用“土地增减挂勾”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想法。当时,他把当乡人大代表作表态时的那股子闯劲拿了出来,挺身而出说:“我们村先干。”张胡村旧村改造就此拉开了大幕,现在全村建成240套小别墅、124套单元楼,建筑面积3.8万平米,人居居住面积达到37.8平米,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同步完善,绿化、美化、亮化同步提升,美丽宜居新张胡真正的展现在大家面前。他常给村民说,大家能过上这样好的日子、住上这样好的房子,靠得是党的领导好,靠得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好。
03
他把本职工作与代表履职深度融合,把所开的出租车变成了流动的人大代表服务岗,随时随地履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
他叫任荣海,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他讲到,2011年在他首次被选为榆次区人大代表的时候,心里想:“人大代表就像一个挑夫,一头挑着党和政府的殷切嘱托,一头挑着人民群众的深切厚望,我要当好挑夫,模范带头,做让党放心的好代表,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代表。”当得知城区开双燃料节能环保出租车的司机,每天都要到太原加气站加注燃料,很费事的现状后,他驾驶出租车实地察看,并走访了多名出租车司机,收集意见30余条,提出了《在我市城郊建设多个加气站的建议》。晋中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加气站,解决了新能源车辆动力能源加注不便的问题。面对老百姓对出租车运营时乱停乱放,造成道路拥堵、交通不顺的抱怨,他驱车走遍了城区的100余条大街小巷,掌握出租车宜停站点,并广泛征求司机师傅意见百余条,提出了“关于增设出租车运营临时停靠站的建议”,市政府认真办理,增加了招手站、停车候客站点200余处,使出租车运营井然有序,道路通行有了较大改善。
他说,今年,在榆次区人大常委会的鼓励和支持下,他把出租车变成了“流动式”的人大代表服务岗,把代表身份亮出来,接受乘客监督。目前,他已经收集乘客意见建议236条,形成了《加快城市提档升级进度》7条建议,助力宜居榆次建设。
04
拿起宪法和法律的武器,为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履行着代表应尽的职责。
她叫刘芳华,是一名80后律师。她讲到,2011年,她被选为了榆次区人民代表,通过代表培训,她认识到,忠于宪法和法律,既是一名律师的坚定信念,更是一名代表首要的职责。“扎根群众,用法律工具,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正是自己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吗?我从未想过自己的职业和代表的职责如此接近。”
在一份老人赡养纠纷的案件中,她分析案情后认为:仅仅确认老人的财产份额并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只有让老人重新回归家庭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所里有律师对她的想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咱们是律师,给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帮他争取应有的权利,获得胜诉判决,就可以了呀,为啥还要管人家的家务事?”。作为代表她想的更多一些:“这可不是家务事这么简单,就算获得胜诉判决,你觉得父子之间的事情就真的解决了吗?老人的养老就能实现吗?冰冷的判决能代替儿孙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吗?。”于是,她通过村委会干部,多次前往,耐心的对他亲人说法讲理,终于成功调解。“夕阳下,看着老人被儿子牵着手的背影,有感慨,有自豪,本职工作在哪,履职就在哪。”
一起幼儿受伤案件,启发了《加强学前教师安全培训的建议》;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促成了《加强乡村居民交通安全培训的建议》……当选代表以来,她先后提出有关教育、食品安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数十件建议都是来自于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她正在用宪法和法律的武器,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百姓们沐浴在法治国家的阳光下。
05
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助力榆次液压行业的崛起。
他叫刘亚东,是山西海洋液压有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代表着榆次工业园区100多个企业的3000多名职工。他讲到,他是一个地道的榆次液压人,从幼儿园直到中学都是在液压子弟学校度过,现在从事液压行业,见证了液压行业的发展历程。亲身的经历,让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身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那是刚当选区人大代表不久,一次到外省洽谈项目,开始进展并不顺利。当对方无意中了解到他的人大代表身份时,对方的态度明显转变,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都是人大代表,可以信赖,僵局就这样打破了,谈判顺利进行,并成功签订合同。当时那种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自豪感无以言表。他开始深入思考,人大代表能为企业和选民做些什么。
依托榆次区人大常委会搭建的密切联系群众三级体系,他积极深入选区,走访人民群众300余名,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在人代会上提出的《大力支持榆次液压转型升级的建议》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办理。目前,全区液压企业成立了液压 ,建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仅我所在的企业就取得了10多项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获批国家专利23项。刘亚东表示:“我深刻地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06
把青春、爱心全部奉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谱写了一首动人的师德之歌。
他叫范妹锁,是来自榆次区长凝镇的一名层人大代表,从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在榆次最偏远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名教师。
他讲到,八十年代的山区学校条件差,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成为他最揪心的事。于是他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开垦荒地20余亩,盖起了猪圈,干起了养殖业,也由一个教书匠成了当地十里八村有名的“养殖专业户”、“蔬菜专家”、“土医生”等美称。靠这些“副业”再加上自己工资,盖起了8间宿舍,终于让56个孩子住上了暖炕头。
2001年国家施行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贫困家庭的孩子再也不用为上不起学而发愁了。在这之前,每当学生即将因贫辍学时,他总是说:“别放弃,有老师呢,老师挣着工资呢!”这一年的教师节,学校的学生一个也没少,他高兴地在学校的角落大哭了一场。2011年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全镇4所小学整合为一所新的寄宿制学校。老师们找到我,说:“终于能有个像样的学校了,但好事要办好,你是人大代表,你向政府说一说,咱这学校得像城里学校那样,场地要大一点、功能要全一些”。为此,他走访了城区5所小学和8个村的300余户村民、28名教师,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建好咱镇首家高标准寄宿制学校的建议》,当年这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高标准建设,学校彻底告别了老、旧、差的环境。
2016年,他当选为区十六届人大代表。在区人代会上,他先后提出了“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等4条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今年7月,学校的“花样跳绳”项目,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有大家洒下的汗水,有大家留下的足迹,也有所有人为之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切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我们优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像歌里唱那样,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范妹锁表示。
07
用凝重的感情,质朴的语言,做幼儿园长和人大代表共融并进的美好事业。
她叫董祯芳,是榆次区小博士幼儿园的院长。她讲到,2016年当选人大代表之初,因为不会履职,她焦虑了十几个晚上。有一天,一位幼儿家长和我说:“董老师,这几年咱们的城市变化很大,但道路拥堵日趋严重,就说咱们这个巷子,一天到晚的堵,接送孩子很不方便,要是政府能给解决一下就好了”。她茅塞顿开,就以此作为首次履职的线索。
经过7次实地调研、走访200余名群众、收集意见113条,形成了《关于合理规划市区小街小巷道路微循环,缓解主干道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并委托市人大代表向晋中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这条建议被评为2017年晋中市十大重点建议之一,受到晋中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实现了市城区17条小街小巷道路的改造和微循环。那份记录建议形成的初稿,至今珍藏在她的人大代表履职档案里。
从当选代表到今天是1115天,董祯芳参加山西省和晋中市人大代表知识竞赛2次,向选民述职 告2次,参加拆违治乱宣讲活动2次,参加视察活动5次,参加代表培训5次,提出建议9条,参加各类座谈会9次,参加各种调研活动12次,参加各种会议13次,接待选民21次,家长课堂宣讲36次。“在我走过的生命历程里,有过太多的奋斗岁月,但这1115天依法履职的日子里,我活得前所未有的真实和踏实。”董祯芳感慨万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各级人大代表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履行代表的职责,通过一次次的履职成效,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效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