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任务书
( 年度)
学 校 名 称 (盖章)
专业名称及代码
申 类 别:品牌示范专业√ 特色专业□
学校主管部门 (盖章)
填 表 人 __ _
填 时 间 _ __
联 系 电 话___3 __
填 写 说 明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页码顺延清楚。
3.任务书用A4纸张打印并装订成册,素色纸质封面。
4.表中专业名称及代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规范填写,不在《目录》内的专业应注明,并附有省教育厅批复文件。
5.表中时间节点为2014年12月30日,验收时间节点为当年8月31日。
表1-基本情况表 |
|||||||||||
学校名称 |
通信地址 |
||||||||||
学校 法定代表人 |
姓名 |
职务 |
固定电话 |
移动电话 |
电子邮箱 |
||||||
校长 |
|||||||||||
项目负责人 |
姓名 |
职务 |
固定电话 |
移动电话 |
电子邮箱 |
||||||
建设专业 负责人 |
姓名 |
职务 |
专业技术职务 |
移动电话 |
电子邮箱 |
||||||
学校现设专业数 |
8 |
申 专业 |
数控技术应用 |
申 专业 开办时间 |
2004 |
||||||
申 专业中职学历教育 在籍生规模(人)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
242 |
238 |
168 |
|||||||||
相 关 专 业 群 情 况 |
专业名称 |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
专任教师数 |
已建成实训室 |
校外实训基地数 |
||||||
…… |
|||||||||||
相关专业实训室面积 |
M2 |
本专业实训室面积 |
M2 |
||||||||
拟试点建设周期 |
年,自2015年 8 月 至 201 8 年8月 |
||||||||||
拟试点建设周期的论证 告摘要(200字左右) 一、专业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的大潮中,我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这些对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技能人才的短缺和急需已成为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问题,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我市机械行业的主导专业,该专业技术含量高,与我市经济发展结合紧密,必须加快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基本情况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创建于2004年,本专业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242人。 1、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现有15名教师,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本科学历1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 2、是有较好的设施设备基础。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数控实训车间、普通机械加工车间、钳工实训车间、液压实训车间等实训车间。数控车床15台,普通车床14台,铣床4台,钻床3台,锯床2台,钳工工位50个,数控模拟仿真软件1套(含计算机45台)等设备,为专业教师和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保障。 3、是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办学经验。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轮的探索与改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首先是形成了符合市场需要的内部专业结构;其次是构建了具有校企联合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案,毕业生具有适应生产第一线的能力,受到企业欢迎。 4、是该专业近年来成绩喜人。 数控技术应用是郑州市重点专业,在本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该专业学生和教师经常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4年河南省数控技能大赛 常书豪 靳德广 荣获河南省技能大赛数控车一等奖的好成绩 董波获数控铣项目三等奖。2013年河南省数控技能大赛 专业也取得一等奖3名。 组织郑州市第十九 二十 二十一届数控技能大赛 荣获团体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郑州市数控专业中心教研组组长单位,郑州市数控技能工作室牵头单位等。 该专业学生在校接受较为系统而完整的专业训练,极大提高了学生操作技能掌握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得到提升,对口就业率高,岗位选择面广、适应性强,每届就业均超过98%。 综上所述,建设该示范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学校将根据专业发展需求,继续加大对该专业的投资力度,挖掘教学潜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
表2-项目建设情况表 |
|||||
建设任务 |
现有基础 |
201 6 年 8 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 7 年 8 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建设期1年者不填 |
2018 年 8 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建设期2年者不填 |
|
任务 |
具体任务 |
||||
完善 专业 建设 管理 机制 |
1.建立专业建指导委员会 |
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
进一步完善专业指导委员会各项制度。 |
建立起完善的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
2.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
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
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
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
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
|
3.实施“双证书”教育 |
学校一贯坚持学生毕业能拿到 毕业证+技能证 。 |
建立相关的制度,确保两者之间相互关联。 |
建立相关的制度,确保两者之间相互关联。 |
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方案。 |
|
4.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 |
目前专业有“天马”冠名班 “宇通”冠名班 建立了校企合作行业参与的相关制度。 |
制定校企合作,行业参与指导的相关制度。 |
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途径 |
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途径、方式。 |
|
优化 专业 课程 结构 与 教学 内容 |
1.优化课程结构,构建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
建立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
根据职业岗位、行业、企业用人标准,论证,调整目前的课程体系。 |
根据职业岗位、行业、企业用人标准,论证,调整目前的课程体系。 |
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 |
2.推行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
开展“基于工作过程,教 学 做一体”的教学方法。 |
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积极推进这种教学方法,完善实施方案,教学计划等。 |
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积极推进这种教学方法,完善实施方案,教学计划等。 |
进一步完善《数控车》《数控铣》核心课程的实施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
|
3.积极编写校本教材 |
对现有教材进行了梳理,内容进行了调整。 |
编写《数控车削编程与实训》《数控铣削编程与实训》《普通车床实训》校本教材。 |
编写《CAXA制造工程师》《机械制图与CAD》校本教材。 |
以上校本教材在学生使用过程中,教师利用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出修改,进一步完善。 |
|
4.加强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 |
老师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制作微课等。 |
对《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机械制图与CAD》等课程,核心知识点制图微课。 |
对《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CAXA制造工程师》等课程,核心知识点制图微课。 |
建立起数控专业核心知识点,技能点的数字化资源库。 |
|
加强 专业 师资 队伍 建设 |
1.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
专业课教师能够进行理论 实践一体化教学。 |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操技能。 |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操技能。 |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操技能。 |
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
目前专业9位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 |
加强培训力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
加强培训力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
专业教师全部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 |
|
3.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 |
从学历职称,业务素质,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进行梳理,确定培养对象。 |
拓宽培养途径,方式,建立培养档案,培养3名骨干教师。 |
培养5名骨干教师。 |
培养两名专业 、学科带头人。 |
|
4.加强兼职队伍建设 |
专业聘请了5名企业,学校的专家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 |
制定切实可行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
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专家引领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
综合考虑兼职教师的学历 理论水平 实操技能水平 科研能力等建立起完善的“兼职教师信息资源库” |
|
改善 专业 实训 教学 条件 |
1.加大投入改善实车间条件。 |
实训车间工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设备水平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差甚远。 |
更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差甚远的设备。 |
更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差甚远的设备。 |
更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差甚远的设备。 |
2.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与郑州宇通 郑州钻石精密设备有限公司建立了较好的校外实习合作。 |
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新增2家校外实训基地。 |
在以前的基础上新增2家校外实训基地。 |
在以前的基础上新增3家校外实训基地。 |
|
改革 专业 教学 质量 评价 模式 |
1.实行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
坚持多元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同时坚持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
制订专业能力考核方案 |
撰写完成与岗位需求、职业资格鉴定相吻合的《数控车工技能考核标准》、《数控铣工技能考核标准》、《普通车工技能考核标准》等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
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案与考核标准。 |
2.构建多方参与的专业教学质量检测机制和评价模式。 |
目前对专业教学质量检测形式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形式过于单一 |
建立教师学科质量考评细则。《教学常规考核》、《教学实际考核》、《教育科研考核》、《学生测评》、《教师专业素质考核》 |
完善教师学科质量考评细则。 |
建立学校 、企业、行业、社会多方参与的质量监测机制和评价模式 |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