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运输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而航油是民航运输的血液。中国航油作为大型央企,作为民航大家庭的重要一员,肩负着“服务全球民航客户,保障航油供应安全”的神圣使命。
中国航油新疆公司,作为央企驻疆企业,按照民航局李家祥局长提出的“万里航程从油开始,做到不断供、安全供、供好油”的要求,始终坚持把自身发展与服务民航发展相结合,始终坚持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致力于促进新疆民航跨越式发展,致力于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和长治久安。
说到民航,相信首先印入各位脑海的就是航空公司,因为最直观的体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各类型号的民用客机。每天,伴随着每架飞机发动机强有力的轰鸣声,我们仰视它华丽地起飞,迎接它安全地落地。看似简单的过程,但背后承载着一代代民航人艰苦卓绝的艰辛历程,也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代代相传的那颗赤诚的红心,造就了即将迎来的新疆民航运输飞行安全60周年。
这意味深长的60年,其中的酸、甜、苦、辣,相信每一位新疆民航人历历在目,为了确保每一架航班的安全起降,各保障单位更是坚持不懈的奉献了60年,中国航油新疆公司也同样背负着历史的使命与责任,承载着新疆民航跨越式发展的前进动力,脚踏实地的为新疆民航的发展默默奉献了六十个春夏秋冬。“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正是此句诠释了中国航油新疆公司与新疆民航的感情之深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国航油新疆公司始终站在高度的政治立场,坚持“舍小家顾大家”的积极思想,全心全意为新疆建设、新疆民航的发展做着不求功成名就,只为鞠躬尽瘁投身于“大家庭”中。
中国航油新疆公司简介
新疆公司是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在新疆境内的二级非法人独立核算单位,是集航空油品采购、运输、储存、检测、销售为一体的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本部设在乌鲁木齐,下辖吐鲁番、哈密、克拉玛依、伊宁、博乐、塔城、阿勒泰、喀纳斯、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且末14个航油供应站,为疆内16个机场的提供供油服务,在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塔河石化分公司设有四个驻厂办事处。
新疆公司成立于1990年11月8日,拥有遍布疆内的航油销售 络和完备的油品配送体系,公司成立以来,秉承“竭诚服务全球民航客户,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的企业使命,以“安全第一、服务一流”为准则,先后为近5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提供安全、优质、诚信、高效的供油服务。
一、安全篇——竭诚服务全球民航客户,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
1、新疆历史上最早的航空油料队伍
新疆航空油料保障,从1931年至今,已经历8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民航的成立和新疆民航初创及不断地发展壮大,航空油料供应也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航空油料从国外进口到国内生产,从桶装到罐储,从骆驼驮运到汽车、火车和管道运输。油料设施设备从手动到自动,油料人员从少到多,由低素质到高素质发展过程,航油加注量从1991年的3万多吨到十一五末的30万吨的突破,经历了20年,而从30万吨到50万吨的跨越式增长,仅用了3年时间,2014年全年加油量将突破55万吨。2013年6月,中国航油新疆公司业务油库已建设成容量为46000立方米现代化油库。
油库新貌
2、加入飞机的每一滴合格油品
大家都十分清楚的一件事是,航空油料是飞机的血液,是飞机动力的源泉。
中国航油新疆公司加入国内、国际航班,抢险飞机、救援飞机、军演飞机等的航空油料,每一滴都是合格的。足够合格的燃料产生强大的飞行动力,使飞机能够大鹏展翅、直飞云霄,到达国内及世界每一个地方。
油品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飞行的安全。中国航油新疆公司严把油品质量关,他们从源头炼厂、拉运入库、油库储存、飞机加注等几个环节,都是严格认真执行和落实航空油料国家标准、航业标准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保持了对化验设施、设备的陆续更新,加强了对质量操作及管理人员培训的力度,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不断提升,保障了新疆民航安全飞行60周年,为新疆民航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六七十年代,新疆民航中苏航空公司兰阿航线管理处时期,执行公司经理部制定下发的《油料工作细则》和油料储存、使用等质量保障规定。经理部机务处负责制定油料使用和化验规程。乌鲁木齐航空港设有油库、化验室和滑油再生室,未经化验合格的油料不许使用。
1956年,《中国民航油料应用手册》下发执行,对当时执管飞机的航空汽油、滑油、液压油、润滑脂等特种油品的牌号规格、性能、质量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1969年11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民航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执行军队各项制度。新疆民航油料部门执行空军《保障航空油料质量纯洁工作细则》。
