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风物志」钻石切削研发中心正式落成的难忘经历

【建宁风物志】钻石切削研发中心正式落成的难忘经历

韦 坚

一 、冒雨斩荆棘,精心构建博士鼎,

过了二十年,我还清晰还记得到钻石工业园研发中心技改项目组 道日子是二零零二年元旦后的第二天,在此前一年我和许多株硬总厂干部群众一同参加了钻石工业园的盛大奠基开工仪式,与许多老同事为新的生产基地开工建设欢呼,没有想到仅仅一年后因工作需要我就调到钻石工业园建设指挥部研发中心项目组参加研发中心技改项目建设工作。

当时研发中心规划为株硬的材质研究试验、刀具切削研究试验和博士后研究工作站,首期项目投资为八千八百万元,长沙中机设计八院设计的中央楼顶博士帽造型的三栋组合建筑设计方案被建设指挥部领导和同事一致选中中标,B楼顶方鼎博士帽造型从四周观测极为引人侧目,并与株硬办公大楼钻石大厦楼顶博士高帽造型遥相呼应,夜晚在泛光灯投影照射下格外醒目,日后落成就是工业园的标志性建筑。

初期研发中心技改项目组人员包含领导也只有五人,人员精干各管一面且要多担多项责任,我担负的主要是机械设备动力的建设管理工作,不但要与设计院对接详细完成项目工艺细化设计工作,同时也要参加研发中心大楼基建现场管理及监督验收工作。

南方的春天来得很早,我到项目组一个月后,在二月春雨绵绵不断的日子里研发大楼基础开挖建设开始了。此时工业园的山头虽然已平整,但是道路却都未有开建,合着沥沥不断的春雨,项目工地土路全是一片泥泞或是一汪沼泽,走在地上双脚很快陷入半尺,好在建设指挥部工程部同志准备好超长筒雨鞋和宽缘边的白色安全帽,配备了超远光手电筒。

当时配备的白色安全帽标记着《钻石工业园建设指挥部》几个红字,问下为啥不是红色帽子,释义为白色安全帽是业主方专属颜色,听闻解释我心里自豪感油然而。

同事们每天在项目工地现场巡视,工程阶段性现场验收会签,晚上加班赶工是工作惯例,吃饭就在工地附近园艺场安置户家里,晚上加餐就在施工工地就地解决,道路泥泞,交通工具极度短缺,就凭双腿十一路自行公交,我和同事们一齐度过了一段艰辛的创建日子,有着创业者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浑然不觉着辛劳困顿,心里始终充满一种丝丝淡淡的痛并快乐感。

春天的日子过得很快,研发大楼从零平面拔地而起,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夏天到来,施工工地条件改善了许多。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和蚊虫叮咬又是一个艰苦考验,好在许多隐蔽工程前期做多现期做少,主要施工择期在早晚错开进行,白天有较多时间进行设备招标工作了。

很快研发中心博士帽鼎建筑成型了,为了突显博士帽,现场增设了楼顶泛光灯投射帽缘上熠熠生辉,夜晚远远就可看见,成为湘江边一颗耀眼的明珠。

后来研发中心主体建筑完工后,四周墙体及楼顶女儿墙立面均采用干挂花岗岩装饰,外观庄重大气,颇有视觉高端感,很符合研发中心国际一流研究基地的建设定位。要感谢工业园建设指挥部工程组同事们的精心监理张仲光副指挥长质量把控,后来研发中心大楼基建工程获得了2003年度湖南有色系统唯一的质量金奖。

二 工艺精研奠高端,设备选建显精心

为了建设国际一流硬质合金研发基地,研发中心项目筹建一开始就定位工艺高端,设备先进、人才一流,为了在有限的资金框算内,不超出投资实现这一目标,项目组成员绞尽脑汁在资料调研了当时领先硬质合金加工工艺和设备厂商,在全国各地进行设备实地考察,并根据需要对主要科研设备进行了现场预验收,相关人员对验收工作一丝不苟,设备使用长期稳定可靠长寿运行。

