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发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2019年版)-指南(上)

由中国绿色制造联盟、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等参与编写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2019年版)》近日发布。

编制单位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中国钢铁工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

中国汽车工业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2019年8月

目录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2019年版)

前言…2

第一章电子信息行业…3

一、创新平台…3

二、基础能力…3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7

四、绿色制造…9

五、质量提升…10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18

第二章机械行业…20

一、创新平台…20

二、基础能力…20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24

四、绿色制造…24

五、质量提升…25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33

第三章汽车行业…35

一、创新平台…35

二、基础能力…35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36

四、绿色制造…37

五、质量提升…38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40

第四章船舶行业…42

一、创新平台…42

二、基础能力…42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43

四、绿色制造…44

五、质量提升…45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46

第五章民用航空航天行业…48

一、创新平台…48

二、基础能力…48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50

四、绿色制造…52

五、质量提升…52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56

第六章钢铁行业…58

一、创新平台…58

二、基础能力…58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59

四、绿色制造…60

五、质量提升…61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62

第七章有色金属行业…64

一、创新平台…64

二、基础能力…64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64

四、绿色制造…65

五、质量提升…66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67

第八章建材行业…68

一、创新平台…68

二、基础能力…68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69

四、绿色制造…70

五、质量提升…71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73

第九章石化与化工行业…74

一、创新平台…74

二、基础能力…75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75

四、绿色制造…77

五、质量提升…79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83

第十章医药行业…84

一、创新平台…84

二、基础能力…84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85

四、绿色制造…86

五、质量提升…87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89

第十一章轻工行业…91

一、创新平台…91

二、基础能力…91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93

四、绿色制造…94

五、质量提升…97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101

第十二章纺织行业…102

一、创新平台…102

二、基础能力…102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103

四、绿色制造…105

五、质量提升…107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112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2019年版)(第1-第6章)

前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技术改造是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进行改造提升,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是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10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为指导各地工业创新发展,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 、中国汽车工业 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共同编制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2019年版)》(简称《投资指南》)。

《投资指南》在整体架构上横向划分为电子信息、机械、汽车、船舶、民用航空航天、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与化工、医药、轻工、纺织12个行业;在各行业内,对相关产业规划、行动指南、发展目录等提出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进行了梳理,纵向划分为创新平台、基础能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绿色制造、质量提升、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6个部分。

希望《投资指南》为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提供有益指导,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开展工业投资相关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第一章电子信息行业

一、创新平台

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性能计算、基础软件、移动通信、下一代 络、云计算、物联 、大数据、高速光通信、印刷电子、新型元器件和关键电子材料、新型光通信元器件、互联 电视接收设备、开源硬件、共享IP等研发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CPU+OS架构的高仿真验证测试环境,完善产业链集群创新平台。

二、基础能力

(一)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1.高性能芯片。高性能光芯片、CPU芯片(含嵌入式)、存储器芯片、FPGA芯片、动态重构芯片、高集成度SOC芯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核心传感器芯片、高速AD/DA等。

2.新型显示器件。基于更高分辨率的非晶硅TFT-LCD显示器件、低温多晶硅TFT-LCD/AMOLED显示器件、金属氧化物TFT-LCD/AMOLED显示器件;基于硅基、柔性或印刷工艺的AMOLED等新型显示器件。基于Micro-LED、量子点、激光、碳基或全息等新型显示器件。

3.元器件。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专用器件。超小型大容量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车规级MLCC、微波射频MLCC、片式叠层固态铝电解电容器、片式单层陶瓷电容器(SLC)、硅电容器、MLCC生产设备、超小型功率电感器、一体成型电感器(模压电感)、声表面波滤波器(SAW)、体声波滤波器(BAW)、薄膜腔声谐振滤波器(FBAR)、小型片式压电石英晶体器频率元器件(谐振器、振荡器、滤波器)、高基频石英晶体频率片、CMOS及SAW模块用陶瓷封装基座、99.6%的氮化铝陶瓷基板、超小型片式厚膜电阻器、片式薄膜电阻器、合金电流检测电阻、片式合金箔电阻器、片式热敏电阻器、片式压敏电阻器、片式电位器、导电塑料电位器、集成无源器件等。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快恢复二极管(FRD)、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集成门级换流晶闸管(IGCT)、肖特基二极管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大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IPM)和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等。硅基光电子器件、碳化硅、氮化镓、砷化镓等宽禁带电力电子、射频器件。高阶积层板、IC基板、埋置元件板等高密度互连(HDI)板、特种印制板(高频板、金属基板和厚铜箔板)、高性能覆铜板。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 络化传感器,具有无线通信、传感、数据处理功能的无线传感器 络节点。直流无刷电机及智能化微特电机以及为机器人配套的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高可靠、高精度、高动态环境下的运动控制器,具备大范围三维空间建模、实时位姿检测、运动避障以及动态路径规划等移动机器人“大脑”功能。3D成像用低角度偏移窄带滤光片组立件。高抗拉强度海洋光纤及其中继器、多芯少模光纤及其连接器、超宽带光放大掺杂光纤及放大器、超高芯密度微簇光纤单元及微缆、全干式室外光缆、5G通信用MPO多芯光纤连接器套件。高效热管理与散热元器件、超广角透镜及其模组,G.fast DSL分离器和电感器,100A以上车载大功率电感和变压器。为新能源产业配套的新型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高压直流继电器、PhotoMOS继电器、CMOS继电器、特种功率电阻器以及电力电子用关键电子元器件。超级电容器及与电池混合应用,超级电容器生产设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消费型、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大容量电池组管理系统。新型、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正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质、溶剂、添加剂、铝塑膜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小型实用燃料电池,小型燃料电池系统应用。

(二)基础工艺

65nm及以下集成电路逻辑工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HK金属栅工艺、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工艺、CPU专用工艺、存储器超精密工艺;LTPS、Oxide背板量产工艺,AMOLED蒸镀和封装等工艺,柔性或印刷显示相关工艺。大直径玻璃钝化芯片(GPP)产品产业化,刚挠结合印制线路板制造工艺,挠性覆铜板制造工艺,集成电路用覆铜板制造工艺。

(三)基础材料

8~12英寸单晶硅、硅抛光及外延片,SOI片、SiGe/Si外延片,电力电子器件和射频器件用6-8英寸区熔硅单晶材料;太阳电池用超薄锗片;大尺寸砷化镓、磷化铟、碳化硅等单晶材料及外延片;基于红外窗口应用的大尺寸蓝宝石晶体;半导体用高纯石墨、高纯石英原料及石英部件、玻璃纤维布、雷达透波材料等。集成电路用KrF、ArF光刻胶及专用树脂材料,集成电路用抛光材料(抛光液、抛光垫、抛光布、CMP后清洗液),集成电路用超净高纯试剂、铜制程抛光液、显影液、剥离液、刻蚀液、清洗液及电子特气等,超高纯钴、钨、钼靶材,宽幅高精度大功率引线框架,先进封装的高端环保塑封料和高性能环氧树脂、硅胶、先进封装凸块用负性光刻胶、高纯高强度键合丝、半导体贴片胶等。厚膜电路、片式电阻用电阻浆料,厚膜电路封装用导电胶。

