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开年已经许久,我一直不敢打开后台消息,眼看改车、玩车的稿子还有十几篇没有开写,我只能说:
“好的,好的,我知道了,马上更文。”
——车则
写在前面的后面:
今年的2月14日,宝马2019款1系三厢运动轿车已经上市,取消了搭载2.0T高功率版发动机的125i车型。
就笔者来看,新款虽然颜值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舍弃了这个四缸高功率发动机,也就是说选购2019版1系三厢运动轿车的消费者,将不会再拥有231马力的激情了,着实可惜。
正值新版来临之际,我弄来了这个现在要被称之为「老款」的宝马1系三厢,125i运动型做一个为期三天的深度试驾。
强势插队,来一篇试驾更文,不聊样貌情怀,只谈运动激情。
进入正文:
先达成一个共识,就目前为止,车则认为125i才是最好的1系三厢。
我试驾的125i运动型用的四缸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70千瓦(231马力),最大扭矩达到350牛·米。搭载的是来自爱信的8速变速箱。
在看车架号:
它采用的是B48A20系列发动机。
而宝马B48A20A发动机都用在什么车上?
包括新宝马2系,3系,MINI JCW,目前进口的X1已经采用这款发动机了。
注:这辆宝马发动机型号是:B48A20D。A是最早的,B/C/D是慢慢改进的。
宝马这款B系列发动机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搭载可变排量机油泵和第四代Vallvetronic技术,重新设计的锦旗歧管集成中冷器,可以让发动机响应更加迅速,涡轮介入的突兀感更小。
且作为单涡轮双涡管发动机,他的排气系统将点火相邻两个气缸排气管道两两分开,这样当其中1缸(以下称A)完成做功进行排气时,另外1缸(以下称B)是进入进气行程,由于他们的排气管不相连,因此A的排气不会影响B的进气效果,点火相邻的两个缸的进排气不受干涉影响,能提高各个气缸的进排气量,一下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
注:普通的涡轮增压器(单涡轮单涡管)的排气歧管是将所有气缸的排气管集合到一起,将废气汇集后再去推动涡轮。在气门重叠时,会导致废气流回前一气缸。前一气缸进气量减少,那么在下个循环的总功率就会下降。发动机效率也会下降。
回过头来,在看宝马的单涡轮增压,就很强悍,你可以参考以同样单涡轮双涡管增压的宝马N20发动机,在1250的低转速时就能达到350Nm的峰值扭矩(高功率版),并能一直持续到4800转。
在实际试驾的过程中,它的动力输出很躁动,你能明显地感觉到,发动机涡轮起压很快,低转速区间动力依旧很强势。
(下图为我们试驾途中偶遇的一辆入门版三系「也是2.0T」)
这辆1系三厢125i运动版宝马,采用的是来自爱信的8速变速箱。变速箱尤其在降档提速上,表现相当优异。
比如,在我降档,靠降档来让发动机制动的时候,看仪表盘,降档指针转的很快,变速箱反应快,才会这样:
这样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配合,加上尺寸预计达到65的排气管,能给你你想要的极速驾驶乐趣,排气管还会真真切切的自然的放出放炮的声音(回火的声音)。
要知道,在排放的限制下,以这个价位,原车能真切的听到排气管给你响应,而既不是厂商给你做的模拟声浪,也不是自己花钱改装排气管,是多难得的事。
给大家看看这个粗壮结实的排气管,一看就是适合大排量增压车来开,目测65(不一定对,欢迎指正)
一辆宝马应有的素质,要包括出色的悬架表现和精准的转向系统。
在驾驶的时候,我对这辆宝马驾驶乐趣的入门车感觉很熟悉。就是感觉冥冥之中似曾相识。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我把底盘架起来,这简直和MINI COOPER S 2.0T F56的底盘太像了。后者现在起售价30.68万(价格数据来自爱某汽车,要喷喷他们哈)
但是也不是完全相同,只能说大致结构相同。
125i在底盘悬架的调教下会比118i硬一些,但是比MINI COOPER S 2.0T F56软,MINI是死硬,毫不夸张的说,驾驶的时候坐在钢筋上的感觉。
在驾驶上的直接感受就是:125i路感在保留MINI清晰路感的同时(相对同价位车型来说)悬架会相对舒适:
回过头来看125i的底盘,你会发现,即使是作为宝马的入门车型,宝马依旧为了保住应有的运动素质,做了一番功课:
首先是整整齐齐的底盘,这是第一眼的好感。
再者就是组成:
车底盘的下臂做的很粗壮结实,用的是铝合金羊角,有效减轻簧下重量,在实际操控中,能够更利于操控。
方向机采用的电子助力,平衡杆很粗,这些在你高速过弯的时候,对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帮助,更利于操控。
然后是细节:
空气动力学设计:
前脸设置刹车系统散热口,可以对制动系统进行有效的散热:
制动系统(盘)选用的F1赛事级品牌brembo。
发动机护板散热设备,专门给涡轮负压散热,提高主心的热交换率,把空气从发动机机舱里负压抽出等等。
125i的ESP系统版本应该是比较高的。介入控制车身姿态比较明显,在实际体验中,在高速变道比较稳,车子姿态控制的比较好,不怎么会推头。
至少这四天下来,125i给我带来的驾驶娱乐性是满满的。
我最喜欢的应该是SPORT模式下,触屏上对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显示,你们可以在个性仪表上做调整:
特别有意思。
最后是品质:
毕竟作为入门版车型,在售价限制后,宝马在这款车上的投入是中规中矩:大部分机舱设备都是进口的(大灯总成来自法雷奥)
隧道内大灯总成效果还是挺优异的:
其次是防撞梁、防撞纵梁。这辆125i运动型这两者都是铝合金结构。如下图:
或许你们看的不大清楚,我也弄来了125i的车型图:
1号防撞横梁。2号防撞泡沫。3号防撞纵梁,4号为下防撞梁,3号和1号为铝合金材质。9号,6号为水箱框架防撞纵梁,直接连接前悬挂(吸能),撞击时减少车身变形。
这样更为直观。
在外部发动机周围,宝马还用了液压机角缓冲、平衡杆,减震模块最大限度的降低发动机机舱的响声。
周边设置了胶条,给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和热量起到一个很好的密封,机盖盖上以后密封性会很高(合资车一般都没有)
这样的密封设置甚至还延展至了叶子板。
发动机盖上以后,几乎没有任何缝隙:
曾经被风噪发动机噪支配的人都会明白这个设置有多贴心。喷水口可以自己手动调节 喷水的高低,有加号和减号的按钮。
车窗设备等,大多数为进口产品。
轮胎是普利司通的,但是如果为驾驶和运动而生,为什么不考虑使用倍耐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