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福建”舰正式下水:战斗力差距缩小,感谢美国帮走弯路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平直通长飞行甲板的航母—福建舰,终于正式从江南造船厂下水了。这让很多军迷为之兴奋。

(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的下水仪式现场)

而福建舰是我国的第三艘航母,它刚一下水,就创造了多项纪录:

国产第一艘平直通长飞行甲板的航母;

国产第一艘采用电磁弹射器和拦阻系统的航母;

国产第一艘满载排水量约为8万吨的航母;

目前全球仅有的一艘装有电磁弹射器的常规动力航母;

以及刚刚下水就公布舰艇舷号(18)和名称(福建舰)的航母(要知道,辽宁舰和山东舰都是服役当天才公布舷号和名称)。

在很多军迷眼中,003航母—“福建”舰正式下水,那就意味着距离它服役也不远了,中国海军马上将要喜提3个航母编队,大步迈进3航母时代。

(中国海军喜提“三胎”航母)

“福建舰”的正式下水,是航母形成战斗力之前的一个关键点,但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点,其距离航母形成战斗力最少还需要3到6年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航母下水之后,会有1到2年的舾装周期、接下来是1到2年的试验周期、最后1到2年与驱逐舰、护卫舰、综合补给舰、攻击核潜艇等武器装备配合,形成战斗力。

如果未来福建舰正式服役于中国海军,那么就会缩小中国海军航母战斗力与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战斗力之间的差距。

1 中国航母发展为何迅速

知耻而后勇

相信很多 友脑海中都有这样一个画面,当年一位身穿军装的将军踮着脚尖远远地看了几眼美国航母舰载直升机。而这位将军就是被大家誉为“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将军

(图为刘华清将军观看美国海军“小鹰”号常规动力航母上舰载直升机,美方以保密为由,不让中国人触碰航母上的任何设施,并要求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观看,刘将军谦虚得像个学生,踮着脚尖,用满含渴望的眼神,远远地看了几眼。)

刘将军认为“航母”的出现,实现了海战由最初“舰炮对轰”的平面对战转变成了“舰载机互相打击”的立体对战,真正实现了超视距战斗。

中国为什么要建造航母呢?

其一、航母是一个海洋大国的标配,不仅可以让本国实现远洋海军,还能够解决一些冲突问题。

中国海军拥有航母之后,可以用于未来解决台海问题和解决南海周边的岛屿争端,以及维护我国合法的海洋权益。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

同时人民海军将会实现质变,提高海军的作战能力,甚至还有利于提高军威和国威。

(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其改装于未完成的“瓦良格”号)

其二、中国曾经多次吃过航母战斗群的亏。

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导致大陆统一台湾的进程搁置,以及导致海峡两岸至今仍未统一。

1996年,美国曾经派遣两艘航母战斗群为“台独”分子撑腰,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损害中国的合法权益。

(刘华清与南海舰队驻岛水兵交谈)

刘华清将军曾经多次提出建造航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才开始改革开放,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欧美国家来说,简直不值一提,以及更没有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经验。

中国在“一没钱,二没技术”的基础上,怎么建造航母呢?想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前提是要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否则难以拥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国防力量。

因此,建造航母的计划只能一拖再拖。

进入21世纪,我国在航母领域取得不错的进展,成功解决了航母甲板钢材的难题,并为建造国产航母打下坚实的基础。

福建舰与“小鹰”号对比

而在2022年6月17日这天,中国研制的第一艘平直通长飞行甲板的航母—“福建舰”正式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即将进入3航母时代。

福建舰与刘华清将军当年参观的“小鹰”号航母属于同一级别(8万吨级),都是采用了常规动力系统和加装弹射器。

不过,福建舰似乎要比“小鹰”号的性能强不少。

舰载机的出动次数对航母战斗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简单来说,弹射器的强弱决定了航母的战斗力。

“小鹰”号采用了蒸汽弹射器;而福建舰采用了“福特”级核航母才使用的电磁弹射器。两者弹射器舰载机的次数与重量,甚至占据航母内部甲板面积都不可相提并论。

(图中红圈内有3条电磁弹射器轨道)

更重要的是,中国建造了3艘航母,只用了10几年的时间,就已经走过美国海军花费几十年才走完的路程,甚至有些领域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

而这背后有美国的一份功劳,应该感谢你们曾经走过的弯路,让我国避免再犯,才能促使我国航母的快速发展。

2 吸取美国走过的弯路

美国在航母领域长期位居世界前列,现在更是该领域的霸主。不过,美国在航母领域也走了不少弯路,只因其极其激进的想法。

世界一艘核动力航母——CVN-65“企业”号

1958年,“企业”号核航母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建造,仅在1960年就成功下水,1961年就正式服役。笔者不得不感叹美国人当年造航母的速度,真的非常快。