新型显示用基板/盖板材料(8.5代及以上或低温多晶硅/金属氧化物玻璃基板或载板、聚酰亚胺基板或盖板、高铝硅玻璃盖板等);新型显示用高穿透率、快速响应的负性或光配向液晶材料、聚酰亚胺取向剂以及高效率OLED有机发光材料和高迁移率共用层材料;新型显示用正性/负性光刻胶以及感光树脂/RGB/BM/OC/PS等上游材料;新型显示用电致发光或光致发光量子点材料;光学及功能膜材料(偏光片及上游PVA/TAC等材料、光学聚酯透明基膜、量子点膜、复合光学膜、水氧阻隔膜等);显示驱动芯片(大尺寸、4K/8K、120Hz及以上显示驱动芯片、中小尺寸2K驱动芯片以及时序控制芯片、系统芯片、带有外部补偿功能的AMOLED驱动芯片等);新型显示用高纯电子化学品和特种气体(水系剥离液、铜蚀刻液、笑气、高纯氯气等);新型显示用高纯/大尺寸靶材(8.5代及以上大尺寸金属或ITO/金属氧化物靶材、旋转/平面靶材等);新型显示用高精度掩膜版(8.5代及以上光掩膜版、精密金属掩膜版等);柔性AMOLED显示用OCA、后盖框胶、转轴等其他材料。

高频、高速、高密度覆铜板及高性能挠性覆铜板、透明PI覆盖膜、低粗糙度电子铜箔材料,氰酸酯树脂、聚苯醚树脂、碳氢树脂、特种树脂,高密度互连(HDI)板及所需基板材料。微电子芯片封装用陶瓷劈刀;应用于5G封装高稳定性介质膜材料、聚酰亚胺薄膜材料;5G移动通信板用孔导通化添加剂;大功率照明用高导热球形氧化铝粉、大规模集成电路基板用亚微米球形硅微粉;高性能滤波器用铝钪靶材及晶体材料,片式电阻功能浆料与关键基础材料;高端电子焊料;高端电子浆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太阳能浆料用银粉。5G通信用MPO多芯光纤连接器套件,工业级激光器用激光光纤产业化;掺稀土特种光纤、保偏光纤、光子晶体光纤、多芯少模光纤、石墨烯光纤、高折射率玻璃、光纤预制棒用高纯石英衬管、高导热材料、特种光纤用(超)低折射率涂料、光纤涂覆树脂等。激光电视荧光粉。

(四)关键核心软件

1.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软件集成开发工具、软件测试工具、浏览器内核、办公软件等。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工控操作系统、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机器人操作系统等,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内存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服务器、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等,高效虚拟化软件、智能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分布式应用支撑平台等, 络化办公套件、新一代搜索引擎及浏览器等。

2.高端工业软件。三维设计/仿真一体化软件、电子自动设计软件、PLM软件、SCADA软件、高端ERP软件、DNC、MRO和特定行业专用设计软件等。

3.行业软件。金融行业核心业务软件、建筑行业模型软件、能源行业综合管理软件等。

4.新技术软件。工业APP集成开发平台、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大数据分析软件、区块链应用管理软件、云计算基础平台软件、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信息物理系统(CPS)等。

(五)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1.重点行业领域关键共性基础工艺平台。建立管理应用平台,研究全产业链间不同产品和系统的互通互用;建立电子材料应用认证平台;材料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平台,电子材料知识产权专利池平台等。

2.重点产业领域“四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传感器产业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典型业务应用技术示范及产品第三方检测服务;完善包括多晶硅、电池片和组件、薄膜电池的检测及光伏应用系统的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相关服务平台开展行业共性问题研究,制订和推广行业标准,光伏系统工程的验收等。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一)行业云计算平台

鼓励大企业开放平台资源,打造协作共赢的云计算服务生态环境。引导专有云有序发展,在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服务。

(二)行业大数据应用

大力推进大数据与行业发展的融合应用。发展工业大数据,分析感知用户需求,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强数据资源发掘运用。发展新兴产业大数据,大力培育数字金融、数据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公共安全大数据,构建智能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三)物联 应用示范

在工业、农业、生态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居家生活、医疗养老、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领域实现物联 试点示范应用。对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流程,推动物联 技术的集成应用和典型应用示范工程。

(四)电子商务平台及服务

鼓励行业、企业、区域级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拓展交易、融资、保险、支付、信用、全程监控、技术支持等服务功能,探索建设服务于跨境电商的一站式物流服务平台。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型连锁企业和物流企业建立具备运营服务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功能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发展与电子交易、 上购物、在线支付协同发展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支持电商冷链物流企业运用现代技术优化流程。支持电商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点建设,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创新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开展电商物流机器人、云计算、北斗导航等基础技术的研发;推动电子合同、电子结算、物流跟踪、信息安全、客户服务等技术应用。推动电商物流企业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五)智能化管理与服务

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等手段,深化各系统融合,推进跨部门数据交换应用,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促进服务便利化、管理智能化。

(六)工业互联 新业态新模式

协同推动工厂内部 络演进和公众 络增强。推动工业互联 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工业以太 以及IPv6技术在工厂 络中的应用,引导5G、短距离通信等无线移动技术在工厂中的部署,探索面向工业环境的有线无线融合组 以及工业制造领域SDN技术。通过试点示范推进企业进行工业大数据应用创新,推动ICT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联合攻关力量,开展工业互联 平台的技术和产业化攻关,形成产业支撑能力。

(七)工业互联 络化改造

推动企业内 改造的实施,鼓励采用5G、TSN、工业以太 、边缘计算、工业PON、工业无线、IPv6等技术改造企业内 ,为工业互联 的IT及OT 络融合提供 络基础。研究工业互联 络架构体系,加快制订面向工业互联 平台的协同制造技术标准,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服务规范。采用新型的制造模式,建立支撑研发设计、协同制造、高度自动化、智能检测、智慧物流、供应链协同、高效节能等要素在内的 络基础设施。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建立工业互联 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追溯等工业互联 标识解析集成应用。

(八)工业互联 平台建设

推动建立电子信息行业工业互联 平台,打通行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支持企业业务系统和工业设备上云,建立电子信息行业工业机理模型库,开发一批高价值工业APP、微服务及基于平台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在产品设计与仿真、生产过程建模与控制、设备故障诊断与远程运维等关键场景应用,引导建立基于工业互联 平台的产品及生产线数字孪生系统。支持数字化管理、 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智能化生产及产融结合等新模式发展。

(九)工业互联 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建立统一的、贯穿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工业互联 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国家级工业控制 络信息安全防护平台,鼓励重点工业企业使用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面向芯片、操作系统、整机、业务应用的全链条研制,实现安全可靠的工业控制系统。

加速国家、省、企业三级安全监测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强行业、企业级平台建设,强化与国家平台的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及业务协作,打造整体态势感知、信息共享和应急协同能力。推动研制工业互联 安全应急处置、安全事件现场取证等工具集,推动建立工业互联 安全基础资源库和安全攻防演练环境。

四、绿色制造

(一)绿色制造

推动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绿色工厂的建设。推进新一代高效节能的数字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产业化,在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直放站等大功率发射设备中应用高效节能技术。推动太阳能光伏在工业园区应用,提高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解决LED灯具二次光学设计、灯具散热、提高灯具效率等重要技术问题,推动LED产品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工业窑炉研制及推广应用。开发和推广无卤素阻燃技术应用,发展无卤素阻燃剂产品,应用光阻剂和防反射涂层等领域的PFOS替代品、微蚀刻废液再生回用技术。开发应用废退锡水回收技术、冷水机组余热回收技术,低含铜废液及蚀刻液减排技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PCB行业用水减量技术推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整机拆解与循环利用及部分元器件再制造。

(二)安全生产

特气泄露监控 警系统;有害化学品生产区通风、事故排风系统;易燃易爆品防泄漏探头级防爆系统;风机、净化回风等噪声源的消噪声系统;纯水回收水处理系统;废水和废渣回收、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废气过滤、吸附、焚烧排放系统。

