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汽车之家的骑士们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国内摩托车的现状。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中国大陆目前推行禁摩、限摩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有170多个城市加入到这一行列,从政策上看,国家对于摩托车的态度还是比较冷淡的。
除了政策,国内消费者对于摩托车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当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所经历的很多时期都能从一些发达国家身上看到类似的足迹,比如美国。如今国人对于摩托车的看法与上世纪五十年的美国颇为相似,当时的美国民众认为只有两种人才会骑摩托,一种是强盗,另一种则是警察。
不过与中国不同的是,追求民主自由的美国并没有像中国这么苛刻的限摩、禁摩政策,因此睿智的本田宗一郎先生才能从中嗅到机遇,并且通过不懈的推广与努力彻底转变了摩托车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同时也为本田开拓了一片全新的市场。
其实国内的摩托车企业也不乏力求变革的人。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左宗申先生便曾骑着一辆比亚乔FLY125证明了摩托车的便捷,但得到的却是当时央视主持人的一顿冷嘲热讽,所以从群众认知的层面上来看,摩托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政策和公众对摩托车的态度并不友好,但这挡不住骑士们一颗自由的心,下面让我们正式开始介绍汽车之家的骑士们。
视频组
车型:杜卡迪 Diavel、比亚乔 City Fly125
最初对摩托产生兴趣是在大学阶段,清华的校园是无比巨大的,如果走路上课的话,基本就全都费在路上了。而学校内自行车盗窃已经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在我丢了第9辆自行车之后(包含永久、凤凰、150元的二手车等),痛定思痛的我决定不再骑车,开车上课。
可是学校里开车又太不方便,每次都是水温还没上来,就已经到教室了。苦恼的我意外地发现,五道口那群韩国人骑得踏板车甚合我意。所以与很多人因为速度感或者耍酷喜欢摩托车不同的是,我看中的就是它的便利性而已。不过由于当时没有摩托驾照以及校内禁摩,没能实现骑踏板上课的目标。你问我每天去上课的交通问题怎么解决的?我只能无奈的通过翘课成功解决了。
时间就这么过了几年,再次对摩托感兴趣已经在汽车之家工作一阵了。我家距离公司20km,不过是横穿市中心的20km。一次十一加中秋节前痛苦的3个小时堵车经历,让我对摩托再次产生了兴趣。搞定驾照,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个比亚乔City Fly125,没错,还是踏板。这次买它的原因就是想考察北京对摩托骑行的友好程度。
考察经验如下:1、提车第一天,路上忽然一阵暴雨,所以我和小踏板的破处之旅是在浪漫的雨中度过的(北京的下雨,叫做下泥更为合适);2、第一次骑车上班,轮胎被一根10cm的铁丝穿透,从正面穿进去侧面穿出来;3、在北京炎热的天气骑行,往往伴随着沙尘和雾霾,每次骑车到单位都很狼狈。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北京的环境比较适合骑车了,于是卖掉了骑了两周的City Fly,购买了第一辆大排量,黄龙600。
如果你跟我一样,买摩托仅仅是为了代步的话,踏板实为不二之选。因为它座位下面和膝盖前面都有储物格,骑行非常灵活,这都是大摩托代步的致命弱点。就我而言,打篮球、买东西、社区周边串门溜达、晚上吃个串,再惬意不过了。
所以骑了黄龙没多久,我就又买了辆City Fly。其实在踏板中这货也是走样的,因为它太费油,仅仅是因为外形和高速稳定性让我深深地喜欢上它。其实北京除了自然环境对摩托不友好之外,社会环境也是如此,骑踏板是最能体会到的。
所有汽车都在你后面鸣笛让你让路,即便你比它还要快;停车场根本不让进,我甚至在国瑞城停车场被保安啐了一脸唾沫,从地库出来单车道上坡还有辆S350企图超越我。所以骑踏板你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不能因为别人的轻视而自卑。