(CVN-65“企业”号核动力航母)

然而,步子迈大了就容易出事。这不,“企业”号这一级别原本计划建造6艘,结果就只建造成了一艘。

据说只因核动力系统不够成熟,且价格异常昂贵,超过预期成本,最后被军方叫停,转而建造“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直到解决了核动力系统的相关技术和成本,美国才转头发展“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

通过美国建造“企业”号核动力航母,我们可以明确知晓,在动力系统领域,需要循序渐进,不能立马把航母动力系统核动力化。

而这次下水的福建舰,则很多吸取了当年美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经验,采用了常规动力。

(位于江南造船厂船坞内的“福建舰”)

弹射器与拦阻系统

美国海军除了“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使用电磁弹射器和电磁拦阻系统外,“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均采用蒸汽弹射器和液压拦阻系统

蒸汽弹射器是把蒸汽压力转化成对舰载机的推力,进而把舰载机给高速弹射出去。

不过,蒸汽弹射器虽然能够把几十吨重的舰载机弹射出去,但是它自身存在很多缺点。

(美国第七舰队目前的核动力航母CVN-76“里根”号,其采用蒸汽弹射器和液压拦阻系统)

其技术复杂(安装、制造),保养维护耗时耗力,且造价昂贵。更重要的是体格庞大占据航母内部大量空间,以及消耗淡水资源。

咱们以“小鹰”级航母上的C-13蒸汽弹射器举例,其每弹射一次舰载机大约需要消耗625公斤蒸汽和1吨的淡水。

如果在8分钟内高强度连续弹射8架舰载机,不仅会造成锅炉内的蒸汽压力损失五分之一,整个动力系统将要损失三分之一,航速也要下降8节,这样很容易耽误宝贵的作战时间。现在美国从“福特”级核航母开始就全面加装电磁弹射器。

(美国海军MK7型拦阻系统示意图)

航母上的拦阻系统,能够让时速几百公里的舰载机瞬间停在航母甲板上。目前全球主流拦阻系统是液压拦阻系统,几乎发展到瓶颈。

液压拦阻系统具有结构复杂、体积大、保养维护困难、不能以精准力量拦阻舰载机、以及对舰载机的重量和速度有严格限制等缺点。而电磁拦阻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缺点。

(美国海军使用电磁拦阻系统成功拦阻住舰载机)

我国直接在“福建舰”上使用了电磁弹射器系统和电磁拦阻系统,可以说是一步到位,直接实现弯道超车,赶上“福特”级航母才使用的先进技术。

而这背后离不开马伟明院士,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了不仅研制出了国产高性能的电磁弹射系统,还研制出了电磁拦阻系统。

(马伟明院士)

有了这两项技术的加持,福建舰这艘常规动力航母就不会出现像“小鹰”级航母一样,因连续使用蒸汽弹射器,导致航母速度下降,以及影响战斗力的情况发生。

美国人踩过的坑,中国人不踩。

(歼-20隐身战斗机,中国第一款五代机)

不过,军迷的这种期望可能性不大。美国已经提前帮我们踩了坑,他们在航母开发了一款F-35C的隐身舰载机。

航母空间有限,重型战斗机虽然性能强悍,但是所占空间巨大,这就导致其所携带的舰载机数量比较少,最终有可能影响航母的战斗力。

歼-20的制造成本也比较高,一旦改造成适合高温高湿高盐度的舰载机,那么成本可能会超过预期。

另外,我们可能会效仿美国海军为中国航母研制中型五代机,与歼-15形成高低搭配。毕竟五代机的成本远高于四代机。

(外媒爆料中国为航母研制的五代机—歼-35)

3 福建舰一旦服役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对我国造船厂来说:

福建舰似乎也起着“试验舰”的称号,它是我国研制的首艘8万吨级航母,将为同级别后续航母,甚至排水量超过9万吨的超级航母提前做好相关试验。

(003航母在江南造船厂船坞)

对中国海军来说:

不仅增强了海军实力,能够让其在处理海洋纠纷和维护合法权益时更有底气,同时还在解决台海问题时,能够有效地阻拦“台独”分子所谓的“援军”。

另外,福建舰还可能跟辽宁舰有一样的作用—“教学”培养舰载机飞行员在航母甲板上的电磁弹射器和拦阻系统的助力下,进行起降,为后续服役的航母提前做好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工作。

要知道,我国此前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虽然我们的舰载机飞行员可以用陆上电磁弹射器和拦阻系统,进行模拟起降,但是这终究不是真正的上舰起降。

“福建”舰仅仅只是中国在航母领域的开始,面对未来潜在的风险,中国需要建造比“福建”舰战斗力更强的航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