五、质量提升

(一)通信设备制造

1.移动通信设备。LTE及LTE-Advanced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LTE多模、多频终端芯片及高效能、低成本LTE终端,IPv6/v4双栈LTE 络设备和系统,LTE-Advanced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终端、系统、一致性测试仪表、天线,移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 安全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2.光通信设备。智能光 ,全光 ,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光传输,多粒度、大容量光交换,大容量组 调度,FTTx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光多片集成组件、光电集成芯片、高速数模芯片等高端芯片和高速相干光接收、超大功率低噪声光放大、波长选择性光交换等高端模块的开发及产业化;增强光通信芯片、产品和设备的设计、测试能力和产品工程能力。

3.专 通信设备。宽带无线接入、多媒体数字集群及数字对讲设备,广域覆盖低成本宽带接入,超高速无线局域 ,面向专 应用的数学集群和数字对讲设备,专用芯片、基站和终端。

(二)计算机

1.整机设备。服务器、桌面计算机、存储、输入输出设备,提高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工业控制计算机、PLC、DCS、数控系统、机器人控制器等。彩色高速激光打印机、固态存储盘、高速数据采集卡等产品。

2. 络设备。未来 络、物联 、光通信 络等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新一代低功耗、高可靠、高性能、多核 络设备、负载均衡设备。面向未来 络的高性能路由器、大容量汇聚交换设备、智能 关等 络关键设备。围绕物联 应用的感知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控制系统研发。虚拟化安全、 络安全防护、可信计算、数据安全等信息安全产品。

(三)软件

1.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面向云计算环境的基础软件, 络化办公套件、新一代搜索引擎及浏览器等基础软件。

2.嵌入式软件。面向工控设备、智能移动终端、汽车电子、车载信息系统、医疗电子等,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以及开发与仿真软件平台,发展工业云、汽车云等云操作系统。鼓励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架构等关键技术,形成通用型嵌入式操作系统产品、应用开发工具及验证环境平台。

3.支撑软件及设计软件。需求分析工具、软件设计工具、集成开发环境、软件编译工具、软件测试工具、软件开发管理工具。三维数字化设计仿真验证平台。

4.应用软件。企业管理软件、信息检索和翻译软件、多媒体软件、 络通讯软件、动漫引擎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等共性应用软件。政务、金融、通信、交通运输、能源、医疗、公共安全、教育、数字出版等行业应用软件。工控设备、智能移动终端、汽车电子、车载信息系统、医疗电子等嵌入式应用系统。面向制造业及产业集群的管控一体化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可视化柔性物流管理系统、工业现场控制系统。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 、移动互联 、人工智能等新型模式的各类应用软件。

5.信息安全软件。安全基础类、 络与边界安全类、终端与数字内容安全类、安全管理类、信息安全支撑工具以及安全服务类产品。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咨询、评估、检测、认证等信息安全服务。面向云计算、物联 、移动互联 、工业互联 等环境下的关键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建设云计算安全体系,提升安全漏洞防护能力和安全服务能力,研发云计算安全隔离与监控技术和产品,建立云计算信息安全监控和预警平台、建立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平台。

6.信息技术服务支撑软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软件、IT资源监控软件、IT服务流程管理软件、服务自动化软件、服务审计软件、服务质量评价软件、知识管理软件、信息系统集成相关接口、适配及优化工具软件等。

(四)数字视听产品

2.数字化音视频应用推广。依托DTMB、AVS+/AVS2等技术标准,应用推广数字电视和数字广播制作设备、演播室设备、播出设备、发射机等前端设备。促进数字家庭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提高新型信息终端、智能感知与交互、云平台应用、沉浸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智能 络视频监控设备等研发、生产和应用,建设符合互联 管控要求的应用程序商店和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实现支持多屏融合、互联互通、智能控制的数字教育、智能家居、数字娱乐等业务系统应用。支持彩电制造业创新与智能制造平台,提升技术标准、测试验证、专利和知识产权、技术交流与成果推广应用的公共服务水平。

(五)集成电路

1.量产工艺技术。支持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设备,刻蚀机、光刻机、薄膜设备、掺杂设备、互联设备、平坦化设备、清洗设备、工艺检测设备;大尺寸硅单晶生长设备,截断、滚圆、研磨、倒角、抛光等晶圆材料加工设备;6-8英寸碳化硅单晶炉设备;先进封装圆片减薄设备、三维系统封装通孔设备、高密度倒装键合设备、新型圆片级封装用设备等的研发。支持硅片清洗、扩散、离子注入、材料沉积设备、自动封装系统、高洁净柔性搬送机器人、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探针测试台等设备和仪器开发与产业化。

2.集成电路材料配套。支持集成电路先进技术节点用靶材的开发,集成电路用I-线、KrF、ArF光刻胶及专用材料,集成电路CMP用抛光材料,集成电路用超净高纯试剂(铜制程抛光液、显影液、剥离液、干法刻蚀清洗液)、高纯电子特气和高纯ALD、CVD等配套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六)新型显示

1.大规模量产工艺技术。提升低温多晶硅和金属氧化物背板量产化生产技术,全面掌握AMOLED蒸镀和封装等关键工艺技术,实现AMOLED刚性和柔性面板量产。

2.新型显示配套技术和产品。突破基板/盖板材料、高穿透率、快速响应的负性或光配向液晶材料、聚酰亚胺取向剂以及高效率OLED有机发光材料和高迁移率共用层材料、正性/负性光刻胶以及感光树脂/RGB/BM/OC/PS等上游材料、电致发光或光致发光量子点材料、光学及功能膜材料、显示驱动芯片、高纯电子化学品和特种气体、高纯/大尺寸靶材、高精度掩膜版、柔性AMOLED显示用OCA、后盖框胶、转轴等其他材料的技术壁垒并实现量产;开展探针单元、刀轮、蒸发源、电极板等显示装备用消耗性备品备件的本地化配套;进一步拓展切割设备、工艺检查设备、柔性贴合设备、维护修复设备以及模组绑定智能化系统、智能搬运设备等本地化配套进程;开展曝光、显影、离子注入、化学气相淀积、溅射、激光退火或剥离、张 、基板玻璃生产用窑炉等关键设备的联合研发和工艺探索。

(七)电子元器件

1.微小型表面贴装元器件。超小型大容量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片式叠层固态铝电解电容器、超小型功率电感器、一体成型电感器(模压电感)、小型片式压电石英晶体器频率元器件(谐振器、振荡器、滤波器)、高基频石英晶体频率片、超小型片式厚膜电阻器、片式热敏电阻器、片式压敏电阻器、片式电位器、集成无源器件等研发和产业化。

2.新型光电器件。大功率、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SMD、COB等先进封装形式的研发与产业化;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高功率气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器,推进高性能的红外焦平面器件、高分辨率InGaAs探测器产业化。基于400G(干线 )的超低损耗光纤、光纤预制棒及其石英套管等相关光电元器件。硅基光电子器件。3D成像用低角度偏移窄带滤光片组立件。大功率紫外LED芯片及COB的先进封装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新型海洋光纤、自聚焦透镜模组、高速高精度光纤光栅传感解调仪。

3.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快恢复二极管(FRD)、集成门级换流晶闸管(IGCT)、肖特基二极管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大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IPM)和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等功率模块。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在工业控制、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变频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解决高阻区熔单晶、陶瓷覆铜板、铝碳化硅基板、管壳等的生产关键技术应用。碳化硅、氮化镓等下一代宽禁带电力电子器件研发和产业化。