其实没骑黄龙多长时间就想过换车,当时想买外形最对我胃口的哈雷Sportster系列里的883N(下文简称883N),同在考虑范围之内还有杜卡迪。国内大贸车也就哈雷、杜卡迪和宝马了,不考虑宝马的原因是我觉得宝马全系的摩托都非常非常丑。机缘巧合,一位圈内朋友的牵线搭桥,我买到了一辆意大利产的黑碳Diavel,因为Diavel订车要等半年以上,而且全都改成了泰国生产,所以看了车毫不犹豫的拿下。
Diavel骑起来就爽多了,加速让我非常满意,毫不弱于超跑。由于骑行姿势舒适,坐姿很低,让你对车的信心也很强,营造出很容易驾控的感觉,而且外形也足够拉风。所以即便现在骑了有半年多了,依然处于蜜月期,只不过现在有了儿子的牵挂,不能每周末都去山里吹吹风去了。
关于进山骑车,其实我想说两句。进山并不等于玩命,享受的是跟自然、车辆一起感知一起放松的心态。没有人规定骑摩托就非得下赛道,谁说机械就是要拼极限的?那喜欢自驾游的朋友岂不也都成了没有意义。所以,玩法没有高低,车本身也没有档次,只是人心有别而已。
最后想说说拥有时间最短的一辆车,就是883N了。它的外形真的是我眼中最美的摩托的形象,硬朗、协调、不像其他的哈雷那么蠢(个人观点),又比其他的品牌更MAN,所以一冲动,就买了一台883N。为此当时怀着孕的媳妇儿第一次对我的摩托车们有了意见,连上踏板四辆摩托,地库都快摆不下了。
为了照顾孕妇心情,黄龙被第一时间出掉了。而883N也在不久前刚刚卖掉,原因倒不是因为媳妇儿,这车骑着非常轻松灵活,坐姿也非常舒适,所以很适合城里拿样,但一次朋友给我照了张照片,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拿样”和动物园里狗熊骑摩托的“拿样”是一个样的,再加上883N的刹车太肉,发生过一次追尾事故,所以对它产生了厌倦。
其实卖车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看到微博上一位好友的图片,看到其他骑哈雷车主的玩法,让我急迫的想要卖掉它。一直认为骑摩托是为了追求机械和操控的我,当时真的有一种吃苍蝇的感觉。还是那句话,车本没有错,错的是人。另外,各有各的玩法,只是我个人不喜欢而已,没有任何批判的意思。
我知道你们一定很关心那次追尾事故,事故过程就不描述了,现代的驾驶员很嚣张的要惩办走私摩托,所以要感谢警察叔叔让他认错。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纯路过的素不相识的摩友,一直陪我忙前忙后。最后解决完了还坚持送我回公司。很多骑摩托的朋友都是热心肠,也是这样的感觉,让我越来越爱摩托。
在拍今天的人车合影的时候,其实是我准备第一次长途骑行的日子,从北京到内蒙草原,单车单骑,如果很迷恋这种感觉的话,那下一辆车就准备购入被好多朋友吹到天上去的水鸟了。嗯,写这行字的时候我已经回来了,新款水鸟ADV已下单。希望能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车型:春风650NK
摩托车,这三个字在我儿时的记忆当中就是事故的代名词,甚至一度仇视摩托车驾驶员,他们不戴头盔,横冲直撞,闯红灯,超载,数不胜数。那时候觉得摩托车就是为了造成交通事故而出现的。这样的印象在我的脑海中,很多年。
2010年,来到北京上大学。我们校园很大,每天需要自己从宿舍到教室,有时还会去学校周边的一些地方,拥有一辆自助交通工具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由于经常在学校看到一些师哥骑着摩托车,轻巧灵活,而且经过打听,这样的摩托车也不贵,于是没怎么经过考虑就入手了人生的第一辆摩托,一辆电表小龟。在剩下的大学时光里,我又接连骑过雅马哈迅鹰125以及隆鑫GP150,其中迅鹰125被我卖给了一个同学,而隆鑫GP150则很不幸地被偷了。
之后的时间,没有车骑,感觉很不方便,碰巧北京的一个亲戚出国一阵,就把车留给我开,一辆2010年的宝马3系。虽然宝马的确好开,但开着汽车也让我真正见识到了北京的拥堵,平时骑车三五分钟的路程,开车却要十几分钟,油耗就更别提了,10倍还多,找个车位5分钟,找到车位发现离目的地还要走5分钟。除了下雨或者搬东西的时候,我觉得四个轮子的优势在这个拥堵的城市中变得那么微弱。于是,我开始寻觅下一辆坐骑,那就是国产四缸,钱江贝纳利黄龙600。
不过因为经济问题,这辆黄龙600我只骑了不到半年就被迫出手了。看着自己一点点改装的爱车被卖,心里着实不是滋味。毕竟花了时间和精力,都是自己思想的结晶。卖车之后我没有再买摩托,就这么一直处于无交通工具的状态。
