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要想理解一个企业未来会如何发展,需要通过对企业的不断跟踪和信息的更新,以加深对行业和企业的理解,从而确认影响企业业绩核心关键节点是什么。只有清楚了影响企业业绩的关键节点,才能真正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而要想准确抓住这个关键节点,又必须对企业有深度的理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环境的土壤,要想理解企业,必须得理解行业;而这些理解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企业和行业的历史发展。
我们以时间轴为划分依据,综合论述恒立液压与其所在行业的发展史,总共分为5个部分:
第三部分
恒立液压与所处行业发展史3
2004-2011年
Part 1
行业发展综述
2004年-2011年(4万亿的投资浪潮)
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71号令,要求从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的土地一律都要公开竞价出让,任何省份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这也就是所谓的“831土地大限”。由于早期国内土地转让一直是以协议出让的方式为主,所以“831土地大限”也被认为是中国土地市场的新一轮革命。831之后,开发商比拼的是资本实力。另外,由于拿地方式固定后,各大开发商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能够获得土地,开发商的 价也更高,这便在无形中推高了土地价格。
2005-2007年针对地产行业的各类监管政策频出,但是,国内房价水平却没有丝毫的下跌迹象,相反上涨势头却越来越足。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当月同比和环比数据,始终保持正增长,而且从 2007年4月份开始涨幅越来越高,直到2007年底这一趋势才终结。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四万亿刺激计划”。该计划表明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这对于融资一直受限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如久旱突遇甘霖。所以,2009年,在政策的逐步落地下,众多地产开发商走出了资金短缺的困境,带动了房地产投资始终不断的增长。
而在基建方面:2003年《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发布,规定所有拟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城市,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财力情况,组织制订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该文件发布后到200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2005年1月7日,国家通过了《中长期铁路 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 中长期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2008年-2010年的4万亿政府投资(见图)。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2011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达到6.69万亿,对比2003的1.37万亿,年复合增长率21.9%。
在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都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挖掘机销量逐步提升,特别是在2010和2011年两年在四万亿经济刺激下销量暴增,在2011年销量突破17万台。
同时由于国产工程机械企业竞争力在05年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这轮行业需求大涨的周期中,国内企业市占率增加较快。2000年,国产挖掘机品牌占比为8%。2005年,国产挖掘机占比近10%。2009年占比提升到近20%。2011年占比已经约30%。
国产挖掘机市场份额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是三一重工的小挖;三一重工的中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赶超作用,其在2011年超越斗山,市占率行业第一;在大挖领域,行业龙头为小松,三一重工的市占率2011年在10%以下。
在国内工程机械整机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液压配套能力的提升成为了重中之重。2005年和2006年,国家连续出了两个重磅文件:《工程机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对于国内关键零部件给予支持,让装备制造业带动国内关键零部件的发展。也即是说,政府通过各类规划和意见,在前一阶段培养起来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不断往高端突破时,在被外资牢牢占领的中高端零部件领域更多给到国内企业,这给了关键零部件企业更多的试错空间和发展机会。
2009年国家发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同2005年要求的主机带动零部件思路有较大调整,将“配套件由主机拉动发展”转变为“主机与配套件同步发展”,即是对零部件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并且首次将基础配套件从政策层面提升到战略高度。
201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在目标中明确提出:要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强的基础零部件企业及知名品牌。
Part 2
公司发展综述
恒立正式启航
到了2005年,挖掘机行业在短暂的调整后,迅速迎来了复苏,经过上一轮调整期的思考,汪立平决定联合其他投资方,共同出资新设一家专业从事高压油缸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公司,即恒立液压公司前身恒立有限,并以这个平台发展油缸业务,而无锡气动则逐步退出油缸业务(2010年上半年无锡气动对油缸生产设备进行了集中清理,其中部分老化陈旧的机器设备进行了 废处置,对成新度较高、性能较好的四台油缸业务相关设备根据评估价格转让给恒立有限。至此,无锡气动已无油缸生产、加工能力)。
后来,随着恒立油缸业务发展越来越好,汪立平决定集中精力搞好高端油缸产品主业,退出气动元件行业,因此在2010年时,将其家族持有的无锡气动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了上海威士股东吕立毅和蔡荣芬,从而彻底退出了无锡气动。
再说回2005年成了的恒立有限,成立时它的股权结构是:无锡气动持有44.52%股权,上海威士持有19.08%股权,另外个人股东陆伟立持有36.4%股权(这里,陆伟力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服装加工设备制造企业Quick葵克的大股东,和威士机械大股东吕立毅是合作伙伴)。同时在6月份公司注册的名称是叫:江苏小嵩高压油缸有限公司,到10月份才正式更名为江苏恒立高压油缸有限公司。
从恒立有限成立的2005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整个挖掘机行业都处于快速增长周期,年销量从2005年的2.85万台快速增长到2009年的9.5万台,2010年和2011年更是暴增至16.7万台和17.8万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5年恒立有限成立后,以挖掘机油缸产品和重型装备用非标油缸产品双轮驱动,业务快速增长,到2009年营业收入达到4亿元,其中挖掘机油缸贡献1.99亿元,重型装备用非标油缸贡献2.02亿元。
时间来到2010年,这一年恒立挖掘机油缸业务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拐点,三一重工成为公司最大的客户,由于三一重工挖掘机销量从2009年的6200台猛增到2010年的1.4万台,加上其他客户也随着行业一起大幅度增长,这一下带动了恒立挖掘机油缸销量从2009年的5.06万只暴增到2010年的13.53万只,挖掘机油缸收入也从2009年的1.9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08亿元。
接下来的2011年,公司挖掘机油缸收入继续增长了45.8%,达到8.87亿元。在业务大发展的同时,恒立发生了另一件大事,在10月份完成了在A股的上市。从2005年恒立成立到2011年上市,中间恒立的股权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具体如下:
第一次股权转让发生在2008年8月,无锡气动将其持有的44.52%股权、上海威士将其持有的19.08%股权全部转让给新股东恒屹实业(汪立平夫妇的持股平台,其中汪立平持股55%,钱佩新持股45%)。上海威士转让股份是因为当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未来经营前景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而恒立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尚面临较大资金缺口,下一步发展还需股东进一步增资,上海威士作为服装熨烫设备的专业制造商,出于集中主要精力于主营业务的考虑,决定退出高压油缸行业。
2008年8月,在上述股份转让的同时,恒立进行了450万美元的增资。其中,恒屹实业认缴400.2万美元,个人股东陆伟立认缴 49.8万美元。此次增资完成后,恒屹实业占股75%,陆伟立占股25%。
然后在2009 年 9 月,陆伟立考虑到当时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而自己投入恒立资本金数额巨大,恒立进一步扩大投资的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的风险,就把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申诺科技(申诺科技原为陆伟立100%持股公司,后其将持有的申诺科技100%股权以350万美元转让给恒立投资)。恒立股权结构变成了恒屹实业占股75%,申诺科技占股25%。
最后在2010年6月,为了激励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恒屹实业将其持有的公司19%股权转让给汪立平先生控股、其他核心管理人员参股的智瑞投资。恒立上市前股权结构定格为恒屹实业占股56%,申诺科技占股25%,智瑞投资占股19%。
(注:智瑞投资后更名为恒立投资,恒屹实业更名为恒屹智能—汪立平持股51%,汪奇持股49%,申诺科技变为钱佩新100%持股)
写到这里,我们以恒立上市前的经营数据对公司的发展进行总结:
– The End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