4.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满足物联 、汽车电子等应用需求的各种敏感元件和传感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 络化传感器,具有无线通信、传感、数据处理功能的无线传感器 络节点;推进传感器由多片集成向单片集成方向发展,减小产品体积、降低功耗、扩大生产规模。面向无源、长距离监测的光纤传感器系统应用,推进温度/应力/应变/加速度等多参量监测的光纤传感器、高速光纤传感解调仪生产。

5.其他新型器件。基于5G通信系统的微波射频器件等高频器件。高导电直流电刷、5G通信基站传输光电复合线缆组件。智能终端用温度补偿型声表面波滤波器(TC-SAW)、体声波滤波器(BAW)、薄膜腔声谐振滤波器(FBAR);车规级MLCC、微波射频MLCC、片式单层陶瓷电容器(SLC)、硅电容器、CMOS及SAW模块用陶瓷封装基座、99.6%的氮化铝陶瓷基板、片式薄膜电阻器、片式合金箔电阻器;基于5G通信系统的微波射频器件等高频器件。直流无刷电机及智能化微特电机以及为机器人配套的减速器、伺服电机。高电压、大容量、大电流、高可靠、长寿命真空开关管及X射线管,医用CT管,基于5G通信系统的基站的毫米波真空器件。为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配套的新型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高压直流继电器、PhotoMOS继电器、CMOS继电器、特种功率电阻器以及电力电子用关键元器件。通信基站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光纤传感器、MPO/MTP光纤连接器用MT插芯;新型通信设备用56Gbps高速连接器、全海深水下插拔光电连接器。

(八)应用电子

1.汽车电子产品。汽车电子核心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各类汽车电子产品,包括:芯片、控制器、执行器、高性能电子装置等,形成为品牌汽车配套的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验证、生产能力。

2.医疗电子产品。建立数字化医疗电子设备的生产工业标准和规范。医学影像、无创微创诊疗、普及型医疗设备、专业性医疗设备、远程医疗等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如颅内压力/温度监测仪、颅内压传感器等。

3.金融电子产品。金融IC卡芯片研发与产业化,金融电子设备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符合PBOC2.0标准产品。移动支付、 络支付、智能卡、银行ATM机、POS机、自助服务终端等产品的产业化。建立金融IC产品检测认证体系。

4.装备电子。提高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完善试验、测试能力,提高加工和装配工业水平。高档数控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嵌入式控制系统等产品的产业化。

(九)测量仪器

1.通信与 络测试仪器。满足TD-LTE 络测试需求的TD-LTE路测分析仪、模块化的TD-LTE基站和终端射频测试系统、LTE核心 络设备和无线 络设备测试工具、TD-LTE-Advanced终端一致性测试开发终端协议仿真测试仪。其他通信方式以及 络测试所需的新一代通信测试仪器、计算机 络测试仪器、射频识别综合测试仪器、各类读卡器、近距离无线通信综合测试仪器。

2.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测试仪器。多功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进行测试需求的射频与高速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存储器等专项测试系统,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在线测试系统、测试开发系统。

3.数字电视测试仪器。数字电视和数字音视频测试用信号源、码流发生器、场强测试仪、测试接收机、测试发射机、数字视音频测试仪、码流监测分析仪、图像质量分析仪、 络分析仪、 络质量和安全监测仪、地面信号覆盖监测系统。

4.检测能力建设。高端集成电路共性检测、失效分析、试验评价能力;仪器仪表的电离辐射、环境与可靠性、安全与电磁兼容试验;通信产品节能检测与评估平台;安全、环境可靠性、电磁兼容检测平台;通信软件检测和评价环境的建设;无线通信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建设。

(十)绿色电池

1.锂离子电池。支持研发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消费型、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推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系统集成和产业化,支持大容量电池组管理系统的研发,突破在动能回收、启停等领域替代铅酸电池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加大新型、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正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质、溶剂、添加剂、铝塑膜材料等的研发力度,形成从关键材料、关键部件到电池芯、电池组乃至电池系统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2.燃料电池。突破燃料电池材料等关键技术,推动燃料电池产业化,重点支持小型实用燃料电池的开发与应用,拓宽小型燃料电池系统的应用领域和燃料电池在电动车上的示范运营。

3.超级电容器。加强超级电容器基础技术研究,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功率与比能量,支持超级电容器与电池混合应用研究,加大超级电容器产业化应用,并加大超级电容器生产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

(十一)太阳能光伏

1.光伏材料。支持低能耗、低成本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生产技术;掌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突破高效、节能的大型提纯装置及工艺技术,提升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推广应用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薄片化的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生产工艺技术。支持高性能环保背板、高性能反射条、导电银浆、用于高效晶体硅异质结透明导电电极材料(TCO)、等关键配套辅料产业化。

2.晶硅太阳能电池。支持高转换率、低成本、长寿命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技术。推进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PERC背钝化技术、N型PERT电池、IBC全背结技术等新型太阳能电池成套关键工艺技术的开发。

3.薄膜太阳能电池。支持高转换率、低成本、长寿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掌握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规模化制造关键工艺技术,推进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掌握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制造关键工艺技术。跟进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规模化制造关键工艺技术和产业化进程。

4.光伏发电系统。支持太阳能电池系统、逆变器、储能及配套部件在电动汽车充电桩、通信基站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建材型组件生产技术,解决BIPV组件的透光、隔热、建筑美观要求等问题。推广智能光伏组件、逆变器、跟踪系统、运维中心等产品和技术应用,发展智能光伏集成运维。发展高效、低价、长寿命的光伏并 逆变器、储能电池及智能微 系统等装置。推广太阳能电池产品在石油、海洋、气象领域、沙漠治理、现代农业、渔业的应用。

5.光伏储能系统。针对发电和输、配电领域开发长时间大容量、短时间大容量、高功率的储能产品。加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储能电池产品开发。支持研发储能逆变器等一体化光伏产品。支持研发基于光伏发电、储能系统集成与电 智能控制技术的光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实现储能与现代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

(十二)电子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用材料。加强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及外延片,大尺寸低缺陷碳化硅单晶材料,红外窗口应用的大尺寸蓝宝石晶体,掩膜版用高纯石英基板,CMP制程用抛光材料(抛光垫、CMP后清洗液等)、半导体光刻胶及专用树脂、高纯度光致产酸剂等材料研发及产业化,解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瓶颈材料制约。OLED有机发光及功能材料、低温多晶硅TFT-LCD/AMOLED用玻璃基板、AMOLED基板和盖板用聚酰亚胺(PI)浆料、AMOLED面板用无色聚酰亚胺(PI)浆料、大尺寸高精度掩模板;大尺寸金属靶材、新型氧化物靶材等批量生产工艺优化。开展单模光纤预制棒用大尺寸石英套管、高功率激光或功放用掺稀土光纤、高纯掺氟石英管(衬管或套管)、芯片封装用覆铜板、高频高速高密度覆铜板及高性能挠性覆铜板、透明PI覆盖膜、低粗糙度电子铜箔材料,5G移动通信板用孔导通化添加剂,应用于5G封装高稳定性介质膜材料,高导热厚膜材料,片式电阻功能浆料与关键基础材料,5G通信用MPO多芯光纤连接器套件,工业级激光器用激光光纤等产业化,满足电子信息和通信发展需求。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

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和封测企业联合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强化设计、制造、封测产业链协同。支持电子元器件、系统整机、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组成各种形式的产业联盟,促进联合协同创新。鼓励电子信息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联合建设大数据采集平台,推动柔性化生产。鼓励大数据、云计算相关企业开放平台资源,打造协作共赢的大数据、云计算服务生态环境,凝聚ICT和制造业形成联合攻关力量,开展工业数据平台的技术和产业化攻关,形成产业支撑能力,推动制造企业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先进电子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国家改善民生相关工程的实施,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领域应用。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三农”水平,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壮大涉农电子产品和信息服务产业。加速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推广,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支持RFID(电子标签)、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工业控制及检测等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和标准制定。