没有摩托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虽然有车开,但每天堵在路上动辄几个小时,人渐渐的愣了,脑子转的慢了,懒了,身体素质差了……为什么说身体素质,开车是坐着,手动挡还动动腿踩离合,自动挡基本不动,扭一扭方向盘,轻松转弯。骑摩托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摩托车是靠整个身体协同操控的,就像在做运动一样,虽然累点,但是不至于堵车堵到目光呆滞。
半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以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价收了一辆2012款春风650NK(以下简称650NK),好久没有碰过大排量了,对于瘦弱的我还是有点困难,不过还是挡不住我改装的脚步,对于国产车,刹车必须改,离合我捏不动,改液压,轮胎也得换换。
春风650NK的保养比黄龙600花费稍微少些,主要是机油容量的影响,650NK的机油盖旁有标示,更换机油滤芯需要加注2.2升机油,在实际保养过程中发现,2升已经足够,比黄龙600少加两桶,机油滤芯30元,空气滤芯60元,手工费同样是50元,机油依然使用摩特7100,因为是双缸车,在更换火花塞、清洗节气门、喷油嘴时的费用也相对低一些。
最后谈谈一些关于摩托车的看法。传媒大学地铁站的天桥下,就是国贸通往通州帝国的京通快速路,每天早晚高峰堵得一动不动,从天桥上能清晰的看到一辆车里只有驾驶员,最多两个人,堵得头晕目眩,愁容满面,而他们占的空间,比摩托车大的太多太多。一个汽车停车位能停下4-6辆150CC的摩托,这么说也不是不提倡开车,我自己本身也开车,只是开车出行的时间是可以选择的。
另外关于摩托车环保方面,很多人对摩托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冒着黑烟,呛人的气味,那可早就过时了,现在的摩托已经开始普及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精确的油量控制配合三元催化系统,将有害物质降到最低,家用汽车的排量通常是普通代步摩托车的10-30倍,再怎么环保,油耗也还是大了些吧。
再来说说安全方面,“肉包铁”这是人们对摩托车的第一印象,不过,经验丰富,遵章守纪的摩托车驾驶员出事故的比例很小,经常发生事故的是那些不带护具(头盔)、超速、逆行、酒驾、疲劳、无证驾驶的朋友。所以说摩托车安全性的过错不在它本身,而在手握油门的人。摩托车正是因为轻便和低价而不被当成重要的交通工具,而所有的真正懂摩托车的人,我想,他们会把它当汽车一样,同是机动车,遵守同样的规矩。
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男孩子都会对机械和速度着迷,上学时在路上看见各种所谓的“趴赛”,也会里觉得特别拉风、帅气,但心里固有印象让我对他们只停留在欣赏的层面,并没有到特别痴迷,非拥有不可的程度。反而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被另一个机械的综合体——汽车深深吸引,一头扎进去不可自拔。随后也顺理成章的选择了汽车专业,做了现在这份整天琢磨汽车的工作,我对摩托车的了解和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因为喜欢赛车而认识的那些品牌、车型及车手。
要说真正对摩托车产生兴趣,还是近两年的事儿,一次去西班牙的旅行让我见识了摩托车的魅力。各式各样的车型充斥着大街小巷,从精致的小踏板到帅气的大排量摩托车,几天之内就让我大脑里摩托车种类、样式的存储量呈几何倍数的爆发。
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地位也和国内完全不一样,我见过穿着衬衫领带骑宝马R1200GS的中年绅士,见过吃力地用脚尖点地掉头然后骑着杜卡迪1198s一骑绝尘的女骑手,还有大家规规矩矩驾驶、礼让与被礼让的和谐场面。回来后再受到几位摩托迷同事的耳濡目染,最终做了买车的决定,并告诉自己:“趁着年轻赶紧折腾吧”。
合法上路是必须的,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增驾摩托驾照,接下来就是选车了。我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兴趣爱好而买,不考虑实用代步,所以要买大排量。同时对驾驶大排量摩托车没什么经验和感觉,无法一步到位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车,就先买辆入门车型练手。最终钱江贝纳利BN600(简称BN600)以及春风650NK两款国产大排入围,成了一个二选一的题目。