1980年3月15日,民航划归国务院直接管理。4月份民航总局颁发《中国民用航空油料工作条例(草案)》,对油料质量管理有明确的规定。这一时期,新疆民航区局成立油科,专门对航油业务进行管理。开展了航油质量、计量定升级活动,进一步规范了航空油料质量、计量管理制度。
1990年,中航油总公司成立,统一全国航空油料市场,加强了油品质量管理。12月24日,中航油总公司制定下发了《航空油料质量管理制度》,共10章92条。
2000至2006年,执行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6020-2000《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加强了对油品质量的控制。
2006至2012年,执行《民航航空燃料质量管理和操作程序》MH/T6020-2006标准。
2012至今,执行《民航航空燃料质量管理和操作程序》MH/T6020-2012标准。
密度测量
外航机组对油品质量表示肯定
二、运输篇——从“曲线”到“直线”地飞跃
新疆区内各航站储油设备容积小,地面交通不便,航油运输距离遥远,任务繁重。
1、民国时期航空油料运输
民国时期,航油全部从国外进口,运输有水运、铁路运输、汽车运输、空运和骆驼运输等多种方式。
2、初期航空油料运输(1950~1958年)
1950年7月~1954年12月,中苏民航股份公司兰阿航线管理处经营时期,新疆区内各航站的航油全部从苏联进口。
欧亚航空公司沪新航线西安以西各站,地处荒漠,交通不便,油商难以涉足。欧亚航空公司只好从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或宁夏雇用大批骆驼运航油至新疆。
1955年1月至1958年12月,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处经营时期,航油供应全部从苏联进口。在北疆,通过霍尔果斯和绥定两个接油站接收和储存从苏联进口航油,然后用运油车运往北疆各航站和乌鲁木齐基地使用;在南疆,通过吐尔尕特接油站接收进口油料,运往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南疆各航站使用。
3、民航新疆区局时期油料运输(1959~1985年)
1959年1月至1984年12月,为民航新疆区局经营时期。从1965年起,中国陆续生产出RH-95/130航空汽油和HH-20航空滑油,终止从苏联进口航油。民航新疆区局使用的航油,由兰州炼油厂提供,用火车运往乌鲁木齐火车西站和北站,然后由民航新疆区局汽车队运油车运往乌鲁木齐北站油库、经化验合格后,再运往新疆区内各航站使用。
4、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局时期油料运输(1985~1990年)
1985年1月,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局(简称民航乌管局)和新疆航空公司(政企合一)开始运营,在机构调整中油料科晋升为油料处,负责全疆各航站的油料保障工作,随着伊尔-14型、里-2型等飞机退役和图-154M型、伊尔-86型等大型客机引进,飞机用油从过去以航空汽油为主变为以航空煤油为主,每年航油供应量迅速增长。
乌鲁木齐石化总厂供应航油,直接用火车油槽车运至乌鲁木齐西山储备油库,然后通过输油管线向乌鲁木齐机场业务油库输送。独山子炼油厂供给航油,靠运油车运输。
5、中航油乌鲁木齐公司时期油料运输(1990~1992年)
6、中国航油新疆公司时期油料运输(1992~2014年)
2005年6月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新捷公司等单位协同下,实现航油正式管输。
2007年,中国航油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签订油品公路运输战略合作协议。新疆公司自行运油移交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运输,标志着新疆公司自行运油保障业务结束。
2014年,中国航油新疆公司预计接收公路来油6701车,收油191388.35吨;铁路槽车1663车,收油73513.496吨;接收管道运输32次,收油198310.816吨。
三、加油篇——肯吃苦,不叫苦;肯奉献,不计较;善打硬仗,不张扬。
飞机加油是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中心环节。对飞机加油前,要做油料使用化验,合格后方可加油。加油前,加油员从加油车沉淀槽、加油接头、过滤分离器放出油样,进行检查,达到“四无”:即无水分、无杂质、无纤维、无金属粉沫后,进行加油。加油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6005-2009《飞机加油安全规程》实施加油。严格执行飞机加油标准化作业程序“六步工作法”,实现了飞机加油的规范、统一,提高了加油作业安全系数。但是要一如既往地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要循规蹈矩地确认油单正确无误、确认加油设备与航空器脱离、确认设备完全复位、确认加油车可安全驶离机位也绝非易事。每天无数次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微笑而礼貌地重述着同样的话语,而且还要配合非常标准的肢体礼仪动作。保证及时、准确、安全给飞机加注合格油料,保障航空公司飞机安全正常飞行。
新疆民航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今,安全保证航班,专、包机、通用航空等各种飞机加(抽)油服务。随着民航事业发展,加油量逐年增加,加油设施设备持续改进,加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航油加注量从1991年的3万多吨到十一五末的30万吨的突破,经历了20年,而从30万吨到50万吨的跨越式增长,仅用了3年时间,2014年全年加油量将突破55万吨。
六步工作法
加油作业