大力推动云制造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互联 企业、电子信息企业联合开发工业系统、软件、智能控制、工业云等关键共性技术,提供面向细分行业的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云制造服务,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鼓励中小企业采购使用工业云服务,承接专业制造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发展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引导公共服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外包数据处理、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等非核心业务,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 络的服务外包体系。提高信息服务业支撑服务能力,初步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满足产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服务体系。

发展基于智能硬件的信息增值服务。鼓励电子信息制造企业面向行业与用户使用场景研发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系统,拓展融合“硬件+平台+软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创新高附加值服务。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面向消费者和特定细分人群研发制造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智能消费产品,为客户提供陪伴、娱乐、医疗健康、环境监测、生活服务、在线教育等高端服务,创新服务收费模式,鼓励企业从单纯硬件竞争向应用服务竞争转变。

发展工业大数据,加强数据资源发掘运用。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数字化、 络化和智能化,分析感知用户需求,增强大规模定制与个性化定制能力,及时响应市场变化与用户需求,形成个性化设计、制造和服务新模式。

发展专业化服务,提高电子信息产业认证认可计量检测服务水平。强化产业认证认可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发展面向制造全过程的认证认可计量检测等服务,推动认证认可计量检测服务融入产品设计环节。

第二章机械行业

一、创新平台

利用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建设现代农业机械、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智能塑料机械、智能物流装备等行业重点产品研发及试验检测平台;建设液压气动密封元件及系统协同创新平台、智能化学热处理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平台、电镀行业智能服务云平台;建设内燃机节能环保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测试平台、固定翼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技术等平台;建设增减材制造创新中心,以及基础材料和工艺开发创新基地;智能传动创新研发服务平台。

建立机械装备绿色设计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创新设计示范平台,重点开展智能数控机床相关技术研究、“4C”集成、机器通信通用标准和“人-机-物”接口技术、智能监控技术、智能优化决策和自适应控制技术、智能数控系统技术、智能化加工单元控制技术、增材制造复合工艺技术和数控加工赛博物理系统研发设计,建立满足智能技术需要的元器件规范。

二、基础能力

(一)机械基础件

1.液压系统。用于新一代节能型5~6t装载机、油田特种车辆、大型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大型金属成型设备、节能型风力发电机等产品的液压系统,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精确作业电液控制系统,智能数字液压控制系统,静液压驱动系统,大型金属加工设备大流量充液系统,液压位置闭环控制系统,液压安全阻尼系统等。

2.泵阀元器件。工作压力≥31.5Mpa、流量≥100L/min的高压液压阀,额定吸力≥50N的高压液压阀用比例电磁铁,通径≥32mm、流量≥400L/min的大排量液压泵,额定压力≥35 MPa的电子控制轴向柱塞泵,数字液压油缸,数字液压阀,数字液压泵/马达,数字液压缸专用压力/位移传感器,数字比例放大器,高压、大通径电液比例流量阀,先导型高响应大通径双向液压伺服比例阀,高性能电液比例多功能柱塞泵/马达,高压变量柱塞泵与马达减速总成,电液比例伺服阀,民用航空发动机驱动液压泵,EHA高速双向变量泵。

3.密封元器件。核主泵机械密封,核二三级泵机械密封,核岛堆芯容器C/O形环密封,核级抗辐射高可靠性硬质合金机械密封环;煤炭深加工流程泵用机械密封,突破密封材料耐磨损与腐蚀防护技术、高低温介质环境模拟与试验技术、密封辅助系统设计技术和密封可靠性运行技术。高压干气密封,天然气长输管线密封,油气井口装置密封;超大直径机械密封,石化装置、船舶等超大直径密封。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水下生产系统(采油采气树、防喷器、隔水管等)和输油管道快速接口密封件,耐海水腐蚀、适合水下机器人安装;新能源页岩气和煤层气钻采输送设备密封系统;大飞机用液压密封件;轿车动力总成系统以及传动系统旋转密封,高压液压元件密封件。

4.气动元器件。轨道交通用高性能气动元件,环境温度-40~+80℃的气缸、气动阀、气源处理元件,以及气管、接头等配套气动元件。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

5.轴承。高速度高精度数控机床轴承;工业机器人RV减速机轴承,谐波减速机轴承,等截面薄壁轴承,薄壁交叉圆柱滚子轴承;航空航天装备轴承;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发动机和发电机轴承,变速箱轴承,柔性轴承,转向系统轴承,ABS偏心圈轴承,长寿命水泵轴连轴承,涡轮增压器轴承,载重汽车免维护十字轴,新能源汽车轴承;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轴承,海洋和深井超深井石油钻机轴承;高速动车组轴承,大功率机车轴承,大轴重和快捷铁路货车轴承,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城际铁路轴承;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大功率精准作业农机轴承;第三代CT机等高性能医疗机械轴承;高速透平一体机磁力轴承及控制系统;大型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重载长寿命轴承;高端轴承用精密滚子、第三代高氮不锈钢等轴承钢。

6.齿轮及传动。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轨道交通高速、重载、耐腐蚀、复杂多轴传动装置,高功率密度的盾构及硬岩掘进机配套减速机,工程机械自动变速器、汽车CVT无级变速器,汽车驱动桥长寿命低噪声螺旋锥齿轮,电动汽车无级变速器,飞机高可靠性齿轮传动装置,大型核电和超超临界火电齿轮调速装置。变异精密齿形链系统,双相链传动系统,大排量汽车发动机齿形链传动正时系统,大功率舰船发动机传动链。高精度传动联结件,大型轧机联结轴。

7.紧固件。航空航天、高铁列车、高档轿车高性能紧固件,汽车发动机、风电和核电装备配套的合金钢、不锈钢。高强度紧固件,不锈钢、耐候钢紧固件、铝合金紧固件、钛合金紧固件和精密紧固件。

8.弹簧。高应力弹簧,高寿命弹簧,轿车用稳定杆、气门弹簧、悬架弹簧,高铁弹簧,高性能泵阀用紧密弹簧。

9.粉末冶金。高密度(≥7.0克/立方厘米)、高强度、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高铁、汽车、航空用摩擦片,高速列车、飞机摩擦装置,含油轴承,新型粉末冶金零件。

10.模具。新能源汽车暨汽车轻量化制造技术所需的700-1000Mp高强钢板侧围冲压模具、1500Mp以上超高强钢板中控道热成形模具、8-12mm长玻纤含量40%以上增强塑料注塑模具、多料多色注塑模具、大型复杂轻金属结构件和功能部件压铸模具、高强度铝合金冲压成形模具;中小型电机铁芯、微型电机壳体、电子插接件等产品用高速多工位级进冲压模具;800万像素以上树脂光学组件(镜头)注塑模具、阵列光学模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模具、精密医疗器械模具;塑料异型材共挤及高速挤出模具、直径4米以上巨型工程轮胎模具、动车组齿轮传动系统超高速(300公里以上/小时)精密轴承关键模具、高强度大尺寸复杂断面中空铝合金型材挤压模具;高档模具标准件和智能化模具集成制造单元等。

11.发动机气门。汽车发动机气门,船舶发动机气门,内燃机发电机组气门等。

(二)基础材料

1.基础密封材料。高抗水解聚醚聚氨酯密封材料,高性能柔性石墨材料,高温和低温弹性等密封材料,高性能无石棉密封材料,高强度细颗粒机械密封用碳石墨材料,大飞机液压密封系统、高压液压密封系统及核电耐辐照密封系统用密封材料,超低温垫片、密封填料,耐高温填料静密封材料。

