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去年(2003年)以来,空国航空兵部队和飞行学院的76人次飞行人员,成功处置了18起飞行中重大特殊情况,为保证飞行安全、减轻装备损失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空军的物质奖励。
这些飞行人员在处置重大空中特殊情况的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罕见险情,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将战友的生命、国家的财产和部队的装备放在首位,坚定沉着,英勇顽强,敢于拼搏,团结战斗,胆大心细,听从指挥,充分展示了天之骄子的英雄气概、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超的驾驶技能,用忠诚、果敢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壮歌,为空军广大官兵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昔日的经验,此后的财富。今天,本版选发了9篇反映去年飞行人员正确处置飞行中重大特殊情况的通讯,让我们一起,走近机场,走近空中,走近功臣,走近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往事……
惊天一搏 气壮长空
去年3月12日13时52分,沈空某飞院二团飞行学员程永峰驾教练机完成任务,准备退出空域。忽然,坐在后舱的飞行教员朱益感到飞机轻微一震,“不好!有情况。”他立即握住后舱操纵杆,敏捷地做了一个转弯动作,把机头对向了机场方向,这时,耳机里传夹了程永峰的 告声;“油门不好使!”
朱益定睛一看,发动机转速表指针急速下降,已指向“0”。
“发动机停车!”他意识到,一起严重的空中特情已经发生。
对特情处置预案烂熟于心的朱益从瞬间的紧张中冷静下来,立即向指挥员和长机 告,当时飞机的高度已明显低于长机。按照指挥员、团训练股长段智成的要求,朱益尝试空中开车。他打开空中点火电门,发动机没有反应,再试一次,又失败了。失去动力的飞机开始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急速下坠。此时飞机高度只有400米,朱益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迫降,但风险太大;二是弃机跳伞,虽可保住性命,但国家财产将受到重大损失,事故原因也难以查清。千钧一发之际,朱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
13时58分,高度300米,朱益 告准备场内迫降。“检查防火开关、磁电机!”地面指挥员、院副参谋长焦英奎一面向朱益下达命令,一面迅速判断场内迫降条件,他很快发现飞机已无法滑入场内,实施场内迫降的条件不具备。
13时59分,飞行高度200米,焦英奎、段智成立即决定实施场外迫降,指挥失益按照起落航线周围迫降图及时右转,对向铁路东侧作直线下滑:“关掉磁电机,看好场地,不要紧张,就当作一次正常着陆。”同时令长机王勇,让他随在朱益的飞机之后,监视指挥。
朱益按照指挥员的指令,驾驶着在强大的气流中左右摇摆的飞机,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平稳着机身向地面滑去……
很快,指挥员就接到了王勇的 告:“迫降成功,朱益、程永峰安全接地,我已指挥他们迅速离机。”(秦钶华 摄影 张宏伟)
万里海空 斗智斗勇
去年4月17日,广空轰炸航空兵某团中队长谭燕舞、团副参谋长李维民驾机执行海上编队长机飞行任务。11时21分,正当飞机通过“无名点”上空时,机组人员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巨响!他俩回头向二领位置望去。不好,二领座舱玻璃爆破,机组人员面临严重险情!