四、经营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新疆公司下辖吐鲁番、哈密、克拉玛依、伊宁、博乐、塔城、阿勒泰、喀纳斯、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且末14个航油供应站,为疆内16个机场提供供油服务,但由于运距远、周期长、成本高等实际问题,下辖全部供应站长年均为亏损状态。
五、服务篇——戍边光荣、守土有责、奉献航油、建功立业
新疆的航线距离全国最长,机场数量全国最多,空域面积全国最大,空防安全形势最为严峻。同时,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和艰苦,突出表现为自然环境艰苦、文化生活单调等特点。
面对山区早晚极大的温差,面对冬季肆虐的严寒,面对持续咆哮的狂风,面对漫天狂舞的沙尘,面对无菜无水的艰难、面对佳节倍思亲的折磨,面对种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确保每一架航班的正常起航。无论是极热地带的“火州”吐鲁番盆地、还是极冷地区的阿勒泰山脉,都定格了新疆航油人的顽强身影。南疆各供应站环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风沙天气中,天天大风砂石肆虐,我们要做“大风刮不走的航油人”,掷地有声的话语,喊出了航油人的豪迈。
极端恶劣的自然坏境,激起了航油人的斗志和勇气。他们扎根边疆,以站为家,打造绿色供应站,涌现出集团公司红旗单位喀什供应站、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阿勒泰供应站等一批先进单位,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已经成为新疆航油人的精神烙印,代代传承。
“戍边光荣,守土有责,奉献航油,建功立业”是中国航油新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中国航油新疆公司在积极谋求自身发展,全力为国内外航空公司提供不间断航油保障服务的同时,积极承担国家赋予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秉承中国航油“竭诚服务全球民航客户,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的使命,竭力承担抢险救灾、社会救援、边防巡逻、战备值班、部队演习等特殊情况下的航油保障任务。无论是帕米尔高原,还是大漠戈壁;无论是北疆边防一线,还是南疆反恐支援;无论是“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飞机供油,还是2014年和田昆仑山抗震救灾救援保障任务,中国航油新疆公司忠实履行了“飞机飞到哪里,中国航油就加到哪里”的庄严承诺,为新疆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新疆的地理概貌高低悬殊大、地形复杂,造成每年各类灾害事故频发。在救援过程中,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抢险队伍难以及时或根本无法到达事故现场,需要直升机或救援专用飞机作为抢险救援的运输工具,若事故的发生地远离机场,抢险救援过程中的航油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007年7月29日 中国航油新疆公司阿勒泰供应站为参加“和平使命—2007” 16架直升机保障油料供应 30吨。
2011年3月29日 在新疆巴州北部和静县巴仑台山区一带开展航空物探飞行作业的中飞通用航空公司桨状ⅡB-7026飞机与机场失去联系。航油新疆铁军在天山深处坚守八天八夜,圆满完成了救援保障任务。
2011年5月7日 完成“天山—2号”反恐演习供油保障任务。
5月7日,中国航油新疆公司喀什供应站完成了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喀什举行的“天山-2号”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执法安全机关联合反恐演习的供油保障任务。期间,保障直升机12架次,加油7380升。
2012年6月29日 在若羌县圆满完成“神九”返回备降保障任务。
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飞机供油
巴伦台救援
六、反恐防恐篇——全面部署安保措施,防恐维稳全面加强
2008年以来,新疆地区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空防安全形势持续高危。从2008年“3·07”民航客机炸机未遂案,到2009年“7.5”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再到2012年6.29和田劫机事件,空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新疆公司克服人员少、任务重、责任大等困难,建立空防安全防控系统,全体员工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迎难而上,切实保障了国有资产和人员的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提高空防安全意识。加强防恐反恐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敌情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和员工对防恐反恐工作的警惕性。
二是健全空防应急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加强与各级政府、武警部队沟通,开通航油运输紧急通道,逐步形成了以民航新疆管理局统一协调,武警部队、当地政府、安防队伍整体联动机制。
三是全员值守加强安保力量。新疆公司落实防恐反恐各项措施,对重点地区安装安全监控防卫系统,自行设计大门防冲撞设施。严格落实公司领导、机关干部、一线员工24小时不间断三级值班制度;在特殊敏感时期,将机关员工补充到本部基层单位及各供应站充实安保力量,确保正常生产和空防安全。2008年以来,全员人均值班超过80天。