2.复合材料。聚甲醛合金材料,液压泵用双金属烧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燃气轮机用耐高温合金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强度细颗粒机械用碳石墨材料,减磨耐磨材料,磁性材料,热压烧结碳化硅、热压烧结氮化硅、高性能非金属垫片及材料,3D制造用钛合金粉末等。

3.新型焊接材料。高强高韧焊接材料,耐热、耐蚀、耐辐照、耐磨及耐低温焊接材料,无毒绿色钎焊材料及焊剂。

4.超硬刀具材料。硬质合金(YG、YT、YW),高温合金、钛合金加工用高效可转位刀具,高端金属陶瓷圆锯片,高速高效锯切用硬质合金带锯条,高精度金刚石PCD刀具,立方氮化硼刀具(PCBN),CVD金刚石厚膜刀具,CVD金刚石涂层刀具。

5.其它基础材料。仪表功能材料,测温材料,声、光、力敏感材料;低膨胀高温合金,过热器管道耐热钢,压气机盘及涡轮盘用耐热不锈钢和高温合金;铸造用高纯生铁,特种球化剂、蠕化剂、孕育剂、预处理剂、精炼剂,环保树脂、无机粘结剂等少无污染的绿色铸造原辅材料,3D打印快速成型新材料;大锻件用高纯净钢、冷锻用钢、非调质钢,少无污染的绿色锻压润滑剂;大型高强铝合金铸件,高压精密液压铸铁件,大型压铸模具钢材料;大型钛合金模锻件和铸件,大型模锻模和挤压模具材料;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抗氢钢大型锻件,630℃以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铸锻件,大型船用曲轴锻件;汽车粉末冶金零件,大型车辆用铝型材,汽车轻量化用超高强度钢、细晶粒高强度精冲专用钢板、轨道交通车轮组材料,高压液压油缸用冷拔钢管及液压柱塞泵泵轴材料,农业机械高性能传动带;国六发动机轻量化高强蠕铁材料、无缸套高耐磨高强灰铁材料;碳化硅陶瓷材料,防腐用高纯氧化锆陶瓷结构件;阀座用高分子材料;粉末高速钢工具材料;环境友好型涂料:汽车涂料,船舶涂料,减磨润滑剂;核反应堆材料。

(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工程机械高端液压元件和系统协同工作平台,建设橡塑密封、液力、气动、机械密封和填料静密封、轴承、齿轮、紧固件等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机器人变速器、柴油机喷油嘴、特种精密齿轮等基础关键零件热处理工艺研发服务平台。

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推进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 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逐步探索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

以骨干企业牵头,建设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智能工厂,开展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示范。运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和信息协同控制技术,以新型制造工艺为重点,建立专用零部件数字化制造单元和智能制造技术验证体验中心,以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物流为基础建立自动识别、自动定位、在线智能检测的智能生产线。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制造流程管理、动能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灵活的规模化生产,有效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

鼓励企业利用 络协同技术实现跨专业、跨企业、跨地域的产品研发、关键生产环节设备泛在 络互联、高端装备全生命周期的远程智能维护,提升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研制能力及研制质量。面向机械信息行业建立工业互联 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追溯等工业互联 标识解析集成应用。建立机械行业工业互联 平台,打通行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支持数字化管理、 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智能化生产及产融结合等新模式发展。开展机械智能制造系统安全防护,建设机械行业内生安全的工业互联 平台,应用到现代农业机械、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智能物流装备等多种行业重点产品的生产制造场景。针对机械行业数控系统的脆弱性及专用协议、违规的 络接入、恶意漏洞等脆弱点进行安全评估,实现风险分析和危险源识别。开展机械智能制造系统安全防护,建设机械行业内生安全的工业互联 平台,应用到现代农业机械、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智能物流装备等多种行业重点产品的生产制造场景。

四、绿色制造

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包括:湿式静电除尘器,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控制技术装备,工业锅炉脱硝装备,塑烧板除尘器,有机废气等离子净化设备,冲天炉、电弧炉专用除尘系统。水污染治理设备,包括:污水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污水专用换热装备,带式污泥浓缩压滤一体机、螺旋栅渣压滤机。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包括:大型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二噁英处理成套装备,生活垃圾热解燃烧处理设备,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设备,土壤修复成套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包括:含铅废料无害化处理及回收综合利用装备,铸造废(旧)砂再生成套设备,铸造生产废渣再利用技术。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包括脱硝氨逃逸检测系统,光谱分析仪器用光电倍增管,自动进样器,应用于汽车尾气检测的传感器,高效液相色谱仪,VOCs检测仪器。

针对数控机床加工过程切削液排放/碳排放限制,开展轻量化结构、运行过程优化/能效管理、绿色切削、模块化可重构等研究,满足绿色制造需要。内燃机领域推广薄壁铸造、高压铸造、精密铸锻、热处理及表面加工等绿色制造工艺,高动态交流电力测功器、低耗能产品出厂试验测试装置以及高效能量回收技术。再制造表面修复关键技术,内燃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再制造装备,模具修复及再制造装备。环保型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专用成型加工技术及装备。

五、质量提升

(一)高端装备

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 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紧凑型智能成形装备、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设备和高端井下工具、高端精密塑料机械、先进农机装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密切相关的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二)农业机械

1.农用整机。大马力动力换挡或无级变速拖拉机,果园、丘陵山地及水田等专用拖拉机,水稻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联合整地机械、精密播种机械、保护性耕种机械。自走甘蔗收获机,大型自走式饲料收获机,牧草收获全程机械、现代规模化养殖场智能成套设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装备、种子加工机械、山地丘陵农机等。

2.关键零部件。农用柴油机,联合收割机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基于纳微米短纤维补强的高性能传动胶带及高性能传动链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大型农机具智能控制系统、终端显示器以及谷物损失传感器和作业导航系统。大马力拖拉机动力换挡变速器、CVT无级变速器,大马力拖拉机负载传感的电液提升控制、高速乘座式插秧机的比例仿形控制、多功能型收割机执行元件的电液比例升降控制。大型经济作物收获机械液压系统及液压元件。转向驱动桥及电液悬挂系统、高性能打结器。

(三)文化、办公与印刷装备

文化设备和器材。数字式照相设备和器材、数字化电影摄影和放映设备、数字化教学和教育设备、档案制作和整理设备,建立生产工业标准和规范。

办公设备与办公耗材产品。激光打印机/传真机、数字式静电多功能一体机、喷墨打印/传真机、喷墨照片打印机、数字式喷墨多功能一体机、针式打印机(宽幅面、金融和标签专用)、医学影像设备专用输出打印设备等数字化办公设备,及其耗材(光导鼓、墨粉、载体、墨粉基础材料合成树脂和磁性材料)与关键零部件,建立生产工业标准和规范。

印刷设备器材。印刷物料自动管理系统、自动印刷辅助系统;生产型卷筒纸彩色喷墨印刷设备,生产型单张纸彩色静电印刷设备;印后加工生产联动线,数字印刷联机骑马钉联动线、平装联动线;高速柔性版印刷机、高速大幅面单张纸多色胶印机。