在经过一番了解和比较之后,我选择了2014款春风650NK,它强劲而有爆发力的加速性能和灵活轻巧的操控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认为BN600的几个优势,比如唬人的外形、四缸发动机的平顺性还有排气的声浪,是我下一辆车才需要做的事,而那时我肯定会买一辆综合表现更好、更成熟的国外品牌产品。
其实国内的摩托车工业和汽车工业的情况十分类似,真正的“自主”只是在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小排量车型上才能实现,对于大排量摩托车的经验还十分有限,所以在这辆650NK身上有着明显的逆向研发的痕迹。车架的结构,发动机的构造、布局以及车身整体轮廓比例都与川崎(Kawasaki)的ER6N有几分相似。
春风650NK外形设计很紧凑很协调,发动机、车架以及排气管都是黑色的,只有车头整流罩、前挡泥板和油箱这几处外观覆盖件使用不同颜色的面板,黑白双色的车身在稳重中又有几分精致干练的感觉。整体外形设计没有太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可以用“素”来形容。反观BN600那种张牙舞爪的战斗气息,在我看来有些虚张声势的感觉,而且看起来视觉重心比较高,不太协调,这也是我放弃它的其中一个原因。
从买车到现在,刚刚骑了不到1000公里,还没做首保,简单说一下它的骑行感受吧。刚刚骑上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灵活、轻巧,一点不像一辆将近200公斤的重车,对于我这种没骑过大排量摩托的新手来讲上手没什么难度。由于重心比较低,在中低速变换方向时,车身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左右的重心转移,不会因为车重给驾驶者太多的心里压力。
而我买的这辆14款春风650NK还有两处比较实用的配置升级,首先是换装了德国马牌的轮胎,抓地力和极限表现到了一定的提升。另外,刹车系统也从原来的国产品牌升级成了西班牙西互品牌的刹车系统,前刹很灵敏一点就有,而且制动力比较均匀线性,手感比BN600明显强出不少。
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它发动机的爆发力了,650cc的双缸发动机70马力(52千瓦)、62牛·米的动力输出虽然不算抢眼,但低速扭矩非常充沛。在2000rpm左右就能输出很强的力道,对于市区驾驶很有帮助,不需要频繁的加减挡。而到了4000rpm左右还会有一个强有力的爆发,那种转动右手随之而来的冲劲是在绝大多数轿车和其它同级国产摩托车上体会不到的。
在一次和同事们进山骑行的过程中,在这篇文章里的其他车型,比如钱江贝纳利BN600、川崎小忍者、GW250基本上都需要靠拉高转速来应付频繁的进、出弯,同事们表示转速都用到了五六千甚至七千转,而我只需要用三四千转左右的转速就能轻松跟上车队的速度。这样的动力表现不但会让日常骑行更加从容,对油耗也有一定的帮助,我计算的前600km平均油耗只有4.9L/100km,很令人满意。
说了优点,再聊聊不足吧,国产大排量摩托在整体做工和质感上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如果你仔细观察过进口大排量摩托车,甚至那些所谓的水货车,之后会发现国产车和它们相比要明显差了一截,这一点几乎在车身每一处细节的处理上都有所体现。毕竟价格摆在这里,用几乎一半的价钱获得进口车80%以上的性能表现,心理上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不过在一段时间的使用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如经常使用的转向灯开关、总电源开关的手感就非常生涩也很单薄,不但操作不顺畅,还有一种随时会被按坏的感觉。在经历了一场小雨之后,我发现前轮挡泥板设计的长度不够,前轮带起的泥水会直接甩在散热器上,不但很难清洗影响美观,严重了还会堵塞甚至损坏散热器。
另外,两个后视镜在低速行驶和转速超过5000转的时候都会出现明显的共振,以至于无法看清后面的车辆,对于驾驶安全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以上这三点都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升级而避免的,希望厂家今后能够加以改进。