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恐反恐形势,新疆公司全体员工以航油人特有的职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确保了奥运会、“7.5”事件保障任务、中国首届亚欧博览会、“6.29”暴力劫机事件等非常时期下的航油供应,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航油人自己积极的贡献。2009年7月5日—14日,新疆公司紧急调运航油371车、9333吨;共保障航班1696架次、加油9696吨,加油量、加油架次、发油量、卸油量均创历史最高。
新疆公司全体员工“舍小家,顾大家”,在各敏感时期,发扬了不怕牺牲、肯奉献、敢打硬仗的精神,确保了油库安全、空防安全、供油安全。
库区巡逻
应急站岗值班
七、公益篇——爱心传递真情温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捐资助学作为一项惠及社会的事业,也是新疆航油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适逢妇女节、儿童节,公司工会、团委都要组织人员前往当地SOS儿童村,去探望那些“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不仅从经济、物质上给予帮扶与支持,还从精神、思想上关心、关怀学生,与学生交心谈心,及时了解、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积极鼓励这些特殊群体争取早日成才,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近年来,随着公司日益发展,新疆公司不忘回馈社会。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芦山县大地震发生后,公司均快速做出反应,通过捐资的方式奉献爱心已达10万多元,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新疆公司扶贫救困、捐资助学、传递爱心的脚步将不会停歇。
捐资助学
为儿童福利院献爱心
八、人物篇——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1、新疆公司优秀加油员—张希彬
张希彬同志是中国航油新疆公司航空加油站党支部党员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平凡的加油岗位上,他默默无闻的一干就是二十八个年头,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光辉岁月奉献给了航空加油这普通岗位,在普通平凡岗位中处处体现出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作为普通党员的他,以他朴实无华的品格,“敬业、负责、踏实”的做人做事风格,再次赢得同志们的称赞。
宋朝的朱熹曾说过,“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这些话用来形容张希彬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他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这么一个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善始善终的具有强烈职业道德感的人。
张希彬
在日常的工作中,他始终坚持航空加油站“安全工作为中心,设备、人员为主线”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以身作则,工作积极主动,脏活累活抢着干,并协助分队长做好分队工作。加油时他总是冲在前面,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即使在加油任务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也有条不紊,快速高效,并能帮助其他同志完成好加油任务。多次他值夜班连续工作了一通宵后,在得知临时增加航班需要加油,人手不够时,他从来都是二话不说,拿起作业包就冲到加油作业最前沿,确保航班准时供油。
每次值班他总是最早起来,放油样,检查每一辆使用油车的车况,做好出车准备,让同伴们多睡一会。航班结束时,不管多晚多累都会在现场把收尾设备保养清洁工作做完。遇到航班不正常,要等待加油,他总是让别人去休息,自己等最后一个航班。他还积极向站里建议设立环保箱,使废旧手套、抹布有妥善存放的地点,突出了站里“安全、健康、人文、环保”的工作理念。
张希彬
任何耀眼的成功都是从一步一步中开始,不管你现在所做的工作多么平凡,都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它做好。张希彬积极主动投入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先锋模范作用,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诺言。
2、全国民航“建功立业标兵”——叶伟
叶伟,出生于1967年10月,1987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工程师。2009年5月荣获全国民航“建功立业标兵”称号。
叶伟
叶伟是中国航油新疆公司质量计量中心经理助理。她有着丰富计量工作经验,有着绵羊一样温柔的性格,有着一股坚韧钻研业务的精神。在中心她就像大姐姐一样关心爱护着每一个同事,对大家业务上做的不对、不准确的地方总能给予适时的提醒和帮助,使大家受益匪浅,深得同事的尊敬和爱戴。
工作中心,她善于安全与服务管理,每年带头前往边远供应站进行计量检定工作,历时20余天,总行程达10000公里。长时间的奔波劳累使她原本健康的身体不堪负重,身体的不适时常困惑折磨着她,即便是住院期间她也时刻牵挂着工作,惦记着他人。