(四)石油化工及通用机械

1.成套设备。5~20万吨/天膜法海水淡化成套设备、5~20万吨/天蒸馏法海水淡化成套设备、5~20万吨/天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成套装备。1~2万吨/天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能量回收装置。2500型以上大型压裂成套设备,旋转/垂直导向钻井系统,特深井钻机、极地钻机、模块钻机、斜直井钻机、超级单根钻机,连续管作业机和钻井机,不压井作业设备、超高压和水下采油(气)树/防喷器等井口装置及其控制系统、节能抽油设备等。大型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装备、小型LNG液化工厂。油污染防治、钻完井泥浆/压裂液/废弃物处理成套装备。大型冶金能量利用装置。螺杆双循环低温热能回收技术及成套设备;大型高炉用离心鼓风机、蒸汽锅炉、高炉顶压与烧结余热能量回收联合发电装备(STRT);蒸汽再压缩技术(MVR)装备;用于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回收再利用的高性能大型压缩机成套设备。加油加气站、油库油气回收设备。节能型褐煤干燥提质装备、煤基多联产成套设备。生物流化床+强化混凝成套水处理设备。滤布滤池技术及设备。捣固焦炉环保、节能与低氮氧化物排放技术及设备。氢气压缩机、轻烃膨胀分离器,大型LNG卸料臂。

2.核心配套设备。(1)顶驱、钻井泵、绞车、管柱自动化处理系统、螺杆钻具、钻头等钻井设备,射孔器材、固井设备、压裂泵、制氮设备、液氮泵送设备等完井设备,大口径全焊接球阀/泄压阀、电驱/燃驱压缩机等油气集输设备、车载注气、排水采气等石油天然气增产用高压力,高转速往复式压缩机。(2)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站用泵,第四代核电站用泵、小型先进模块化多用途反应堆用主循环泵、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给水泵;1350MW机组主凝结水泵;具有完备可靠的就地与远程监控系统的长输管线油泵;50万吨/年合成氨高压甲铵泵,离心泵和隔膜泵;1000万吨/年高温油泵、塔底泵、催化裂化油浆泵、煤化工空分装置超低温泵;LNG接收站高、低压低温潜液泵。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用急冷油、急冷水泵;石化用高压立式湿绕组型强制循环热水泵;天然气净化装置高压多级离心泵。(3)满足2000万吨炼油、130万吨乙烯等石油化工装置需求的大推力往复压缩机、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制冷压缩机、乙烯制冷压缩机、大型多列迷宫压缩机、大排量螺杆压缩机,70万吨以上合成氨四大压缩机组,100万吨/年PTA装置用工艺空气压缩机、200万吨甲醇合成气压缩机,油田注气高压压缩机,空气储能装置用压缩机及膨胀机、分布式能源成套设备及压缩机,50万吨以上合成氨四大压缩机组,36~45万吨/年大型硝酸“四合一”透平机组;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的“四合一”高效压缩机组、油气田生产及海洋装备领域用高速撬装往复式压缩机。LNG接收站用大型低温BOG压缩机、160-450kW 2级以上一般动力用喷油回转式空气压缩机;500Kw以上一般动力用离心式空气压缩机;200Kw以上一般动力用干式螺杆空气压缩机、喷水回转式空气压缩机、2.2-4Kw新能源汽车用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800KW以上高压液力透平;大型往复式压缩机气量自动调节装置。(4)压力≥6MPa的百万吨级乙烯冷箱、高效板翅式换热器的大型LNG冷箱。6万、8万、10万Nm3/h空分成套设备的空压机、增压机、膨胀机。高效粉煤汽化炉,密闭防爆离心机。(5)XG-75/3.82-Q型蒸汽锅炉,高温、高压、全流量冷热态性能试验回路主蒸汽和稳压器安全阀、调节阀和主蒸汽隔离阀等核一、二级高参数阀门、华龙一号先导式安全阀。第四代快堆主循环钠泵回路用阀。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阀门。抽水蓄能电站进水球阀、大口径水轮机进水双密封蝶阀。天然气、乙烯、天然气液化装置用低温球阀,煤化工用大口径镍基合金氧气阀。(6)光伏发电高位熔盐泵。(7)海洋石油水下核心设备。5K,10K,15K立式、卧式水下采油树;水下采油控制单元,深水500米、1000米、1500米:水下单相、多相计量仪;4″、6″、8″、12″等深水水下自动阀门;深水水下分离器,水下压缩机,水下输送泵,水下注入泵,水下开孔器,水下防喷器,隔水导管,隔水导管浮体材料,水下搭载潜器,100千瓦以上水下工作机器人,深水水下声呐、反射及应答器,水下海底中长期流速测量仪,深水水下吸力锚及补偿器,水下立管,15、21、30、35~70~100MPa高压柔性管,超深水大厚壁管,200吨、300吨、400吨张力器。

(五)高档数控机床

1.整机产品。(1)汽车制造领域。汽车发动机关键件加工所需的柔性自动化、高精尖加工设备,汽车变速箱齿轮、壳体、轴类等零部件加工所需数控机床及生产线,汽车覆盖件等自动冲压生产设备等。(2)航空、航天设备制造领域。铝合金复杂结构件加工设备,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零件加工设备,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和加工设备,精密零件和光学元件加工设备,自动钻铆技术装备、大部件对接装配线、五轴蒙皮加工机床,镜像加工机床等。(3)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制造领域。船用柴油机气缸体、气缸盖、机架、机座、曲轴、连杆等加工设备,大型船体和铆焊结构件制造设备,船用推进器的螺旋桨和陀轴加工机床,轻型工业燃气轮机制造设备等。(4)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领域。轨道加工和高速铁路路枕加工设备、机车和车辆制造设备、车轮和车辆零部件制造设备等。(5)IT、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专用设备、“3C”产品制造设备,机床关键件、功能部件、刀具加工设备、增材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及柔性单元和柔性系统等。(6)发电设备制造领域。发电机和汽轮机转子加工设备,叶根槽加工设备,汽轮机叶片加工设备,核电反应堆堆芯的压力容器、稳压器、主泵及驱动机构加工设备,风电变速箱中大型内齿圈、圆柱直齿轮和斜齿轮等加工设备。

2.功能部件。为以上整机产品提供高性能的功能部件。数控系统;高速精密滚珠丝杠副,行星滚柱丝杠副,微型滚珠丝杠副,高速精密滚动直线导轨、重载滚动直线导轨;BMT伺服动力刀架,数控机床刀库;双摆角铣头,精密重载动静压电主轴,高精度大推力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高动态响应的进给系统等。

3.刀具、磨料磨具。高温合金、钛合金加工用高效可转位刀具;高端金属陶瓷圆锯片,金属陶瓷齿材,优质弹簧钢背材。齿轮修整滚轮、螺杆压缩机转子、丝锥、蜗轮蜗杆滚轮等CBN成型磨砂轮。丝杠、凸轮轴等CBN成型磨砂轮,发动机气门CBN成型磨砂轮。航空航天及军工难加工异型新材料的抛磨加工工具。

(六)电工电器

额定推力240N/300N的三相扁平型直线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加速系统。三相双边永磁同步高速高精度直线电机。三相扁平型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电力电缆连接件和GIL产品。磁悬浮电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高压电缆成套技术及电缆附件。

(七)先进轨道交通

1.零部件。轨道交通用高性能气动元件。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精度P4级。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大轴重铁路货车轴承、高速动车组车轴/车轮,实现高速动车组车轴/车轮批量应用。列车制动系统及基础制动元件,新一代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重载货物列车、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及基础制动元件,实现进口替代。

2.控制系统及整机。实现动车组 络控制、故障诊断、数据存储等功能的列车 络控制系统。CTCS-2/CTCS-3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高速列车永磁牵引电机,全面提升电机的小型化、轻量化以及高功率密度等指标。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车钩缓冲装置,掌握车钩缓冲装置的连挂和缓冲吸能、材料工艺、组装检测等核心技术。