我这辆车的行驶里程比较少,还没有做首保,但对于大排量摩托车来说,机油肯定不能凑合,必须全合成伺候,好一点的摩托车机油每升在100块钱左右,所以总体下来并不会比普通家用车保养差多少。好在春风650NK更换全部机油只要2.6升,而机滤和花冠/威驰的通用,在京东或者淘宝二、三十块钱就能搞定,整体保养费用比其他大排量摩托车要相对更便宜一点。
对于我来说摩托车“玩具”的属性要大于“交通工具”,买车到现在基本上就是偶尔上下班骑过几次,再有就是周末约上同事们一起进山骑行。所以除了众所皆知的刮风下雨、天冷天热会让摩托车受到局限之外,并没有感觉到其他不方便的地方。反倒是家里多了一辆交通工具,在汽车限行或者不便开车的时候能说走就走。
上路行驶就不可避免的参与到社会交通中,我个人十分反对为了追求所谓的速度感而超速、飙车,这样无论对自己还是其他人都是极不负责任的。摩托车骑行更多的还是要享受那种没有束缚的惬意,以及专注于对机械本身更直接的控制和驾驭所带来的满足感。还是那句话,如果要刺激的话,就去赛车场玩儿,只要在路上走就得规规矩矩的。
另外我还要说的一点是只有你拿自己当机动车,其他的汽车司机才会拿你当机动车。在车道中间行驶,并线提前打转向灯,留出足够空间、不给其他司机压力,基本上都会得到礼貌的回应,反倒是凭借自己机动灵活钻来钻去的摩托车比较容易引起其他司机的反感。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上路必须要带头盔,并选择适当的身体防护措施。
可以说这辆春风650是我的第一辆大排量摩托车,但绝对不是最后一辆。短期内我会用它练习驾驶技巧,体会、丰富摩托车的驾驶感觉及经验,然后再考虑换车。至于目标车型我的选择标准有两个,首先大家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我一米八八的身高,一百九十斤的体重,骑上并不算小的650NK看起来很不协调,所以要选一辆更魁梧的车。
另一方面我认为摩托车应该更多的带我们“走出去”,到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因此要具备一定的通过性。综合这两点考虑,我的终极目标是宝马的R1200GS——兼具了出色的公路行驶性能和强悍的野外适应能力的一辆车,而且车身大小和我的体型比较协调。当然,说是“终极”目标也有另外一层含义,它超过20万的售价着实是个不小的数目,就用这个目标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吧。
关于我和摩托车的故事就先写到这了,以后我还会找机会把更多的经历和心得与大家分享,谢谢大家,再见。
评测导购组
车型:川崎 Ninja250
当然,买摩托不仅仅为了玩也考虑其实用性。在拥堵的北京,骑车上下班的通勤效率是每天堵在路上人们羡慕的,原本开车到公司单程要40分钟,骑车可以节省一半时间。在堵车、限号的北京,当开车上班堵在车流里,汽车愈发成为一个遮风避雨的工具时,买辆喜欢的摩托不仅是自己买个大玩具,也意味着家庭也多一辆代步、通勤的交通工具。
工作几年有了一点的积蓄,再选摩托车时“合法、品质和外观”是最看重的三点。证照齐全是必须的,早年身边几位朋友因为无照驾驶被拘留15天,人车合法上路是选车的基本条件;这个价位选车时曾小小纠结了一下,要品质还是要动力(同价位能拿下更大排量的春风650NK或黄龙600),最终还是相信川崎的品质,现如今的工作实在没时间精力再去折腾各种可能出现的小毛病;至于外观,川崎无论是Ninja还是Z系列街车都会深得外貌 人士深爱,而Ninja 250配备了ABS也是最终决定买它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忍者轻巧的车身让它在日常使用时十分便利,不管是城市道路骑行或超车并线,还是停车时挪车都显得很轻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骑士在驾驶大排量公升级车型前,喜欢拿小忍者来练手,因为它骑起来真的太轻松了。虽然是运动型车身造型,骑行姿势并不累人,直立起上身也能保持不错的骑行姿态。
受排量限制,小忍者起步的动力表现比较弱,红灯起步时给人干吼不走的感觉有些尴尬,你需要把挡位升到2挡以上拉高转速才有明显的提速感,这台两缸四冲程发动机在11000rpm时能达到最大31马力(23千瓦)动力输出,但合法进口到国内的小忍者250被川崎加以130km/h的限速(目前已经可以刷新程序破解限速)。而在70-80km/h时速巡航时,建议把挡位保持在4或5挡会有比较好的动力响应。