2009年初,她与同事共同设计制作了“流量计调节扳手”。该工具的使用减少了普通螺丝刀对流量计的损伤,延长了流量计的使用寿命,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计量费用。该发明填补了中国航油的一项空白,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她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深深的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职工,出色的表现让职工佩服、领导认同。
3、库尔勒供应站员工——渠怀龙
提到渠怀龙大家都非常熟悉, 1991年12月退伍来到了库尔勒机场,1993成为库尔勒航油供应站的首批成员,在中国航油已奋斗了20余载,这位元老级的师傅曾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公会积极份子等荣誉称号。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的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民航事业。长年的生活经历、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使他成为库尔勒供应站有力的顶梁柱。思想上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起到了先锋带头的作用。
面对库尔勒机场日益增长的业务量,渠怀龙同志清楚的明白,现在已不再是二十年前一周两班飞机的库尔勒机场,在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面前,诸多的问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只有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和标准化每一项工作,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他发动大家开展密集型站内自查工作。从设备隐患、人员思想两方面,配合供应站负责人计划、部署站内周期性检查的各项工作,并通过发现问题、整改问题、验收整改几个环节形成闭环,不断完善站内各项生产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渠师傅不断对员工进行安全提示,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在他的带领下,站内各项工作做得扎扎实实、有条有理,达到了预期目的。
渠怀龙同志还多次组织站内人员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活动开展前组织人员开展简短的分析会议,根据库尔勒供应站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演练突发性事故预想。并认真开展应急演练分析,举一反三,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并仔细以自身不足之处制定相对应的防范措施,使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渠怀龙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完成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航油铁军精神在他身上处处可见,我们作为年轻人会以他为榜样,继续发扬这种“渠氏精神”,为航油事业的明天而奋斗。
九、援疆篇——全国首家驻疆央企属地注册
2014年12月5日,中航油新疆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多年来,中国航油积极参与新疆经济建设,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为保障新疆各机场航油供应安全、促进民航运输业快速发展、支持反恐维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航油新疆航空油料公司的成立,揭开了双方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航油集团作为全球第五大航油供应商和第二大航油服务商、亚洲第一大航油供应商和服务商,将发挥业界领先优势,依托新疆独有的区位资源,努力把中航油新疆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建设成为立足新疆、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公司,使公司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当地社会和民众。
2015年,新疆民用运输机场数将超过20个,成为全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为落实驻疆央企属地注册、在疆纳税并与地方国企融合发展的精神,9月,自治区国资委与中国航油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分别指定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出资主体,在乌鲁木齐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中航油新疆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人民币,负责新疆现有及未来新建机场油料供应业务的建设和经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与新疆自治区国资委战略合作协议
中航油新疆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第三部分:结 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