材料研究实验室选型德国PVA公司中型压力烧结炉和PVA真空烧结炉各一台,其中压力烧结炉是最高10MPa的氩气压力烧结炉,是当时最为先进烧结设备, 价却低于ALD公司,原因是PVA公司创立晚,安全记录没有ALD强,但是加压力烧结性能值高,招标 价低,综合性价比高。

为了这台先进压力烧结炉,配套的国内设备专门建设一处特高压氩气站及压力管道系统和特种气体配气室,为烧结冷却水循环系统专门配置了高功率不间断电源系统,

安全防爆风机和电器系统,气溶胶安全灭火系统,,安全防爆门,项目主管人员奔赴全国各地考察调研选型,确保了配套设备及时到位安全运行。

为了确保设备性能安全。在德国预验收过程中,试验烧结工艺开路由于工艺气体瓶配备不足,未能完全压力达标,验收人员不放过任何客观因素,坚持归零按合同办事全部从新测试验收,在研发中心正式验收中,老外更换多批备件,并更换调试人员,才完整实现完全验收。

当年调试德国PVA人员对穿着ZCC标志工作棉衣的钻石人敬业非常钦佩,特意索要一件ZCC标志工作棉衣带回德国以示敬意。到二零二二年此台压力烧结炉安全开炉约2000炉次,可靠完成设备长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压力烧结炉完成全寿命功能,达到很高经济效能。

初期研发中心还招标装备了瑞士奥斯瓦尔德可编程全液压压力机、德国ZESS电镜、瑞士MICRON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美国HASS车削中心等一批压制烧结成型装备、金相检测仪器、切削加工机床等,奠定先进材料刀具研发中心的装备基础。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研发中心楼顶两台中央空调系统选型采购采购安装过程。处于美观和节约占地的原因,研发中心中央空调系统主机设计安装在C楼楼顶。

研发中心是高技术科研人才集中汇聚的地方,空调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将影响每一位设计开发人员的工作环境,为此在方案设计时颇费周折。

是选择株硬钻石大厦的燃气中央空调主机,功率大,效果好,加建燃气管,投资大;还是采用电驱动风冷热泵压缩机技术的中央空调主机,项目组和技改办多次组织调研开会,科学分析加专家讨论和集体讨论才最后确定采用电空调主机方案。

在具体设备招标过程,电驱动空调主机又有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涡旋压缩机等选型方案,各机型各有优势,楼顶承重对主机重量又有一定限制,美国开利、顿汉麦克维尔、格力各大品牌竞争十分激烈。

为此担当机械设备动力主管我组织建立了从投资、重量、能效比、可靠性、后期维护、运行费用等多维度数据比较分析供大家集体讨论,

投票决定的专家决策机制,经过激烈多轮 价角逐,最终开利空调以 价适中、运行可靠、效率适中脱颖而出中标。当时为节省投资将从最初的规划3台主机(2台运行1台备用)方案,确定为两台主机的方案。

两台空调主机各重近50吨,设备吊运安装又是一个难题,用汽车吊装空调主机至研发四楼二十余米高空本身有一定风险,并且空调主机自重对大楼结构质量也是一种考验,研发C楼二楼平面就因单位面积承重数据复查造成过基建施工三十天停滞,后经设计院复核数据满足设计工艺要求才复工。

经过钻石工业园建设指挥部、研发中心项目组、湘安公司通力协作配合下,单台价值百多元两台空调主机设备一次吊装成功,顺利移转安装就位C楼四楼楼顶平台位置,长久绷紧悬着的神经终于释放了。

这两台空调主机至今运行近二十年,除更换部分零件外正常维护外,创造了钻石工业园空调单台最长工作寿命时间记录,做到长寿命、高可靠、低耗费的投资预期目标。

把安全管理把控放在首位,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安全隐患是项目负责人徐尚志副指挥长一贯坚持的管理目标。我作为项目消防设备的安全督管人员,组织了中央空调消防管路的现场实测验证工作。