说了不少这车的优势,再来吐槽些川崎的问题。对进入国内不长,目前在北京只有一家指定经销店(北京风火轮)的进口川崎来说,竞争不充分带来就是高额维修费用和售后服务效率低下。以Ninja 250为例,一侧包围更换费叫价7500元,几乎是整车价的六分之一,维修更换进口备件常常要等上一两个月。我的川崎Ninja 250首保后发现前避振漏油,风火轮联系川崎中国索赔前前后后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去修理,这服务效率实在让人失望。另外,Ninja 250单次保养费用为474元(使用10w-50全合成机油),详细可以看我之前发过的保养帖。
至于下辆车,现在没明确的目标。川崎小忍者250到现在骑了两千多公里,除了起步偏弱和前避振漏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外,整体对小忍者250是比较满意的。随着本田摩托车北京店本周六即将开业,北京地区更多的川崎经销商 络建立起来,希望大贸摩托车品牌与经销商之间能建立有效的竞争,这样最终获益的才会是我们这些消费者。
车型:豪爵铃木 GW250
我在上小学时就对我哥那辆幸福90充满了兴趣,所以说对于摩托车我绝非是一时兴起,只不过小时候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掰反光镜,踹转向灯这个层面,因此在这里我必须要谢过我哥的不杀之恩!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摩托车却开始渐渐退出了我的生活。我哥把他那辆幸福90卖了,改坐班车上班。胡同口那辆挂着京A牌子的侉子也变成了一辆桑塔纳,一时间摩托车似乎已经准备好了同缝纫机、录像机之类的物件一同退出历史舞台。
幸好上帝在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也为摩托车打开了一扇窗。曾经那个属于摩托车的年代注定一去不返,如今的摩托车则化身为一项运动,浴火重生。人们形容摩托车也开始从“骑”变成了“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玩摩托是一种态度。不过即便如此,我对摩托车的热情依旧是有增无减,怎奈父母都比较传统,并且经济也尚未独立,所以我只能将这份感情压在心底,直到参加工作。
2013年2月1日,我终于下定决心,瞒着家里人用13500元购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台摩托车,本田VTR250。买车之后我银行卡中的存款只剩三位数。老实说,我并没想过以后怎么办,我那会满心都是拆箱时的快感,一有空便开始憧憬自己骑上它之后的风采。
说来惭愧,我买的这辆VTR250没有任何手续,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水车”。对于这类车,警察叔叔的态度很明确,有驾驶证扣车,没驾驶证连人带车一块扣!为了不被抓进看守所,我立刻去海淀驾校 了名,并在一个月之后顺利拿下了摩托车驾驶证。
原以为有了驾驶本后只需提防警察,却忘了马路上的汽车其实才是我最大的敌人。在一条双向车道上,我以正常时速骑行,不料对向车道突然并过一辆“小面”,情急之下我捏住了前刹,之后便是轮胎抱死、失控、摔车,而那辆小面则顺势并了回去。好在我的VTR250非常识趣,没有滑向对向车道,而我自己也只是受了点皮外伤。
其实摔车对我来说倒没什么,当初收车的时候就没挑成色,想着骑车肯定是要摔得,真正让我对这辆VTR250失去耐心的,还是安全问题。某天晚上我骑车时觉得前轮一直有异响,停车后发现是刹车卡钳里的制动蹄松动,用手一碰直接掉出来了,吓得我一身冷汗。好再离家不远,我就在没有前刹的情况下,以10km/h的速度“龟行”至一个修车铺。连修带全车检查弄了得有三四天,不过最终我还是决定把它卖了,换个踏实点的车。
卖车之后我又开始了漫长的选车过程,这一次我的目的很明确,得买一辆有手续的车了!在这期间我曾看过川崎Ninja250、钱江贝纳利黄龙600以及春风650NK等车型,不过最终我还是买了现在这台豪爵铃木GW250。原因很简单,GW250全办下来才26000元,而另外几辆车的价格则都在4万左右,我懂得卡里只有几百块钱的滋味,因此我不想再让自己陷入这种窘境。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GW250的外形设计。或许受小时候接触的那些摩托车所影响,我一直认为只有圆灯设计的街车才够味,比如本田的CB1300、CB1100等车型,以至于我到现在还有些不能接受本田黄蜂、铃木B-King之类的现代化街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