突如其来的险情,使机组人员感到强烈的不适,侧窗钻进的风像冰刀一样刮在谭燕舞的脸上,因压力差作用又令他感到胸闷,全身发凉,关节疼痛。但他知道,作为正驾驶,战机和战友的生命与自己息息相关,再难受也要飞回去!谭燕舞强忍不适,振作精神,迅速调整飞行状态,一边下降高度、把氧气转换到纯氧供应,一边向僚机和前方指挥所通 情况。后舱的空中加油员吕红专、通信员刘彦农也迅速向机场塔台通 了相关情况。指挥员、副师长尹培强和副团长孙志强迅速发出指令:“立即下降高度,沿原航线返回。”
在返航途中,舱外震耳欲聋的轰响和舱内呼呼的风声,让机组人员的通话异常艰难。副驾驶李维民一边积极协同,一边向二领航员王顺平打出“v”字形手势,王顺平马上打出了一个“V”字作出回应。因为王顺平的位置正在座舱玻璃的下面,巨大的吸力和最严重的高空减压症让他处于危险的中心,必须让他尽快离开二领位置。想到这些,李维民用力紧了紧自己的安全带,把飞行座椅往后一推,腾出双手伸向王顺平,并示意他在安全的情况下解开保险带。谭燕舞也默契地减缓飞行速度,调整好飞行状态,以减小气流和吸力对王顺平的影响。
王顺平则一只手用力抱着身边的铁梁,另一只手慢慢解开安全带,又迅速抓住李维民的手,扶着铁梁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到一领和驾驶座间的空隙位置。
“位置好,速度好,可以着陆。”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声指令,13时21分飞机稳稳着陆。(王海华 张明 飞行员 张永革 摄影)
力臂故障 勇扳“手腕”
去年4月5日11时25分,北空航空兵某团正团职飞行员吴荣华和往常一样,在做好各项飞行准备之后驾机起飞,执行远程奔袭连续机动任务。
12时6分,飞机在通过某机场导航台,减速到600公里/小时时,突然感到操纵杆沉重。多年的飞行经验使吴荣华马上意识到飞机力臂出现问题,便下意识地检查了力臂表,发现力臂指针指向偏小位置。他立即向指挥员 告,同时将力臂转换电门放在“手操纵”位置,但手操纵无效。
这时,他手中的操纵杆逐渐沉重起来,吴荣华紧紧地将它握住,和飞机扳起了“手腕”。他一边听从指挥员指挥,一边调整飞机状态,下降高度。随着高度下降,操纵杆越发沉重,飞机出现了轻微振动,吴荣华用全身的力气把操纵杆握得更紧了,继续和飞机“较劲”……
12时20分左右,吴荣华终于看到了跑道。他死死握住操纵杆,使飞机对准跑道,并以300公里/小时的速度(高于正常着陆速度)一次着陆成功。(阮洪超)
空中8分钟 蓝天写忠诚
去年6月6日下午,济空航空兵某团射击主任周波驾驶13号某新型战机执行空中巡逻游猎任务。
13时14分,周波按照要求即将做第二套动作时,忽然前方桔黄色的“看信号盘”灯钮不停闪亮,中央仪表极右侧故障显示盘显示:“减小右发转速!”耳机里也传来了相同的语音告警。
“出现减小右发转速信号。”面对突如其来的空中险情,周波这名有着10年飞行经验,安全飞行1100多小时的飞行骨干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在迅速向指挥员 告的同时,脑海里闪过特情处置方法。
“收油门至慢车。”塔台指挥员、团长刘玉柏向周波发出指令。
周波按指令立即将油门收至慢车位置,同时向上压了压驾驶杆,将正在上升状态的飞机改平,6秒钟后,故障显示仍然没有消失。
“将右发油门收至停车!”耳机里传来刘团长沉稳的指挥声。
“明白”,右发停车后,战机瞬间失去平衡,出现大幅度侧滑,急剧向右偏转,周波果断将驾驶杆扳向左前方,同时用力向左蹬舵,尽量保持飞机平衡。
此时,坐镇塔台指挥的刘团长明白,飞机在天上多呆一秒,危险就多一分,他急命周波返航。周波接令后,小心翼翼地驾驶飞机返航,并加入起落航线。
13时20分,飞机在周波的操纵下对准了跑道。为防飞机着陆时出现大的侧滑,他适当增加了着陆高度和速度,并保持油门不动,尽力保持好飞机状态,轻轻推杆转入下滑。周波屏住呼吸,不断修正方向,全神贯注地做好每一个动作,飞机缓慢下沉。
13时22分,随着“哧–”的一声轻响,飞机似乳燕归巢,以优美的两点姿势轻盈地落在跑道上。战机在飞快地向前滑行,由于主刹车不起作用,周波果断地用手拉应急刹车手柄,在滑行一段距离后,使飞机稳稳地停在机棚内。
事后查明,这是一起由于温度传感器失效而引起的空中重大特情。(辛伟 崔波)
液压油漏 安全返航
去年6月14日13时56分,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副参谋长陆国平机组驾驶的飞机从昆明起飞后,刚收上襟翼两秒,液压警告灯突然闪亮,液压液面显示液压油已漏光!