通过在空调房间设定了人造烟雾,现场测试火警自动 警系统可靠性,当火警探头准确探测到 警位置,消防泵及时应急启动自动喷淋喷头溢流喷水浇灭可燃物那一瞬间,验证成功了,一直高度紧张高悬的心脏如释重负,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山大。在钻石工业园工程建设指挥部同事辛勤的努力下,研发中心大楼消防验收工作顺利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三、日夜奋战迎庆典,开创求新获发展

4月15日是研发中心正式落成二十周年的日子,有人问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记忆中每一个建设奋斗的日子都难以忘却,奠基、开工、建设、安装、验收、庆典诸多事情,最难忘是是庆典前一周连续48小时工作的经历。

眼见着研发中心项目全面验收开张庆典日期就要到了,此时主要关键烧结设备整改调试尚未全部完毕验收完毕,还有各种辅助设施还未整理到位完善,

地面各种材料来不及整理归位摊铺到处都是,研发中心刚筹建期间前后人员到位也不过二十人左右 ,物业管理也没有入场。

研发中心大楼博士帽下面花岗岩立面上有四个竖排的繁体楷体书写《研发中心》金牌巨字,在东升的阳光映射下,金光闪闪,充满活力,体现不断创新和超越的韵律动感。

原来设计效果图方案是采用黑体字,整体显得中规中矩,经过我提议改动领导批准后,修改后的楷体《研发中心》字体与株硬集团《钻石大厦》巨型手写繁体楷书大字遥相呼应,相互映衬。后来研发中心大楼大楼上的公司LOGO徽标从株硬刀片蝙蝠造型刀现在中国五矿徽标几经更迭,唯独这四个巨字没有更换,一直保持原貌保留下来。

2003年4月15日研发中心项目正式验收落成,所有参加项目建设人员都十分开心,前来祝贺参观嘉宾认识来访络绎不绝,我拿着数码相机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却忘了给自己留下历史的留影。

庆典结束后湖南首个博士后工作站迁移到此运作,何云博士、陈响明博士等首批三个博士后携助手们到这栋大楼开展刀具结构、刀具非金属材料、涂层工艺项目研究工作,后来又增加投资,新增了许多先进研发设备仪器,

整个研发中心投资早已过亿元,很快成为国际一流硬质合金切削刀具研发基地,开发新刀具成果硕果累累,国际大品牌竞争对手也刮目相看,成为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株洲高新区一个 红高新科技参观打卡地。

研发中心项目落成运行后不久,创立刚一年的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于当年五月一并整合了最早技改的数控刀片生产线、湖南钻石合金刀具生产线、数控刀具生产线和后来的株硬传统刀片技改生产线,形成现在的钻石工业园。

我也因工作需要调工业园建设指挥部工程组工作,而后去了销售市场部驻外工作六年。二零一零年元旦,我又重新回到研发中心工作直到今日,一晃又是十二年了,

算下来原来最早一批进入研发中心项目五人筹建组,也就我留在研发中心工作,其他同事各种缘由先后离开研发中心,徐尚志和陈芃调到自硬和株硬从事领导岗位工作,钟明后来去了专业设备厂,李海坤下海创建了自己的事业,

第二批来的樊国峰、朱晓勇、高耀红、池巧知等都成了工业园各自领域的骨干和操作能手。研发中心科技人员不断在流动更新和淘汰,今日的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已经扩张至近三百人,人才队伍不断在壮大,研发技术不断提升,产品开发不断创新,实现了研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初心。

研发中心主体建筑施工工地 2002

设备施工吊装工地2002

PVA烧结炉验收调试合影2002-06

刚落成的研发中心2003-4

研发中心党小组 荣获2003年度共产党员优秀责任区(示范岗)

今日研发中心2022-4 -20

欢迎转发+点赞+点在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