(八)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高端液压件,20t级及以上的大、中型液压挖掘机用高压柱塞泵、液压马达和液压多路阀等关键液压元件,数字液压油缸,数字液压阀,数字液压泵/马达,数字液压缸专用压力传感器,针对13吨级及以上液压挖掘机的智能液压系统,5-6t级装载机智能液压系统。

(九)仪器仪表

1.控制系统。一是服务于离散工业和流程工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络化的智能综合控制系统;二是服务于高性能的机器人、高端智能数控设备、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设备的专用控制模块、控制器及控制系统;三是服务于大型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设备、大型石油化工成套装置、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等重大技术装备用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输入输出点数512个以上的中大型可编程控制系统(PLC)等。

2.测量仪表。数字化、智能化、 络化高精度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高精度质量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高精度物位仪表、多参数变送器、耐恶劣环境大推力智能执行器等工业在线自动化检测仪表和设备、原位在线成份分析仪器,原位在线无损检测仪表、高精度(在线)几何量测量仪器仪表等;用于核电温度测量核级铠装热电偶及组件、铠装铂电阻及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水位监测组件;智慧城市智能电 用智能电表及装置,智能化高精度电工量测量仪表,全电子式智能水表、热量表。

3.传感器。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低功耗各类智能传感器;新型光电传感器、磁传感器、MEMS传感器、声传感器、硅基传感器、高精度视觉传感器、检测金属缺陷的脉冲涡流传感器、特种微型高精度波纹管传感器;惯性导航传感器、内燃机用空气流量质量传感器、宽域氧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用于铝、稀土冶炼用多参数传感器、用于食品、药品、水质、烟气、空气、土壤、固体中有毒有害物质测量的各种智能传感器;传感器无线通信功能部件等。

4.科学仪器。一是服务于科学研究,药品、食品、生物、生化、环保等领域分析检测用的高性能科学仪器:色谱仪器、质谱仪器、光谱仪器、核磁共振波谱、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光谱等各种联用仪、自动生化检测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性能智能化 络化光学显微镜、百万分之一电子天平、高性能实验室离心机等。二是服务于科学研究、智能制造、测试试验、认证用测量精度达到微米以上的多维几何量测量仪器,如多维坐标测量机、激光自动跟踪测量仪、原子力显微镜等;自动化、智能化高性能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多通道协调加载试验系统;工业X射线CT装置、三维超声波探伤仪等无损检测设备,高性能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电磁兼容检测设备等。三是服务于科学研究、工业安全、社会安全、生命安全监测、控制和 警仪器装置。生产过程安全监测仪器及 警系统、矿井灾害监测仪器和和安全 警系统,地震、地质灾害观测仪器及安全 警系统,综合气象观测仪器装备(地面、高空、海洋气象观测仪器装备,专业气象观测、大气成分观测仪器装备,气象雷达及耗材等)、移动应急气象观测系统、气象计量检定设备、气象观测仪器装备运行监控系统。轨道交通用检测试验仪器和监控系统,城市智能视觉监控、视频分析、视频辅助刑事侦察技术设备等。四是科学仪器的关键核心部件、元件。如质谱仪器的四极杆、离子阱、漂移筒,色谱仪器的高性能检测器,光谱仪器的干涉仪,光电倍增管、激光器、光栅、滤光片,射线检测仪器的X射线管,试验机的高精度引伸计,超声波仪器的高精度换能器,嵌入式控制模块,高性能光学镜头、高性能小型真空泵,自动取样系统和样品处理系统等。

(十)内燃机

1.车用内燃机。乘用车高效小排量直喷增压发动机,采用阿特金森或米勒循环技术的混合动力发动机,乘用车柴油机,轻型商用车柴油机,中重型商用车用柴油机。替代燃料供给系统和关键部件,新型替代燃料燃烧技术,替代燃料内燃机专用润滑油、专用零部件和非常规排放后处理技术。

2.柴油机和汽油机。农业机械用柴油机、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内河航运、近海捕捞、水面作业船舶用中高速柴油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替代燃料内燃机、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电控高压燃油喷射、废气再循环(EGR)技术、排气后处理技术、动力换挡拖拉机用柴油机,四气门柴油机。通用小型汽油机及摩托车用汽油机,四冲程汽油机空燃比精确可控的智能化电控技术,高效传动和动力匹配技术、性能优化和排气后处理技术。

3.关键零部件。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集成技术及喷油器总成、电控执行器、进油计量阀、电控单元。可变几何截面增压器,轨压传感器、宽域氧传感器、空气流量质量传感器等各类专用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等用于排放控制的专用传感器。内燃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用DPF/GPF载体,柴油机用固体氨选择性催化还原(SSCR)储氨容器系统。内燃机排气后处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用宽温度范围尿素水溶液。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油泵总成。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电子控制单元(ECU)。柴油机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喷嘴环总成。汽油机涡轮增压器。摩托车用汽油机催化转化器。厚膜DLC涂层活塞环。模块化、智能化新型节能冷却润滑系统部件;高效燃油、润滑油滤清系统。

4.测试技术及设备。内燃机自动测试控制与标定系统技术,高精度大流量气体质量流量、颗粒物、排气烟度测量装置,关键零部件制造过程在线检测技术与装置,内燃机可靠性、排气后处理装置耐久性专用智能化测试设备,内燃机多环境多维度复合试验环境系统,汽车发动机链条及链传动正时系统制造。

(十一)矿山机械

新型露天矿开采成套装备与智能控制系统。深井、超深井大型提升装备与智能控制系统,液力偶合器、保安型井下智能供液系统,露天矿自卸车等设备关键部件,大型粉磨设备及工艺系统。自磨机、球磨机粉磨效率控制系统。松散物料成型设备,压球机、团矿机,海上风电施工设备。

(十二)冶金装备

钢铁材料高洁净度、高致密度及新型冷/热加工工艺装备。高效、节能、环保的轻量化短流程装备。冶炼用高纯度钒铝合金。方板坯连铸机高效智能化。极薄冷轧带钢高速精整机组工艺装备、高速高精度带材剪切工艺装备、高品质汽车面板剖分拉矫重卷检查机组工艺装备、高性能连续式复合钢板生产工艺装备、宽幅高品质有色金属高效冷轧机组工艺装备、高品质冷轧板酸洗—轧制—精整生产工艺装备。

(十三)装备制造新材料

1.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材料。加快实现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器件产业化,开展传感器、伺服电机等应用验证。开发高压液压元件材料、高柔性电缆材料、耐高温绝缘材料。调整超硬材料品种结构,发展低成本、高精密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材料,突破滚珠丝杠用钢性能稳定性和耐磨性问题,解决高档数控机床专用刀具材料制约。

2.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材料。突破钢铁材料高洁净度、高致密度及新型冷/热加工工艺,解决胚料均质化与一致性问题,建立高精度检测系统,掌握不同工况下材料损伤与失效原理及影响因素,制定符合高速轨道交通需求的材料技术规范,提高车轮、车轴及转向架用钢的强度、耐候性与疲劳寿命并实现批量生产。推动实现稀土磁性材料在高铁永磁电机中规模应用。开发钢轨焊接材料加工技术,发展风挡和舷窗用高品质玻璃板材。加强先进阻燃及隔音降噪高分子材料、制动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用镁、铝合金制备工艺研究,加快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铁车头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六、服务型制造和技术改造服务体系

推动装备制造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由注重采购供应向注重供应链管理优化转变,提升产业效率、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大型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激活装备制造企业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所需的各类高端工业软件的开发,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开发凝结企业知识的应用软件。深入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加强装备制造企业对用户工艺的研究,与用户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