面对突发特情,陆国平异常镇定,并即刻下令:“左座飞行员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保持好飞机状态。”“机械师调出检查单。”同时,向地面塔台指挥员 告:“飞机液压系统出现故障,可能要返航。”
13时58分,陆国平机组为了避开进港飞机航线,驾机保持航向50度飞行,并将高度上升到3600米左右。在飞机保持稳定后,全组人员开始对照检查单进行逐项故障检查。
检查单显示:2号液压系统油量已基本指零,压力也下降到1800磅以下。什么原因?陆国平和飞行员徐永强、曲强,机械师卢军、孙立根经过分析,认定是2号液压系统出现问题。
故障确认后,陆国平迅速向地面 告,并请求返场落地。
“可以返场!”地面答复。
调整导航道,调整下航道……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机组紧张有序地完成了一连串的飞机降落前的检查。
鉴于飞机一侧刹车失效和一组扰流板不工作,陆国平下令:“左座飞行员严格控制进场速度和进场高度。”鉴于因系统失灵导致飞机降落时滑行距离将增加近一半,陆国平又令:“小心刹车,使用最大反推力。”
指令下达后,陆国平和两位机械师又重新核对了一遍2号液压系统漏油检查单,然后果断下令:“落地。”
14时13分,飞机按照使用最大反推力的计划,经过一段正常的滑行距离,平稳地停在着陆线。
事后,机械师查明液压系统漏油的原因为,飞机后设备舱的液压管断裂,导致内部塑料划伤、爆裂。(高岩松 曾倬)
特情处置 考验英雄
去年7月23日上午,华北腹地天高云淡,一场已知条件下的空地对抗战术研究演练准时拉开序幕。9时20分,副团长崔文戈与飞行员王景峰同驾05号新型战机,担负对地面陌生目标突击任务准时升空,向陌生空域紧急机动。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正向他们悄悄地逼近。9时28分,他俩几乎同时发现战机座舱设备显示左发动机减小转速信号。
出现发动机减小转速信号,有时不一定就是飞机发动机真的出了故障,几秒钟后显示会自然消失。但一旦真的发生故障,处置不当会导致发动机和飞机解体。崔文戈和王景峰没有掉以轻心,而是把处置空中特情当作一场空战来打。他们迅速把故障现象 告指挥员、师长林建忠,在其正确指挥下,迅速将油门收到慢车位置。按照特情处置预案,尽管空中险情骤然而至,但他们还是临危不乱,合理分配精力。
崔文戈紧盯着故障显示信号,王景峰注意观察飞机状态。
数秒钟后,信号显示仍未消失,在指挥员的命令下,崔文戈果断关闭了左发动机,请求返航。得到指挥员的答复后,崔文戈一边调整油量和战机的高度,一边修正因左发失去动力而带来的侧滑,对正了着陆大航线的切点。
发动机关车以后,对液压操纵系统的影响较大。崔文戈预料到,着陆时肯定会出现新的异常。果不其然,战机落地后,又出现了战机前轮转弯系统不工作的现象。
前轮不转弯,将意味着飞机无法脱离跑道而停在原地,直接影响其他战机返场落地。崔文戈果断采取依靠单侧刹车强制转弯的方法,将战机准确地滑进滑行道…… (魏蝉超 闰国有)
单发带弹 有惊无险
去年5月8日傍晚,兰空轰炸航空兵某团新机长姚强驾75号飞机执行夜间跃升轰炸任务。在他加油门继续上升高度时,突然发现左发动机转速不升反降,而且发动机的喷气温度也在下降。姚强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发动机出问题!他立即把这一情况 告给坐在右座带教的大队长韦保平。具有丰富飞行经验的韦保平立刻判断是发动机故障!
发动机故障会减小推力,严重的会烧坏机件,导致发动机熄火停车。而且此时飞机还载有数枚训练航弹,一旦处置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
19时24分,地面塔台接到空中险情 告。
“前后活动油门杆,观察转速情况!”指挥员命令。
“活动油门不起作用,转速、排气温度一直在下降,煤油压力已下降到零,滑油压力和滑油温度正常。”机组 告。“下降高度到500米,在机场上空耗油,注意发动机数据!”
与此同时,地面塔台指挥员命令空中其他飞机避让故障飞机,地面准备开车的飞机暂停开车,确保故障飞机安全着陆。
在空中的机组人员也做了明确分工:姚强保持飞行状态;第一领航员朱殿喜掌握飞机位置;第二领航员赵匡彪监视电气设备;后舱通射员相建峰、郑启良观察发动机状况;韦保平负责对外联络和处置。
突然,射击员 告发动机喷口冒烟!指挥员果断命令机组关掉左发动机。
19时50分左右,韦保平看到机载油量已达到了紧急着陆最高控制线,为避免另一发动机再出现意外,他果断地向指挥员 告:要求紧急着陆!得到允许后,机组密切配合,准确加入起落航线。
19时53分,仅有一台发动机工作的战鹰带弹着陆。 (杨国平 王振)
“独腿”战鹰 迫降成功
去年3月17日9时27分,济空某训练基地二团中队长孙曙光和新飞行员蒋忠良在完成计划训练内容后,驾机返场加入起落航线,准备降落。前舱的蒋忠良放下起落架手柄,可是仪表板上的红色信号灯未灭。不好,起落架收放系统出现故障!
他随即向后舱的教员孙曙光 告:“起落架放不下!”孙曙光在重试、检查后,迅速向指挥员 告了这一情况。指挥员夏心忠冷静地发出指令:“保持高度通场一圈……”
第二次通场。蒋忠良一连两次放下起落架手柄,但起落架还是放不下来。按指令拉动应急拉环,也只放下了前起落架,主起落架还是放不下。怎么办?此时,只要拉动头顶上方的布帘拉环,救生伞就可将他们带到安全地带,但这意味着战机将毁于一旦。真的不可挽救了吗?孙曙光指示蒋忠良:“不要紧张,保持好飞机状态。”随即向指挥员 告:“请求到迫降道迫降!”
指挥员抬头望着空中的飞机,孙曙光的迫降请求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俩都知道:无主起落架迫降,飞机便成了“独腿”,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按照指挥员“再通场一圈”的指令,孙曙光采取左右摆动飞机、俯冲等多种特情处置方法,但主起落架仍纹丝不动。此时,油量越夹越少,战机不能在空中再停留了。“迫降!”指挥员适时发出这一重要指令。
飞行现场的官兵都紧张地把目光投向空中。800米、700米……孙曙光看了看机翼下方,稳稳地操纵飞机加入航线,三转弯,放襟翼;四转弯,对准迫降道下滑。50米、30米、10米……距跑道南头300米处,飞机一个漂亮的接地,贴着湿滑的草地向前滑行,阻力伞迅速张开。
屏住呼吸、握紧驾驶杆、蹬舵保持方向、关掉发动机,孙曙光和蒋忠良配合得天衣无缝;“独腿”战机直线滑行800米后,终于稳稳停住。 (徐同宣)
着陆瞬间 临危不乱
去年9月5日15时22分,北空某飞院三团中队长王洪坚带学员陈浩驾26号机进入起落着陆。
“柔和一点,油门可以收了。”副指挥员、院射击主任曲江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下滑的飞机,实施指挥。“不好!左起落架有问题!”飞机接地瞬间,主机翼突然下沉,像人走路突然崴了一下脚,曲江果断下令:“加满油门!压住右坡度!”王洪坚即刻把油门推向最大,战鹰离地而起。
王洪坚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按照曲江的指令,不收起落架,检查了左起落架指示灯、指示杆和液压系统,排除了左起落架假上锁的可能。
26分40秒,飞机加入航线,再次做着陆准备。地面应急保障人员已在指挥员、大队长方义俊的指挥下到达指定地点。
“落地位置不要靠左,稍靠右些。”30分05秒,耳机里传来刚上塔台协助指挥的郑先红副团长坚定沉着的声音。
“明白!”王洪坚的回答干脆利索,并将特情处置预案在脑海中又过了一遍。
300米、200米、100米……高度越来越低,飞机快速接近地面。
31分,王洪坚调整好速度,以漂亮的轻两点姿势着陆,减轻了起落架接地时的承受力。着陆瞬间,飞机左机翼下沉,险情再现!“慢慢拉杆。”“稍压右杆、蹬右舵。”“柔和刹车。”指挥员连续下达命令,王洪坚沉着操纵飞机。
滑跑约200米,飞机向左偏移。王洪坚和陈浩不约而同地用力压杆,可飞机仍难保持平衡,滑跑1000多米后突然偏转。王洪坚迅速松刹车,脱离跑道。
“提起停车手柄!右舵到底!刹车到底!关车!关电门!”随着曲江指令的发出,王洪坚和陈浩同时提起停车手柄,陈浩沉着冷静地关闭了总电门。31分11秒,飞机偏出跑道左侧备降道,在左机翼翼尖触地56米处停下。经察看,飞机左起落架根部完全断裂。 (陈嘉启 罗鹏飞)
更多阅读:
希腊总理:希腊和中国有着兄弟般的友好情谊
美前副防长敏感时期在港现身 密会香港反对派
中国军力有短板 没有干涉伊拉克的能力
越南曾迫使中国放弃南海钻探 忍让换不来和平!
文章来自中华 军事频道,如想浏览更多精彩内容可前往App store 下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